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日本侵占東北三省,為實現其在東北的殖民侵略,日本扶持清末最后一個皇帝溥儀上位,成立偽滿洲國。
但其實早在明治時期,日本就對中國虎視眈眈,覬覦東北豐富的資源、戰略位置,他們將東北視為侵略目標,甚至將東北看作日本的生命線。
日本侵占東北后,他們對東北的野心徹底暴露。
偽滿洲國存續于1932年到1945年,在這短短14年間,日本對東北進行了殘暴的統治和侵略。
日本對東北實行嚴厲的經濟統制政策和大規模的殖民主義經濟掠奪,這使東北的工礦業畸形發展,民族工礦業凋敝,農村經濟破產,東北經濟迅速殖民地化。
而且,日本為了最大限度保證殖民主義物資掠奪,他們最大限度地壓縮東北人民的消費水平。
從1935年以后,日本先后對重要的戰略物資和人民生活必需品,實行全面的配售統制。
當時,日本不允許東北群眾吃大米和白面,只有日本關東軍和溥儀等人才能吃到大米和白面,東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除此之外,日本還在文化上大力實施奴化教育。
教科書歪曲篡改歷史,宣稱“滿洲”是同日本關系密切的獨立國家,教師授課的內容也只能是“修身”、“國民道德”、“日語”等,學校里沒有一點自由的空氣,東北教育遭到空前破壞。
日本對中國的文化侵略更是體現在他們發行的貨幣上,短短14年間,日本人先后發行過六套紙幣。
日本發行的紙幣上印著中國歷史人物和建筑,如孔子、孟子、財神趙公明、避暑山莊等等,這套紙幣的設計看似是日本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其實不然。
他們真正的目的是使用帶有中國傳統符號的紙幣來籠絡人心,從而完成殖民侵略。
看透紙幣上印的人物和建筑的真正含義,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吞華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下面讓我們具體看一下不同面額紙幣上的人物和建筑。
02
●伍角紙幣:財神趙公明和偽滿中央銀行造幣廠
伍角紙幣的正面是財神趙公明,源自中國民間傳說,象征著繁榮、多財。
日本把財神印在紙幣上,無非是想給民眾營造一種“哪怕日本占領東北,但是東北依舊繁榮昌盛”的假象。
而背面印偽滿中央銀行造幣廠,暗含壟斷東北的金融與貨幣市場的想法。
●壹元紙幣:孔子和避暑山莊
壹元紙幣上印著孔子,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愛”,崇尚“德治”和“禮治”。
日本企圖通過推崇孔子,營造和諧仁愛的社會氛圍,讓民眾認可偽滿洲國的統治。
至于背面印的避暑山莊,是清代的帝王宮苑,這似乎在證明偽滿洲國的正統性,但其實是欲蓋彌彰。
●伍元紙幣:孟子和偽滿洲國
伍元紙幣的正面是孟子,也是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倡仁政、民本思想。
日本選取孟子這一形象,是在偽造偽滿洲國也以人民為本的印象,讓民眾信服偽滿洲國。
●拾元紙幣:財神和偽滿中央銀行總行
拾元紙幣的正面再次出現了財神趙公明。
主要是因為經濟惡化,日本急于加強對經濟的控制,便使用財神的形象迷惑民眾,塑造偽滿洲國依舊繁榮的形象。
但其實繁榮的背后早已千瘡百孔,財神形象也是日本人對自己的一種安慰罷了。
●壹佰元紙幣:孔子、文廟和羊群
壹佰元紙幣正面再次使用了孔子這一形象,并且加上了文廟這一建筑,意在利用儒家思想安撫民眾,從而加強對民眾的思想控制。
紙幣背面是羊群,象征著社會生活安定、衣食無憂,但從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來看,這無疑是一種假象。
據說,憑借此紙幣就可以買100只綿羊,但當時通貨膨脹,這張紙幣的購買力早已所剩無幾。
●壹仟元紙幣:老子和偽滿中央銀行總行
隨著中國抗戰形勢好轉,日本扶持的偽滿洲國經濟情況惡化,通貨膨脹,紙質面額大額增加,因此有了這張壹仟元紙幣的發行。
紙幣正面印的是老子,道家創始人,推崇“無為而治”,這似乎也在暗示日本對當前局勢無力改變的狀態。
紙幣背后印的是偽滿中央銀行總行,雖然日本此刻仍在強調經濟控制,但事實上,日本侵略者早已無力挽回經濟大局。
這張紙幣見證了日本在華經濟和文化侵略的徹底戰敗。
03
這些設計精美的紙幣背后暗含日本吞華之心,他們利用中國傳統符號,一步步加強對民眾的思想控制,使他們逐步接受偽滿洲國的統治,用心屬實險惡。
但無論日本再怎么包裝其狼子野心,他們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在歷史的篇章里無法抹去。
但現如今,日本歷史教科書竟然還妄圖隱瞞真相、歪曲歷史,美化侵略戰爭。
日本目前使用的所有歷史教材共有8種,其中只有一種提到“南京大屠殺,而且用詞是“南京事件”,另外七種對這段歷史一個字都沒提。
而日本一家名為“日本書籍”的教材出版社,僅僅因為在新版教科書中添加了一段“慰安婦”事實描述,便沒有通過日本教材審查機構的審核,導致幾乎所有學校停止使用他們的教材,公司被迫破產。
而且,日本仍在不間斷向中國進行間諜滲透。
早在2017年,中國就抓獲6名日本間諜。
這6名日本人以“考察溫泉資源”名義在我國境內活動,實施非法勘測活動,竊取了中國大量敏感基礎地理信息,還非法偷拍敏感軍事區域和軍事設施,嚴重危害中國國家安全。
可見,日本亡華之心不死。
中國是愛好和平的,但決不允許我們國民忘掉那段慘痛的歷史。
魯迅先生曾言:“唯有銘記過去,才能走得更遠。”
愿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歷史警鐘”長鳴,牢記歷史,以史為鑒,守護好我們現在這個和平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