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謝女士的家暴案迎來了新的進展。
她用幾乎冷靜的語氣,面對鏡頭,堅定地說:“我希望他死。”
她所說的“他”,是她的前夫賀忠陽——那個讓她在婚姻中忍受16次家暴的男人。
這不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家暴案件,而是一場關于人性、法律、社會公正的大討論。
謝女士的訴求很簡單:盡管她接受了“凈身出戶”的離婚協議,但她堅持要求法院判賀忠陽死刑。
這一提議,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家暴男該不該判死刑?這是正義的呼聲,還是過于激烈的復仇?
16次家暴,已不是“家暴男”那么簡單
從2021年到2023年,兩年時間內,謝女士被丈夫賀忠陽家暴16次,致使她身上多處骨折,內臟損傷,甚至需要終身佩戴糞袋。
一次次暴力行為不僅摧毀了她的身體,更讓她的精神幾乎崩潰。
更可怕的是,賀忠陽的暴力并非偶然,而是逐步升級。懷孕期間,他還會暴力毆打謝女士,甚至用刀捅向她的腹部。
每一次暴力后,賀忠陽不僅沒有任何悔改,反而威脅謝女士:“如果我打死你,我就是一命抵一命。”
這已經不是家暴,而是蓄謀已久的謀殺未遂。謝女士自己也曾向法院提議將賀忠陽的罪名從故意傷害罪改為故意殺人罪,因為她確信,賀忠陽的目標是讓她死。
受害者的堅持:接受凈身出戶,但要死刑
謝女士表示,雖然她已經同意離婚,并放棄了所有財產和婚姻中的權益,但在刑事部分,她絕不會退步。
她堅持要求判賀忠陽死刑,因為她深知,賀忠陽如果出獄,可能會繼續對她實施暴力,甚至報復她和她的家人。
謝女士的堅持得到許多網友的支持。許多人認為,像賀忠陽這樣的暴力犯不值得再活在這個世界上。
他的暴行超出了人類可以接受的底線,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最嚴厲的代價。
然而,也有人認為,死刑是否過于極端,是否符合當前法律的公正性?家暴案的處理是否應該更注重犯罪嫌疑人的改造可能性?
社會對家暴的“容忍”與反思
謝女士的案件暴露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我們的社會中,為什么家暴屢屢發生?
很多家暴受害者甚至在面對屢次暴力時,依然選擇忍氣吞聲,直到自己已經身心俱疲。
更令人氣憤的是,一些家暴加害者不僅在實施暴力后不悔改,還以威脅、恐嚇繼續對受害人施壓。
更讓人憤怒的是,賀忠陽的家人竟然替他開脫,甚至試圖以“愛之深,責之切”的方式,否認賀忠陽的暴力行為。
他的妹妹竟然認為,“打是親,罵是愛”。這種對暴力的“寬容”態度,嚴重誤導了公眾對于家暴的認知,也使得施暴者更加肆無忌憚。
不僅是她的呼喊,也是所有女性的吶喊
謝女士的案件,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女人的悲慘遭遇,它背后是無數女性的隱忍與無聲抗爭。
在這個案件中,謝女士的堅強令人敬佩,她不僅要為自己爭取正義,還要為所有遭受家暴的女性發聲。
她在直播中坦言:“我們不能再讓家暴者肆意妄為,不能讓他們以愛之名行暴力之實。”
她的呼聲,是每一個被暴力逼迫到角落里的女性心底的吶喊,也是社會對正義和法律的期望。
死刑能否震懾家暴犯罪?
無論謝女士最終能否如愿,賀忠陽是否會被判死刑,這個案件都讓我們再次反思,家暴犯罪是否該得到更嚴厲的懲罰。
許多人認為,死刑或許是對這種極端暴力的最佳回應,但也有聲音認為,法律應當保持理性,不能讓情緒化的報復沖昏了頭腦。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家暴者往往不會因短期的法律制裁而改變行為。長久以來,家暴似乎成了某些人可以忽視的“私人問題”,這一現象應當引起社會的警覺。
結語
在這起案件中,謝女士為自己爭取死刑的訴求引發了強烈討論。你認為,家暴男賀忠陽該不該判死刑?
如果是你,是否也會為自己的生命和尊嚴向法律爭取更嚴厲的懲罰?
在面對家暴時,法律是否真的能夠保護受害者,還是仍然缺乏有效的威懾力?
歡迎留言討論,你怎么看待這個案件?你是否支持死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