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如何打破匱乏循環,重新獲得生活的主導權

0
分享至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大腦不滿足》作者:麥可 ?伊斯特


2024年第106本書

作者從匱乏循環說起,我們是怎么被匱乏循環釣上勾的,都在哪些方面受影響。要如何打破匱乏循環,重新獲得生活的主導權。

匱乏循環


從賭博到暴食,再到過度購買、狂追劇、狂喝酒等等,

我們會迅速連續進行的行為,由一種「匱乏循環」所驅動,

具有三個部分:機會→無法預測的獎賞→快速重復性。

這個循環是匱乏心態的終極觸發器。

一、機會

匱乏循環的第一部分是機會,獲取某件能改善我們生活的有價值事物的機會。

但這個機會也伴隨著風險。我們可能得到某件有價值的事物,例如金錢、財產、食物甚至是地位,但也有可能得不到,甚至可能會失去它。

二、無法預測的獎賞

匱乏循環的第二階段是無法預測的獎賞。日常行動的獎賞是可預測的,如果皮膚發癢,我們去抓癢,就知道發癢的感覺會得到緩解。那個獎賞,發癢的感覺消失,是可預測的。

但數十年的研究顯示,這些可預測的獎賞可能很單調乏味。

無法預測的獎賞則不然。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會收到一份獎賞,但不知道何時會收到,就會陷入其中。在我們等著要看看這次機會是否會帶來好東西,就會體驗到一種興奮、緊張的焦慮感。我們的大腦會全神貫注于無法預測性,會自然抑制接收其他資訊的系統,會專注于任何無法預測的東西。一份研究發現,無法預測的獎賞「能利用人類認知與情緒的基本面向」。

等待得知一個無法預測獎賞的結果的時刻是如此令人興奮,以致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神經科學家發現,它們本身就具有獎勵性。在我們等待發現自己是否得到獎賞的這些時刻,大腦的興奮與獎勵回路反應是最強烈的。

吃角子老虎機的工程師依賴優雅的數學來造成接連不斷的跡近錯失,導致人們更快地再玩一次。以色列與加拿大的科學家團隊發現,頻繁的跡近錯失——與我們在現代吃角子老虎機上看見的數量相同——能使人們賭博的時間拉長三三%。那些科學家寫道,跡近錯失能「鼓舞人去玩游戲」,因為我們的大腦記錄這些跡近錯失的方式與贏類似。如同薩爾說的,跡近錯失本身就會變得有趣且具有獎勵性,即使我們輸了。

三、快速重復性

匱乏循環的第三個階段是快速重復性。

多數的日常行為都有一個明確的開始與結束。我們不會立刻重復去做。

另一方面,匱乏循環是可以立即重復的。我們看見機會,有時得到獎賞,然后重新再做一次。喜歡做幾次,就做幾次。

賭博就不一樣了。吃角子老虎機讓我們在幾秒鐘之內,就知道一個機會是否得到回報,并激勵我們立即再玩一次游戲。研究顯示,我們能重復一種行為的速度越快,重復的可能性就越高。速度會殺人。雷德縮短游戲間隔時間的直覺得到了回報。

就是這樣。行為落入匱乏循環的三個條件就是:機會、無法預測的獎賞,以及快速重復性。

但是,我們要如何逃出來?一個受困于匱乏循環的人,只會因為三個理由而停下來,三個都會在循環的輪幅中塞進一根棍子。

首先,機會可能會消失。對賭客來說,可能是錢用完了,或是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賺夠了滿意的金額后停手。

其次,獎賞可能停止流入。對一名賭客來說,是連續太多次純粹的損失。這也解釋了為何很少人去玩早期的吃角子老虎機。

第三,重復性可能不再快速。這對賭客來說比較少見,但也可能是因為賭客身體感到疲倦,或是旋轉按鈕開始卡住。

十二月的時光

我們不斷發現,一種行為的價值或獎賞,部分是取決于你覺得你有多常得到獎賞。如果你幾乎確定獎賞會出現,那很好。如果你不確定獎賞會不會出現,那么當它出現時,你會非常興奮,興奮到你會做出比較不好的選擇。我們一直在人類身上看見這種狀況,在所有領域都一樣。

