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Einar Jolin
聊兩件事~
一
這兩天取消「房子公攤 」的話題又有點火。
有的城市說——
以后售賣房子取消公攤計價,要用套內面積來定價。
比如河北張家口,湖南衡陽,湘潭,廣東肇慶...都有陸續提到類似的政策。
但是呢,這些普遍屬于三四城市,它們房價不太給力。
現在這么提,更像是地方政府在促進賣貨—— 以 套內面積的名義,降降總價?
全國推廣開來,才更有意義。
倒有個現象挺值得注意:現在不少新房,得房率挺高。
顯得公攤不那么明顯了。
我今年起心動念,想過換房,看了兩個新房。
我現在住的房子,是有娃之前就買了的,我當時裝修上選了日式的 「侘寂 」風格。
類似下面這種網圖:
這種風格前兩年挺火,適合簡單生活。
但有了娃之后,才發現我這是在雷 區生活了。
首先,我買的是老舊小區的房子,得房率并不高,套內的使用面積有限。
另外, 家里各功能區的 區分不明顯。
日常我媽媽幫著帶娃,老人家已經一再抱怨缺乏便利性。
對比我 稍微看的 兩個新房:
一個得房率85%以上,一個得房率95%以上。
我現在住的 房子和它們比起來,注水感很強了:才75%的得房率。
花了冤枉錢的感覺。
那公攤主要就是:
電梯、樓梯、過道、管道井等...
這些都會算在房本的建筑面積里頭。
現在很多得房率高的新房,也不一定減少了公攤。但它們會 在陽臺,飄窗...等等套內面積上做做工作, 讓住戶得到更高實用面積。
得房率=套內實用面積/建筑面積
我看新房的感受是:
現在有些新房確實格局不錯,得房率也高。
老破舊們如果沒有地段,學區...等優點的加持,保值性肯定會受到新房沖擊。
當然,看了一圈, 最終也沒決定買。
一個房子,一個電動車, 我今年都起了 想換購的心思。
但算了算總價,想了想目前的經濟形勢。
心思就冷卻了。
還是決定:再苦一苦自己吧
二
最近A股基本處于橫盤狀態,波動區間不斷減少。
我現在宗旨就是:
一直 留在牌桌上。
但是呢,也并非是一動不動。 可能 會 趁跌了補補 倉 ,漲了再勻出少部分止止盈。
有讀者問我是怎么小筆買賣做T的。
實際上,我操作并不高頻,也不一定做得很好。
如果非要總結幾句,可能是:
1)首先會選熟悉的品種。
不熟不做。
比如對一只股票,你對它的利潤、估值都了然于胸。
那買賣也會更篤定。
熟悉不僅僅是針對公司基本面。 對一只股票盯得久了,對它的股價區間也會更有個把握。
2)又因為我是盡量留在牌桌上,所以只拿少量籌碼靈活做T
比如,1/20的倉位,1/10的倉位...
A股太癲了, 如果行情突然來一波時,自己 大量倉位不在場的話,就很尷尬了。
3)注意股價過分漲跌時刻
前面也說了,我挺鈍感的。
一般是漲跌「挺過分 」了,再考慮小筆操作。
什么叫過分?
呃...這個挺主觀,挺玄學。
所以這就回到,普通人買入的指數和股票,不用太多只。 盯久了,會有一種“老熟人”的感覺 。
模模糊糊能感知到它是否漲跌過分。
比如,可以看看它們的PE,如果漲到太高;
又或者股息率變得太低,可以逐漸減少一部分;
比如,如果不忙的話,也可以考慮用一些技術指標,幫著參考下。
像均線, 布 林線...等等。
下圖是某水電截止到前幾天的價格走勢。
調到布林線的視角來看,會有上中下三條軌道。股價大多數時候是在軌道內波動。
我畫了兩個藍框,是屬于股價超出了布林 線。
一個是漲出了,一個是跌出了。
超出的時候,可以考慮適當賣掉一部分止盈。跌出的時候,可以考慮買一買。
當然,這 是羊毛小技,并不絕對精準, 難免 做 錯 。不弄也沒大礙
投資中更多的收益還是來自于:
找出好的公司,長期持有,分享它們的現金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