1950年六月,朝鮮半島上韓朝雙方展開了自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戰斗。中國作為鄰國時時刻刻關注著兩國局勢,令中央沒有想到的是,美軍竟橫插一腳,還帶著十六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發起了仁川登陸,狠狠對朝鮮人民軍后方來了一拳。美軍憑借空中優勢和眾多的兵力,快速將戰線推到了朝鮮首都平壤一帶。眼看他們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關鍵時刻中國志愿軍突然出現,徹底擾亂了美軍的進攻計劃。為盡快結束戰斗,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提出了炸毀鴨綠江大橋的計劃,卻遭到了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強烈反對,原因是毛主席用了一個招數,這才打消敵人炸毀大橋的念頭。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950年九月,在韓國本土即將全部淪陷之際,麥克阿瑟出動三百多艘軍艦和五百多架飛機,掩護麾下王牌美第十軍順利登陸仁川,對朝鮮人民軍后方狠狠一擊。遭受重創的朝鮮軍隊迅速敗下陣來,韓軍得以順利與美軍會合,并對朝鮮軍隊發起了猛攻。同時美軍精銳利用軍艦登陸仁川,憑借兵力,武器的優勢迅速扭轉了戰局。僅一個月時間,快速越過三八線,先后占領朝鮮重要城市平壤,漢城。朝鮮軍隊傷亡過大,加上敵軍火力太猛,全軍幾乎完全喪失了戰斗力,只能任由敵軍肆意侵略國土。此時美軍距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于是麥克阿瑟命令各部加快了進攻速度。在中國志愿軍沒到來之前,麥克阿瑟有想過炸毀鴨綠江大橋。
這座橋梁是中國唯一進入朝鮮的通道,若將其炸毀,他們也就不用擔心中國援朝了。很快麥克阿瑟就否定了這個想法,在他看來,一個新成立的國家是不會幫助別國的。何況中國經受了百年的戰亂,在這期間,他們已經同美軍展開了幾次對決,他相信中國的領導人對雙方的實力有充分的了解。所以他并沒有吩咐手下去執行炸橋任務,歸根結底在于美軍目中無人,狂妄自大。很快現實便給他當頭一棒。十月二十五日,東西兩線的主力部隊相繼遭到了神秘部隊的襲擊。不等麥克阿瑟反應,韓第六師和第八師全軍覆沒,更讓他震驚的是,在二戰中暴打日軍的美騎一師竟然被這支部隊打得七零八落,其中有多名將領成為了俘虜。
僅兩天時間,聯合國軍所有部隊遭受重創,還丟了溫井,云山等重鎮。直到此時,麥克阿瑟才發現中國出兵援朝了。溫井地區原本被美第八軍主力占領,在遭受志愿軍第四十軍的襲擊后,便主動向后退了幾公里。同時三十九軍趁美騎一師與韓軍換防之時,猛然發動總攻,打得美韓軍隊落花流水。眼看著各大主力軍損失慘重,麥克阿瑟卻仍然下達的進攻命令。此時的他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心底里認為中國只是象征性地出兵,于是在部隊尚未得到充分的休整之時,便再次發動進攻。他本想憑借武器優勢擊敗志愿軍,誰知一腳踩進了彭老總設下的圈套。自云山戰役失利后,軍隊士氣有所下降,于是麥克阿瑟便喊出了在圣誕節之前結束戰斗的口號。