答案就在匱乏循環里,它對我們根深蒂固的吸引力,源自于所有物種每天都會進行的一場賭博。那是我們人類過去曾經每天做、但如今已不再做的一種賭博:尋找食物。

人類演化成能夠長途跋涉尋找食物。在過去,我們通常一天會走或跑五到十三哩(約八到二十一公里)路,同時打獵與采集食物。這實際上是古代的購物形式,只是我們往往不知道食物在哪里,因此會不斷地在土地上搜尋。這些古代的搜尋就像在玩一部現代的吃角子老虎機。

「我們的祖先在三、四或五個地方找不到足夠的食物時,他們不會停止,」贊托解釋道。「只會繼續搜尋。」尋找食物是我們生存與改善生活最原始與最重要的機會。若我們沒有繼續搜尋再搜尋——一拉再拉隱喻性的吃角子老虎機把手——我們就會挨餓,并緩慢而痛苦地死去。

我們會遠行到一個我們認為會有食物的地區(拉動把手,滾輪旋轉然后停下),那里什么都沒有,于是我們會去另一個地點(拉動把手,滾輪旋轉然后停下),仍然沒有,然后再到另一個地區(拉動把手,滾輪旋轉然后停下),一無所獲,接著再去下一個地方(拉動把手,滾輪旋轉然后開始排列成行……)。

中獎了,這個地方有各種食物(機器亮燈、發出雷霆之聲,并開始吐出錢幣)。

就像玩一部吃角子老虎機,我們的搜尋以無法預測的獎賞來吊我們的胃口,我們知道終究可能會找到食物,但到底是什么時候?又有多少食物?

我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會重復這個行為。演化透過練習將匱乏循環對我們的吸引力傳授給頭腦,這正是我們的大腦會增強落入匱乏循環的原因。這是一個生存與改善生活的機會,有著無法預測的獎賞,我們也會快速加以重復。

但這種古老游戲不只適用于食物,贊托說道。它適用于獲取任何給我們機會去改善生活的東西,可能是得到財產或其他資源、資訊、社會地位,或是其他讓我們感覺良好與存活下去的事物。

為了我們的生存,匱乏的大腦需要發展出把我們推進循環中的機制。

公式如下:我們做一件事,如果那件事是有獎賞的,我們現在更有可能在類似的條件之下再次去做那件事。

那個公式驅動著日常行為。例如,我們帶著壓力從公司回到家,喝了一杯酒,如果那杯酒減輕了我們的壓力,就好像是大腦在說:「啊哈!那很好,記住這一點。」

未來當我們帶著壓力回到家時,大腦就可能釋放多巴胺來產生對一杯酒的渴望。而這個過程深植在記憶中。

但匱乏循環之所以如此強大,是因為它讓學習與行為公式中的一個小問題發揮了最大功效。正如史金納與贊托的研究所顯示的,所有動物,包括人類,如果不確定是否會得到獎賞,就會無止境地更想得到它。如果它的接收是無法預測的,無法預測性會令我們沉迷,也更有可能快速重復那個行為。

