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此時在通往上海戰場的所有交通干線上穿行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軍隊,有穿著草鞋的四川部隊,有戴斗笠的江西部隊,來自全國的武裝力量與中央嫡系部隊或步行或車運,星夜兼程目標直指上海,近百年來,派系林立,四分五裂的中國地方軍隊從未有過如此高度團結,淞滬會戰的爆發匯聚起中國軍民所有的熱血與力量。
日軍對上海狂轟濫炸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投入了超過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以上,當時中國正規軍一共有170多個師,投入淞滬戰場的差不多80多個師,隨著上海戰事的全面升級,日本陸軍第11師團,第3師團,已在上海的吳淞、川沙強行登陸,黃埔軍校教官陳誠,顧祝同也率部趕到上海前線協助張治中將軍指揮戰斗。中央軍的師以上軍官差不多都是黃埔軍校前三期畢業,排以上軍官大都是后來中央軍校的,在當時淞滬戰場云集了大量黃埔軍校畢業生。
黃埔軍校學員在訓練
黃埔教官陳誠任會戰左路指揮官,黃埔教官顧祝同任會戰中路指揮官,黃埔軍校一期生孫元良率領中央軍精銳的88師,黃埔一期生王敬久率領87師,黃埔一期生宋希濂率36師,黃埔一期生夏楚中率98師,黃埔一期生李延年率第9師,黃埔一期生霍奎章率14師,黃埔一期生彭善率11師,黃埔一期生李文率78師,黃埔一期生俞濟時率58師,黃埔一期生黃維率67師,黃埔一期生李玉堂率第3師,黃埔二期生鐘松率61師,黃埔三期生王耀武率51師。黃埔一期生胡宗南率第一軍,黃埔一期生黃杰率第8軍,黃埔一期生桂永清率黃埔軍校教導總隊。
黃埔軍校一期優秀畢業學員合影
1928年以來,國民政府用德式武器陸續裝備了二十個師,其骨干軍官基本上都是由黃埔師生構成,除了湯恩伯的13軍和李默庵的14軍在華北戰場阻擊日軍外其余部隊全部開往淞滬戰場,與日軍的五個精銳師團浴血拼殺,當時雙方爭奪的焦點是上海東北部的羅店,羅店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并且完全暴露在日本陸海軍的炮火之下,日軍猛烈炮擊之后以坦克為先導向羅店猛攻,中國軍隊組織了18人的敢死隊身綁集束手榴彈撲向敵坦克,用生命封住日軍的進攻路線。
中國軍隊堅守羅店
黃埔一期生18軍少將旅長蔡炳炎率兵夜襲陸家宅,與日軍增援部隊激戰,蔡炳炎下令本旅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前進者生,后退者死,他身先士卒,在距敵人陣地數百碼處不幸中彈英勇殉國。黃埔一期生黃維率領67師苦守陣地7天,身邊的軍官一個個倒下,三個團長一人戰死二人重傷,師部除了一個電報員外文書、炊事員都拿槍沖上了戰場,在羅店外圍的寶山縣城,黃埔六期生中校營長姚子青率領500余名官兵抵抗日軍海陸空三方聯合攻擊,苦戰一周后率殘部與日軍肉搏血戰,500將士全部殉國無一生還。羅店之戰歷時37天,陣地在中日軍隊手中反復易手,中國軍隊在此殲敵近萬人,因此羅店也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然而中國軍隊每天送下來的傷兵就達數千人。
日軍坦克部隊向我軍進攻
抗戰英雄姚子青
幾天前剛剛從南京黃埔軍校趕來的學子們拼搏在抗戰最前線,損失慘重,很多黃埔學子當時在下關火車站匆匆說的再見竟成為隔世的永別,黃埔一期生胡宗南戰后回憶道:“黃埔部隊多已打完,無人撐持,吾人必須努力培養第三期革命干部來完成未來之使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黃埔將士給黃埔軍校贏得了巨大的榮譽,也付出了巨大犧牲,到黃埔去再一次成為了青年們的愿望,他們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