這樣不僅能提高士氣,還能給志愿軍一個下馬威。十一月二十三日,聯合國軍二十三萬人馬向清川江以北的志愿軍發動進攻,在一線阻擊的各軍按照計劃邊打邊退。敵軍順勢迅速占領了幾個據點,贏得了局部勝利的聯合國軍開始沾沾自喜。于是順著志愿軍的腳步慢慢走進包圍圈。二十五日,美第二師及其左翼韓第二軍團率先抵達伏擊地區,楊得志指揮十三兵團快速分割了美韓兩軍的聯系,同時第九兵團在長津湖一帶對陸戰一師形成了包圍。短短兩天時間,美軍便折損了一個整編軍團,其他部隊損失極為慘重。二十七日,聯合國軍被迫全線撤退。在麥克阿瑟幾乎調動了所有航空艦母之后,才順利掩護陸戰一師沖出包圍。
經此一戰,聯合國軍一度退到了三八線上。麥克阿瑟徹底明白了,中國下定了決心援助朝鮮。美軍各部哪里遭受過這樣的損失,如今一個個都跟霜打了茄子似的。由于兩次進攻失利,麥克阿瑟遭到了美國政府的質疑。為了撿回在戰場上丟失的顏面,他決心炸毀鴨綠江大橋,完全切斷志愿軍與國內的聯系,再集中兵力優勢對其猛攻,此戰必定大獲全勝。沒想到卻被杜魯門狠狠批了一頓。麥克阿瑟在軍事方面很出眾,但對政治卻一竅不通。新中國雖然剛剛成立,但從之前的抗日和解放戰爭中就能看出來,共產黨的戰斗力超乎他們的想象,且中國跟蘇聯關系密切,若炸毀這座橋,就等于美國向中國宣了戰。以他對毛主席的了解,這場戰的規模絕對不會亞于二戰。
到時候蘇聯一定會給中國提供武器援助,而美國的那些盟友可就不好說了。況且一二戰給美西方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若與中國開戰,無疑是自掘墳墓。從志愿軍打下的這兩場戰役來看,他們在絕境當中還能逆風翻盤,這就足以證明了志愿軍的實力絕非他們眼前所看到的,而且志愿軍還用著最簡陋的武器裝備,雖然蘇聯對他們的態度不是很友好,但不能保證今后蘇聯會不會給志愿軍援助軍資。鴨綠江大橋對于美軍而言就是一道保護屏障,一旦將其打破,后果不堪設想,到時候只會讓背后的蘇聯坐收漁翁之利。美國當前的發展中心是歐洲地區,因此沒有必要跟中國糾纏到底。
簡單來說就是鴨綠江大橋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際形勢,它的得失極有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自二戰之后,西方各國的百姓反戰情緒非常激烈,一旦爆發三戰,美國內部必然人心渙散。綜合所有因素,杜魯門毫不留情駁回了麥克阿瑟的請求。他只能暫時收起這個想法,很快中美展開了第三次戰役。這場戰斗跟前兩次沒什么區別,聯合國軍一如既往被志愿軍暴打。連續的失利讓美軍高層將領十分惱怒,于是在麥克阿瑟的堅持下,杜魯門終于做出了妥協。他要求只能炸毀在朝鮮境內的大橋,千萬不能轟炸在中國的另一半橋。這天美軍足足動用了就十多架轟炸機,中央得到消息后,立馬讓彭老總撤回駐扎在這里的軍隊。
這一幕恰好被敵軍看見,他們誤以為我軍是害怕了,于是立即將炮口對準朝鮮境內的鴨綠江橋。由于轟炸機受到氣流等因素的影響,美軍打出的炮彈有的落在了另一半橋上。杜魯門得知后,氣得破口大罵,嚴令所有人立即返回。美軍離開后的當晚,主席便悄悄向朝鮮增派了后勤人員。次日中朝軍隊聯合向美軍發起了猛攻,經過幾天的激戰,志愿軍并沒有像他想象中那樣體力不支而潰敗,反而越戰越勇。面對志愿軍猛烈的攻勢,聯合國軍再一次被迫撤回三八線。經一番探查,他這才得知原來志愿軍早就修好了大橋。由此可見志愿軍的后勤速度并沒有他們想象中那樣緩慢。然而這一切都是無數個后勤人員辛苦換來的,也正是因為有他們,前線部隊才能一次次打下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