我們做一件事,但不知道何時會得到獎品,獎品會有多大,令我們非常、非常想要那份獎品,所以我們可能會為了那個獎品而繼續嘗試、嘗試、嘗試與嘗試。

確定的事很無聊,不確定的事會使我們著迷,讓我們有可能一次又一次地重復。

匱乏循環就是一種古老的游戲,它的發展是為了讓我們保持活力,迫使我們在不確定性的面前堅持下來,然后再做一次,放棄的人就會死。

到了今天,生存已變得比較容易,我們不需要花一天的時間去搜尋資源,但是匱乏循環仍然吸引著我們的大腦。

匱乏循環存在在何處

在現代社會,匱乏循環直接存在于人群周圍:社交媒體、電子郵件、購物、股市、電視、賭博、短視頻、健康記錄、約會APP、電子游戲、零工、新聞消息等等。

匱乏循環發生在許多領域中。Tinder創始人諾加德說,利用它已「成為許多(公司)追隨的一種模式」。它是最強大的行為驅動力。

在今天,每人平均一天花十一到十三小時在使用數位媒體,像是手機、電視、電腦等等。

為什么我們渴望更多

在人類的大腦中,較少就等于不好、更糟、無生產力。較多就等于好、更好、有生產力。匱乏的大腦預設的是更多,而且很少考慮到更少。當我們真的考慮更少時,經常會覺得它爛透了。

「人們系統性地忽視減少。」克羅茲告訴我。「如果人們思考了要增加還是減少,然后選擇了增加,那是一回事。但如果人們根本沒想過減少這個基本的選項,就是個大問題,可以說是我們如何改變與讓事情變得更好最基本的問題。我要增加、做得更多,還是要拿掉,做得更少?而我們發現人們系統性地忽視減少與做得更少的選項。」

使我們擁有更多后代與更能夠存活的特征,會隨著時間變得更普遍;無法讓我們做到這一點的特征則會被淘汰。

我們對刺激、高熱量食物、大量財物、資訊、地位與更多事物的渴望,在充滿濃縮毒品、垃圾食物、網路購物、谷歌(google)搜尋、社群媒體等等的世界里,出現了反效果。而企業則利用古老的匱乏循環,創造了一整套新科技,更進一步地催促我們。

十二月的時光

研究顯示,當我們開始感覺到自己似乎有機會獲得地位或影響力時,就會開始更重視它們,做更多事去獲取它們。無論是在社群媒體上發文,還是在他人面前以某種方式行事,我們都會看見機會、采取行動、等待無法預測的獎賞,然后重復。這就是匱乏循環。

對心理學家來說,研究社會地位就近似對它的自我承認,就是我們真的非常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而我們就像亞里斯多德所說的,是由他人來塑造行動的「政治動物」。盡管其他學術專業已意識到,我們所做出的大多數決定,事實上都是對社會的反應,以及為了適應社會。

崔西告訴我,我們有一拖拉庫的情緒,完全取決于他人的想法、感覺或行動,例如尷尬、內疚、羞愧、嫉妒、羨慕、同理心與驕傲等情緒不會在真空狀態下發生作用。這些情緒是迫使我們與他人合作(或不合作)的工具,使我們能夠在環境中成長茁壯,這樣可以保持并提高我們在社會中的地位。讓我們把這些稱為「影響力情緒」。

匱乏的大腦渴望影響力,因為我們對他人越有影響力,就越有可能生存并傳播DNA,影響力讓我們得到更好的伴侶。它能增加我們在沖突中生存下來的機率,讓我們得到更多匱乏的資源,甚至有助于擺脫耗盡能量的糟糕粗活。

正如匱乏的大腦永遠都在無意識地巡視資源匱乏的線索,它也在巡視有關影響力的線索。即使是人與人之間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例如,跟別人相比,我們收到一份食物或飲料的分量,一個人的辦公室裝潢,或是服裝上的差異,都可能觸發影響力情緒,為我們帶來壓力。

大多數人甚至會選擇地位與影響力,而非金錢。一項民調發現,有七○%的工作者說,他們比較喜歡擁有更好的頭銜,而非加薪。他們相信,更好的頭銜會讓別人以更尊敬的眼光看待他們,并賦予他們更大的影響力,不只是對同事更有影響力,還包括對生活圈的其他人,像是鄰居、家人與朋友,都更有影響力。

