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孔誠
孔誠,原名孔慶森,字壽林。1917年10月生于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三口鄉竹山村。父親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靠給人做短工、到外地賣豆腐等,維持一家人的生活。7歲時,孔誠給富農家放牛。9歲時家鄉遇到災荒,加上父親生病,一家人生活無著,由母親帶著他們姐弟在外,整整討了一年飯。
1933年,孔誠在已經參加當地蘇維埃的父母親影響下,參加了兒童團,擔任團長,16歲時加入了少先隊。每天的任務是站崗放哨,盤查過往行人,監視地主反革命分子的行蹤,為區農會赤衛軍送信、送情報。1935年1月,孔誠到平江縣黃金洞參加紅軍第十七師,任第十七師四十七團五連戰士、通信員。后在平瀏長中心縣委保衛隊,從事宣傳肅反工作。紅軍主力長征后,孔誠隨部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期間,紅十六師從組建時的1100人減員到僅剩500多人,200余條槍。1937年7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6年8月15日,孔誠將繳獲的日軍戰刀捐贈四川省博物館。
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孔誠隨部改編入新四軍第一支隊一團,于1938年1月在嘉義鎮北上抗日。路過家鄉時,孔誠回了一趟老家, 動員了家鄉13名青年參軍報國。在歸隊的行軍途中,孔誠任第三營營部偵察排長,不久任第一團團部偵察連二排排長。同年4月,孔誠被抽調任新四軍先遣隊一連班長,隨粟裕深入蘇南進行戰略偵察。6月17日,孔誠帶領全班戰士參加新四軍挺進江南的第一次戰斗韋崗伏擊戰,殲滅日軍土井少佐、梅澤大尉等30多人,擊毀敵人汽車4輛,繳獲機槍2挺、長短槍30 多支和大量軍用物資,有力地打擊了日軍。1939年8月,孔誠任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偵察連連長。這年秋,孔誠奉命率二班戰士到安徽青陽縣木鎮日偽據點附近伏擊,戰斗取得勝利,孔誠將據點內日本少佐軍官三本純一郎活捉,并將其身上的手槍和指揮刀一并繳獲,繳獲的物資全部上交。戰后,孔誠榮立二等功,領導特地將從三本純一郎身上繳獲的戰刀獎給了孔誠。1940年,任新編第一支隊(亦稱新四軍皖南第一縱隊)特務營副營長兼警衛連連長。
1941年1月,孔誠帶領連隊參加皖南事變突圍,全連120多人僅30多人突圍出來,輾轉到鹽城新四軍軍部。5月,孔誠任新四軍第一師二旅特務營營長。1942 年3月,任第二旅四團二營營長。1943年11月,任新四軍第十八旅兼蘇中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科長。參加了鞏固發展蘇中抗日根據地的斗爭。1944年3月的車橋戰役中,奉命參加了由葉飛組織的前線野戰指揮所工作。1945年8月,孔誠任蘇中軍區第二軍分區五團副團長。
1950年12月空軍十一師首長合影。左起:張強生、孔誠、黃烽。
解放戰爭時期,孔誠曾任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二十九師八十五團團長、八十九團團長,華東野戰軍第十一縱隊三十二旅九十五團團長。1948年11月,任第三十二旅九十四團團長。1949年3月,任第三野戰軍十兵團二十九軍八十五師二五六團團長。參加了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廈等戰役戰斗。
1950年3月,孔誠任第二十九軍八十五師參謀長。8月,任第八十六師參謀長兼廈門警備區參謀長。1951年1月,任空軍第十一師參謀長。1955年5月,孔誠任石家莊陸軍預備第五師第一副師長兼參謀長。1957年2月,任四川省康定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1969年12月,任四川省萬縣軍分區司令員。1971年任四川省軍區副司令員兼萬縣軍分區司令員。1972年,孔誠兼任萬縣地委書記。
孔誠晚年在接受記者采訪(圖源網絡)
1960年,孔誠晉升大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2016年8月20日,孔誠在成都逝世。享年99歲。(根據童來喜等主編《無銜將領——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未授將銜的軍以上干部》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