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飛行汽車就像當年的新能源車,盡管各方都看好,但是也面臨很多挑戰。
撰文丨余家進
責編丨DAN
設計丨PinZwo
伴隨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持續進步,汽車行業的競爭不再局限于傳統范圍,低空經濟作為新領域,已經是主流汽車企業抓緊布局的重要業務。
繼吉利、廣汽、豐田、大眾等車企之后,如今長安汽車也表示進軍飛行汽車賽道,將在低空經濟領域投入超200億元。但是它們布局飛行汽車的方式有所不同,有人僅是投資金錢,有人卻是躬身切入低空經濟賽道。那么,車企紛紛布局飛行汽車的背后有何用意?發展前景又如何?
飛行汽車賽道誘惑力有多大?
飛行汽車越來越火爆,但是很多人對這個新品種并沒有太明確的概念。其實這是一種結合了汽車和飛行器功能的交通工具,既能在空中飛行又能在陸地上行駛。由于飛行汽車與智能電動汽車在材料創新、智能控制、生產制造、市場應用及核心技術等領域具有相似性和同源性,都是立體交通的重要組成,所以很多車企都有能力研發制造飛行汽車。
目前飛行汽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飛行器與汽車融合、飛行與地面行駛自由切換的陸空兩用載具,另一類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采用電力驅動、能夠垂直起降的新型城市空中交通工具,跟直升飛機相似。
目前多家車企已經公布了飛行汽車量產的時間規劃。 近期長安汽車放話,要在接下來5年,砸下超200億元到低空經濟,甚至計劃到2026年之前,把新一代飛行汽車推向市場。 另外,小鵬匯天也策劃了“三步曲” 發展戰略,旗下的飛行汽車陸地航母,預估在2025年開啟運作,然后在2026年實現量產,并交付到用戶手中。 同樣,吉利汽車也有自己的算盤,計劃重金拿下德國一家搞飛行出租車的新公司。
不只是中國車企,豐田汽車和大眾汽車等海外品牌也計劃在低空經濟領域分得一杯羹。 其中,豐田汽車向喬比航空公司投資5億美元,以支持其電動空中出租車的認證和商業生產,甚至為航空公司的飛行汽車提供制造航空器動力總成和制動器的一些部件。 而大眾汽車則是打造出純電動、全自主飛行的eVTOL載人飛行器。
飛行汽車作為下一代出行方式的重要探索,正在吸引全球各相關領域企業紛紛入局,這樣體現了它們對飛行汽車市場的看好。 有消息稱,2025年國內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能夠去到1.5萬億,到了2035年能夠達到3.5萬億,并且全球最大的市場可能在中國。 如此廣闊的發展空間,車企們都不想錯過這個機遇。
各種“飛的”的設計有何看點?
飛行汽車一旦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很有可能像新能源車一樣,在市場上掀起一股新浪潮,甚至可能成為新的財富增長熱點,所以諸多汽車制造商都在這條賽道上積極試水,爭相推出各自的飛行汽車原型機。
不同廠家的飛行汽車在設計方面也有不同的特點,我們先看自主車企的“飛的”。其中,小鵬汽車的陸地航母采用獨特的分體式設計,飛行體采用分布式電推進系統,據悉零基礎的人5分鐘就能上手,3小時就能成為高手。另外,陸地航母還搭載800V碳化硅增程動力平臺,綜合續航里程超1000km。廣汽集團首款復合翼飛行汽車GOVY AirJet則是采用高于航空級安全標準的輕量化設計,整機90%以上的部件采用了碳纖維航空復合材料,續航里程是200公里以上,將于2025年啟動適航認證。
再來看海外車企的產品,先看大眾汽車的首款驗證機V.MO,這是面向城市群之間出行的產品,可容納四名乘客從一個城市飛往另一個城市。 而且它是全自動駕駛,無需人工操作,相當于變向給用戶騰出了一個位置。 這款純電動、全自主飛行的eVTOL載人飛行器將實現運載乘客及行李物品飛行長達200公里。 而豐田汽車的飛行汽車沒有公布太多消息,據悉是純電動驅動,并且是eVTOL機型。
中國與海外車企的無人機在功能設計方面可以說是大同小異,目前車企的飛行汽車多數是eVTOL機型。 此外,它們有一些共同點是純電續航里程比較短,甚至用了不少高科技材料,這也注定了飛行汽車飛不遠,同時制造成本也會比較高昂。
飛行時間短和車身用料都是技術問題,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是有機會獲得解決的。 但是解決問題的時間估計不短,10年,甚至是20年。 至少在短短幾年內,飛行汽車進行商業化普及的難度會比較大。
在買車君看來,車企們發力飛行汽車,能夠為公司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于消費者而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堵車難題,便利大家的出行生活。 但是飛行汽車板塊的發展,也面臨不少難題。 據了解,僅僅是一個飛行汽車商業運營必備的TC證書就有很高的門檻,需要付出的成本達到1億美元左右。 目前,行業內包括小鵬、吉利在內的車企均未獲得TC證書。 而業內唯一手握該資格證書的億航智能也為此付出了三年時間。
可見,飛行汽車行業的發展還有很多難題,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車企踴躍進入飛行汽車賽道,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后續的發展卻還需長期的積累,而飛行汽車普及的時間更是難以精確預估。
當前的飛行汽車就像當年的新能源車,盡管各方都看好,但是也面臨很多挑戰。低空經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這個市場站穩腳跟,不僅是技術門檻高,還十分考驗每一家企業的資金實力,所以飛行汽車的時代依然有待觀察,希望不用多久就能飛入千家萬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