地位池塘比我們意識到的更重要。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在任何一個特定時刻的感覺,都與身處的池塘有關。例如,研究顯示,排名前一%的有錢人,也就是一年至少賺六十萬美元的富翁,經常抱怨自己很窮、捉襟見肘。這是因為他們通常生活在其他富翁周遭,因此會專注在與同儕相比之下自己缺乏的東西,使得這些客觀上富有的人相信自己主觀上很貧窮。

其他研究顯示,我們對影響力的渴望也是暴力的根源。

在我們安全、舒適的世界里,大多數的日常爭議都很不合理。但我們卻沒看見這一點,我們讓希望自己永遠看起來很好與維持影響力的古老欲望,陪伴我們走入焦慮、怨恨與不幸中,長期下來會傷害我們。

當我們問自己:「我想要的是正確還是快樂?」時,采取的是長遠的視野,并在方程式中插入洞察力。但我們也可以稍微改變問題,可以是「我想要看起來很好,還是快樂?」、「我想要比這個人更出色,還是快樂?」、「我想要正確,還是當個好朋友、同事或重要他人?」以此類推,玩玩看吧!

選擇問這些問題的人,在短時間內可能會感到不適(我們正在對抗固執的大腦),但隨著時間一久,就有辦法消融導致日常生活的痛苦、狗屎般的廢話。當廢話消融,就會變成肥料,帶來成長。

「我想要正確還是快樂?」甚至可以提供視角與清晰度,讓我們看見另一個重要的事實:在大多數爭論中,我們可能都不是正確的。而另一邊也不是正確的。時間會改變我們的世界觀,大多數人都可以回顧過去的爭論,并意識到,很少有完全、無可置疑、普遍正確的地方。

食物


在我們渴望的所有事物中,食物排行第一。我們需要一定數量的食物才能生存,如果得不到足夠的食物,健康就會一塌糊涂;吃太多也會有同樣的后果。

要弄清楚為何我們會吃太多而他們不會,并不會特別復雜。」他說。「過度加工的食物在許多層面都被調整為讓我們吃得更多,它們的調味系統被調整到能讓我們的大腦興奮、讓我們想要吃更多。那些食品實際上也被處理成需要較少咀嚼,真的更容易讓我們吃得更多、更快。而齊曼內人沒有這些高卡路里或容易取得的過度加工食物。」

但隨著時間過去,我們的大腦已經適應美味的垃圾食物。「促使我們吃得更多,」基文納特說。「大腦也會習慣這些食物,一旦你吃了過度加工食物,就不會想吃普通的糙米、綠花椰菜和魚,跟成癮的狀況很類似。

食品企業生產與行銷高度刺激的食物,但是,就跟賭博與使用毒品一樣,完全歸咎于該產業只是一種逃避個人責任(那是匱乏的大腦也不太想要的東西)的方式。

齊曼內人一天的飲食是什么樣子?

每一餐,他餐盤的四分之一通常是瘦肉蛋白質,像是雞肉、魚肉、幾顆雞蛋或紅肉。另外四分之一是蔬菜,像是高麗菜。餐盤的最后二分之一是未經加工的主要作物,像是馬鈴薯、番薯、米飯、藜麥、南瓜、玉米或大蕉。

這種飲食不像我們可能已經習慣的那么富有滋味,但數千年以來都成功讓我們免于疾病。我們不需要執著于細節,所有齊曼內食物之間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只有一種成分。

一組跨國研究團隊最近分析了十四種不同的飲食方式,發現可持續性非常重要。如同杰出的營養學家萊恩?諾頓博士(Layne Norton, PhD)解釋的:「這個分析顯示,我們必須問:『什么對你來說是最容易長期堅持的飲食法?』而你或許也應該那么做。」

