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7日,晉冀魯豫野戰軍開始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行動,那么挺進大別山到底具體幫助華野當面多少兵力?
關于這一點長期以來普遍比較模糊,回答這個問題,方法還是用數據統計來說話,本文將詳細盤點其中具體牽制情況。
注:兵力以1947年6月為基準,重點進攻山東高峰期的敵軍部署情況。雖然在此之前,由晉冀魯豫戰場轉移到山東戰場的兵力已經很多,但是這里不往前追溯。
一.數據統計和分析
一.電報描述的大別山周圍的23個旅
按照軍委1947.8.31日的電報描述:
依據我們所知敵情:
現追隨你們南下者十五個旅(七師兩旅,四八師兩旅,五八師三旅,七五師兩旅,十師兩旅,四十師一個半旅,八五師兩旅,六四旅欠一團)
在平漢路許昌以南堵截著五個旅(六五師三旅,五二師二旅)
在皖西防堵著三個旅(四六師三旅)
共二十三個旅
上述就是所謂大別山23個旅15萬人的來源
鄧政委一九四七年八月三十一日報告
那么這是說挺進大別山幫助華野牽制走23個旅嗎?當然不是,下面繼續分析
二.通報的23個旅數據不完全準確
1.南下的15個旅:數據基本正確,出現的錯誤是:75師是65師(還是2個旅),此時75師一部在蒙陰,主力向汶上前進,58師在魯西南戰役后期改為2個旅(此時5個團),而非3個旅,這樣總計是14個旅
2.平漢路堵防的5個旅:數據正確,不過56師誤報為65師
3.皖西堵防的3個旅:整46師是萊蕪被殲滅后,撤至安徽的后方整補,此時只有2個旅(188旅、新19旅)
這樣8月底在大別山和周圍的具體兵力建制如下:
南下:14個旅
7師:171旅、172旅
48師:138旅、176旅
58師:新10旅、183旅
65師:160旅、187旅
10師:10旅、85旅
40師:106旅附1個團
85師:23旅、110旅
15師64旅(欠1個團)
平漢:5個旅
56師:163旅、164旅、新17旅
52師:33旅、82旅
皖西:2個旅
46師:188旅、新19旅
合計:21個旅
三.21個旅中來自華東的只有8個旅
關于這21個旅的來源情況,具體情況是
1.整7師,48師,65師,85師(8個旅),是從山東戰場轉來
2.整40師(1.5個旅)是由豫北轉來,屬于原本在晉冀魯豫的部分
3.整10師(2個旅)是由晉南轉來,屬于原本在晉冀魯豫的部分
4.整58師(2個旅)是由豫皖蘇轉來,屬于晉冀魯豫的部分
5.整52師(2個旅)是由湖北轉來,屬于后方部隊
6.整56師(3個旅)是由四川轉來,屬于后方部隊(10月全部到位)
7.整46師(2個旅)駐安徽合肥,屬于后方部隊
8.整15師64旅(0.5個旅)是由豫西轉來,屬于后方部隊
總結:
來自山東:8個旅
原晉冀魯豫:5.5個旅
大后方:7.5個旅
也就是說大別山的21個旅,只有8個旅來自原華東戰場,其余13個旅是原晉冀魯豫或大后方轉移而來,那么挺進大別山幫助華野牽制了8個旅嗎?依然不正確,繼續往下看。
四.八月下旬華野承擔原晉冀魯豫的敵軍
由于中野南下大別山,原魯西南地區(后擴展至豫皖蘇)的部隊,由華野外線兵團承擔,這部分的具體數據是:
華東轉來:13個旅
1.整5師:45旅、96旅
2.整84師:155旅、161旅
3.整57師:預4旅、117旅
4.暫24師:5旅、6旅、7旅
5.整72師:新15旅,34旅
6.整88師新21旅
7.傘兵總隊(相當于旅)
原魯西南:7.5個旅(原晉冀魯豫)
1.整55師(考城):29旅、74旅、181旅
2.整68師(菏澤):81旅、119旅、143旅
3.整70師(金鄉):139旅附1個團
注1.整55師2個旅損失不到一半,保持8300,仍然保持原建制
注2.整32師和70師,保持1.6萬,70師保持1個半旅,32師保持1個旅
原豫北:3個旅(原晉冀魯豫)
1.整32師(濟寧):141旅
2.整66師(商丘):13旅、185旅
注1:整66師由3旅6團,變為2旅6團,實際未變,這里只算2個旅
注2:整3師20旅往洛陽歸建中,沒有計算
原豫西:0.5個旅(后方)
1.64旅190團(民權)
合計:24個旅
整66師10月1日建制,包括13旅,185旅共6個團
華野8月下旬在對付魯西南敵軍,共計24個旅,其中13個旅來自原華東,10.5個旅原屬晉冀魯豫,0.5個旅來自后方,也就是說,華野負擔了晉冀魯豫的10.5個旅。
華野和晉冀魯豫牽制差值:10.5-8=2.5個旅
換句話說,挺進大別山,此時反而華野反向幫助晉冀魯豫牽制了2.5個旅
五.九月中旬華野新增牽制原晉冀魯豫敵軍
9.7-9.9日,粟裕發起沙土集圍殲戰,敵軍被迫緊急向魯西南大舉新增生力軍,具體是:
原華東:5.5個旅
整5師:96旅
整75師:16旅附1個團(4個團)
整11師:11、18、118旅
原晉南:2個旅(原晉冀魯豫)
整10師:10、85旅
合計:7.5個旅
9月中旬,魯西南戰場新增的7.5個旅中,有2個旅來自原晉冀魯豫,華野負擔了晉冀魯豫的部隊增加的到12.5個旅
華野和晉冀魯豫牽制差值:12.5-8=4.5個旅
也就是說華野在9月中旬-10月上旬,反向幫助牽制擴大到4.5個旅
六.十月上旬大別山新增牽制原華東敵軍情況
9月份,大別山戰場,粟裕牽走了整10師(2個旅),同時陳謝挺進豫西,牽走了整65師和64旅(2.5個旅),大別山周圍原有21個旅,下降到僅16.5個旅,為了填補兵力虧空,10月份,大別山新增如下兵力
由山東轉來:1個旅(原華東)
88師:62旅
由大后方轉來:2個旅
202師:1旅
203師:2旅
10月上旬,魯西南戰場新增的3個旅中,有1個旅來自原華東,中野負擔原華東敵軍增加到9個旅
華野和晉冀魯豫牽制差值:12.5-9=3.5個旅
也就是說華野10月上旬-11月下旬,反向幫助牽制縮小到3.5個旅
大別山戰場10月份態勢圖
二.結論
從8月下旬到11月下旬,華野當面敵軍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反向幫助晉冀魯豫多牽制了2.5-4.5個旅,其中在大別山初期立足關鍵的9月份,多牽制多達4.5個旅。
在七月分兵損耗嚴重的情況下,華野在8-11月間比重點進攻多承擔3-4個旅的兵力,可以說負擔和壓力是巨大的
大別山戰場實際幫助華野正向牽制兵力,已經要到12月,不過維持時間很短,具體情況之后討論大別山反圍攻時相關話題時會詳細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