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楨,1926年3月出生,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石壁陳塘灣人。中國人民志愿軍火箭炮(喀秋莎)第208團司令部任作戰訓練參謀和股長,曾榮立三等功2次,獲得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軍功章一枚和“人民功臣”稱號。
我8歲那年,看到紅軍戰士拿著白石灰在墻壁上寫標語,我時常幫忙提水桶,遞刷子。不認識字,就問,戰士見我聰明,就教我念,還給我解釋意思,那時我就想長大后一定要當兵。
1951年2月,我跟著部隊到朝鮮去了,我是志愿軍一員,當時本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圣使命,大家都視死如歸,雄赳赳氣昂昂的,也不會害怕。部隊跨入朝鮮時,戰火沖天,到處都是炸彈坑,打得異常激烈,傷員不斷被從前線轉運下來。
敵人的飛機厲害,我們供給的車隊經常被炸,那次搶渡臨津江的戰斗,敵人出動30多架飛機轟炸渡江船和車輛,我們運送糧彈器材的車輛被炸廢不少,我們也打不著它,戰士們傷亡很大。我膽子大,靈活,把通訊器材運輸到了前方,完成了任務。通訊被破壞了怎么辦?我們就開摩托車,得穿越敵人封鎖線,將作戰任務傳達。炮彈來了沒得隱蔽怎么辦?只能快速往前沖,沖不過去就完了。
1951年出國的時候,朝鮮戰爭已經打了3次戰役了。上甘嶺是第4次戰役。我跟著部隊過去。上甘嶺戰役非常嚴重、非常激烈!當時美帝國主義很自豪,自稱5天時間之內就拿下來。結果呢,打了43天。
這次戰役有多嚴重?我們的炮兵當時發揮了很大作用,當然不是火箭炮一個部門。迫擊炮啊,榴彈炮啊之類的有很多,山頭都打低了兩尺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全線反擊三八線,好像拉鋸一樣,雙方拉進來推過來,推過去拉進來,很多山頭都打低了,最后把他們趕到三八線以南了,但是他還有個據點在馬踏里。還有一點,這個據點是美的王牌軍掌握的,他還在駐扎。我們這個馬踏里戰斗就是配合板門店談判的,把這個地方拿下來,美國就要在停戰協議上簽字,如果沒拿下來,戰爭就沒結束,還得打。
結果這個馬踏里陣地打了打了很久,從7月8號到25號發動3次戰斗,最后一次戰斗是從7月24號打到7月26號。14號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山洪爆發,泥石流把我們防御工事沖毀了,炮彈埋在了工事里,沒炮怎么打仗?我們就挖炮彈,挖出來得把炮彈擦干凈才能用。
戰斗最激烈的時候我們團長被炸傷了,我和通訊參謀張廣文負責指揮了一整夜,打退了敵人多少次進攻記不住了,反正敵人最后不敢反撲了。死了很多戰友,有戰爭就有犧牲嘛,對不對?我身邊很多戰友都犧牲了,現在我經常回憶起他們,為這些犧牲的戰友感到非常痛惜。
醫院住院部右側有一座小山丘——百崗背,我親眼見過犧牲在醫院里的戰士被抬出醫院,埋葬在那里。當年有上百個墳包。現在已經寥寥無幾。
我回來以后有六七十年了,但有的印象還很深,如果沒有這些犧牲的戰友,就沒有祖國昌盛,我是經常回憶的。現在我們的祖國在黨的領導之下,全面發展繁榮昌盛,讓人民過著很好的生活,我感到很高興,好像我自己一樣,政府經常來看我,給我很高的待遇,非常關心我,我非常感謝。祝福祖國蒸蒸日上,日益發展,全面發展,人民過上安全美好的生活。祖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