在我們對話的結尾,古爾文跟我談到如何大致上知道什么對我們是好的:單一成分的食物、運動,以及少點壓力而非更多壓力。但是,飲食產業已讓健康變得比發射衛星到天體運行軌道還要復雜,把我們推進奇怪的飲食與運動、睡眠等方面的細致規則中。

「我想我們不應該因為任何小事而感到太多壓力。」他說。「如果健康飲食、運動與睡眠的習慣帶來焦慮,你可能就是做錯了。假設某個復雜的健康規則確實增加了你一年的壽命,你還必須減去花在擔心與做那件很有壓力的事情上所有痛苦的時間與精力。」

物品


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的人類學家認為,我們的原始設定就是搜集更多而非更少的東西,他們提出三個人類進化到喜愛物品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擁有物品有助于生存。科學家解釋:「在過去,擁有正確數量的正確物品,能提供保護、舒適感與交換所需物品的強大能力。」或許最好把這些物品視為「裝備」,而非東西,裝備有清楚的效用。裝備就像工具、避難處與武器,幫助我們完成維持生命的任務,同樣的規則也適用于今日。

我們喜愛物品的第二個原因是,可以為我們帶來身分地位。擁有適合我們所在時間與地點的物品,能提高我們的社會階級。某些商品不僅能滿足其主要目的,還具有彰顯我們在社會上的階級與地位的次要目的。

我們購買昂貴物品而非功能相同但較便宜的物品,以顯示社會地位的時候。稀缺性與獨特性是精品與銷售高價商品的秘訣。炫耀性消費與難以取得的商品,甚至能迷惑最有見識的人。

第三個原因是,我們可以利用物品得到歸屬感。這跟購買物品以獲得地位不同,科學家解釋:「追求地位的動機體現在努力超越群體中的其他人,而追求歸屬感的動機則體現在努力與群體中的其他人在一起。」

在過去,購買行為無法落入匱乏循環,因為我們太貧窮,東西太匱乏且昂貴,人們比較可能一次制作或購買某件物品,用到完全磨損直到無法使用。但到了近代,我們開始擁有更多的東西。發明了一些并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但隨著時間推移,它開始強力主導我們的文化,以致我們開始認為它是個需求,就像全球定位系統(GPS)、藍牙、無線耳機、遙控器、電視、微波爐等等。

隨著工業化席卷全球,匱乏的大腦繼續發揮作用,推動著我們追求更多。如今我們都擁有太多廢物,以致有一整個工業復合體設計來協助我們處理所有廢物。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表示,我們傾向于搜集這么多物品的部分原因是,我們缺乏一個告訴自己已經過度購買的生物調節器。

這里提出一個好的經驗法則,能幫助你決定要買新東西或捐贈舊東西:在六十秒內做出決定。「每當你發現自己花了超過一分鐘才做決定,很可能就是你試圖尋找一個合理的理由,去購買不需要的東西或保留不再被需要的物品。」

為什么盲目追求更少是行不通的。

極簡主義在我們于線上分享的照片中看起來很好,但并未解決我們認為它會解決的根本問題。就像成癮一樣,比較好的問題是弄清楚表面之下隱藏著什么。我們為何一開始就想要「更少」?

答案是「裝備,而非物品」。物品是一種為了擁有而擁有的所有物,增加我們已經擁有的收藏品。我們經常利用物品來滿足情感沖動,或對社會宣傳我們是某種類型的人。它解決了一個我們意識到的問題,用一點點創意就能解決得更好。

另一方面,裝備有個明確的目的:幫助我們達成一個更高的目的。

這個方法觸及了可以擺脫匱乏循環的三種方式。它消除了盲目購物的機會、無法預測的獎賞,以及快速重復性。一件物品提供的機會轉變成更有意義的事物,無法預測的獎賞變成那件裝備讓我們能夠去完成與經歷的事,而在購買前暫停下來思考「裝備,而非物品」,則減少了我們的購物量。

信息


在現代的資訊深淵中,應該如何平衡我們的資訊消費者大腦呢?

需要更努力地直接從源頭去獲得知識。有意愿去到那里,拿起電話,或至少閱讀一份主要來源,例如一份研究報告,這會帶來更深入、更正確的理解。

想要知道某個東西的外觀或感覺如何?就去看或體驗它。對某人相信的事情感到好奇?就去問他們。在當下親自去做,能揭露更多訊息。

我們渴望資訊,卻偏愛容易取得的資訊。拿起電話或親自去見某人,會比待在螢幕后面閱讀其他人已經解讀的內容要來得更不確定、更無法預測與控制。

他意識到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匱乏循環的強大力量與責任。「科技就在這里,不會消失。」漢克告訴我。「因此要把它塑造成對我們有幫助、且不會摧毀我們的東西,取決于我們。如果只是不管它,坐視其發展,很多壞事就可能發生。這需要付出大量有意識的努力,不斷地一再重復,才能把它控制住。」

抖音是目前最善于利用這種循環力量的APP。未來將會有比抖音更能加劇匱乏循環的新APP,但也會有APP利用匱乏循環,引導我們去做對自己有益的事,像是Strava與Sandlot,提倡通常以團體形式進行的戶外運動;或是iNaturalist,讓我們走入大自然去發現與學習不同植物與動物的物種。意識到我們何時與為何落入匱乏循環,并找方法把它轉變為豐盛循環,最終仍取決于我們。

幸福


十三世紀多米尼加修士與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這么說道:「在(人們)無數甚至相沖突的欲望底下,我們可以看見一個欲望,為人類所有的渴望提供了一致性、意義、力量和決定。所有(人)追尋想要的事物都是因為一個理由:他們認為它會滿足自己,相信實現渴望會使自己幸福。」

「幸福,」他寫道,「是所有人類活動的目標。追尋幸福是所有人類欲望、野心得以滿足的共同點。」

當人類在混亂的環境中進化時,本書所探討的欲望有助我們生存。每當我們使用毒品,或得到更多食物、財產、聲望或資訊,就會因為愉快或喜悅的感覺而得到獎賞,從而產生「幸福」這種神秘又有價值的感覺。

但是那種感覺轉瞬即逝,明天我們又得再次爭奪匱乏的資源,那是某種匱乏循環。我們會把握機會改善生活,在等待無法預測的結果時懸念,然后在成功時體驗幸福。但是,這份幸福只是短暫的快感,我們會再度被拋回不滿意與渴求之中,進入追尋我們認為能帶來愉快與喜悅的解決方案的下一個焦慮與懸念之中,一輩子都在重復這個循環。

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發現,幸福的定義可能取決于我們成長的地方。人們最常想起「幸福」的感覺,以及幸福的情境,在不同的文化中有所差異。科學家發現,在西方,人們談到幸福時最常出現的主題是「興奮與歡樂等有活力的情緒」以及自尊;在東方,人們則會提及「平靜與寧靜等較冷靜的狀態」。

而你體驗幸福的方式,在一生中會不斷改變,根據有形與無形的各種因素,像是你在哪里出生,被誰撫養長大,以什么維生、與誰交往等等,每一個時刻、想法與行動,都會造成影響。

研究一貫地顯示,金錢、權力、聲望、食物、酒、物品、地位——阿奎那稱之為「世俗的」愉悅,而你我可能稱之為美國夢——通常不會帶來持久的幸福。

本篤教導,這種尋找足夠、知足的生活制度,能讓我們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我們發現,日常生活中并不缺少比自己更大的事物。本篤相信,我們會在幫助他人、體驗與創作有創意的作品、學習新事物、平衡分配獨處與和他人相處的時間,以及在大自然中保持覺知之中,找到更高的目的與滿足。最重要的是,深思我們認為巨大永恒的秘密事物,就是「巨大永恒的秘密」,并讓它指引我們。

本篤的生活哲學可用一句話來總結:「祈禱和工作。」這是本篤會的座右銘。

工作能表達我們與周遭世界的關系,因此并不總是有回報,就像生活一樣。但如果我相信(工作)只有工具性的作用(付帳單),我就永遠無法注意到它還可以是什么。如果我過分簡化地把自我滿足與工作的價值劃上等號,就會錯過工作(即使是乏味的工作)所能產生的功效。相反地,在工作中尋找更深的層面,可能會激勵我不被工作所剝削、不要過度工作,不把人生歸納為我能成就多少事,或是把自我價值等同于工作貢獻、賺錢能力或才能。畢竟,我并不擁有那些東西,它們是訪客,不會一直打電話過來,總有一天也可能不再到訪。

數十年來有關幸福的研究,對于幸福到底有多少比例來自我們的選擇,并沒有結論。一組科學家團隊指出,五○%的幸福來自基因,一○%來自生活環境,而四○%來自我們的選擇。也就是說,我們的行動決定了四○%的幸福。但是其他研究結果顯示,選擇對我們的幸福只有一五%的比重。

但是誰在乎這個數字是多少?關鍵在于科學都贊同我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改變我們的觀點。

現代研究與數千年的智慧確實顯示,如果祝福總是隨手可得,人類就很難看見并珍惜。刻意不擁有物品,能幫助我們意識到,擁有是多么棒的事——去欣賞豐盛世界的奇跡。

我們可以偶爾花點時間待在荒野中,完全離開現代舒適的環境,或者可以挑一、兩件令人舒適的事物,暫時沒有它們一陣子,就像是困難的「重新設定」。然后,當我們把那些事物拿回來時,就能真正體會到它們有多美好。感恩經常來自匱乏,這是現代神經科學支持的觀點。

研究幸福的耶魯大學研究員指出,周圍有人陪伴是「高度幸福感的必要條件」。好像是說,沒有社交,就沒有幸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有益的,但強迫性的社交可能適得其反,而過于強調社交可能使我們錯失幸福硬幣的另一面。

尋求幸福本身可能適得其反。機會反而變成對自己與他人都有幫助的一連串結果。而隨著行動帶來無法預測的獎賞逐漸累積,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是幸福的。

問問自己,我應該怎么度過人生?我應該去哪里?應該做什么?我是誰?這一切美麗的秩序代表什么意義?這些是你必須認真問自己并回答的問題,只有你能辦得到。最終,就是你與更大的事物。這是所有人類生命的一出戲,成為其中的一員是值得的。」

所以,或許幸福是一場充滿戲劇性的努力,是一場看似沒有目的地、漫長而艱辛的徒步旅行,地形很崎嶇,天氣也并非總是完美,而是緩步走進一個深淵。但在路上的某個時刻,透過努力讓每一步都與立即的渴望較為無關,我們就會明白自己是幸福的,即使旅程尚未結束。

如何應對中年危機,增加浪漫和幸福感?

幸福,是可以設計的!

每個人都需要的幸福實現指南

將你的幸福提升40%的心理學策略

將幸福提升40%的實用心理學策略(2)

如何提升心智幸福和關系幸福

如何能在艱難時刻獲得幸福和希望?

下面是200多期的直播目錄,用來查詢以前的直播內容,可以關注視頻號:生活黑客、讀書方法,后在直播回放中找到最近半年的直播內容

近期直播過程中,發現大家還是有不少在100天行動踐行的問題,在注意力、時間管理上的困惑,因此想收集下大家在這方面的問題。本身在踐行100天行動的同學,也可以加上來,聊聊你的感悟或者困惑。

如果感興趣,可以加我的企業微信,和大家溝通。

關于warfalcon公眾號

①目前有3200+篇自我成長相關實用類文章

②4年進入有道云筆記最有價值公號top10

③6年占據印象筆記收藏服務總榜top1

④知乎同名帳號,回答被130萬+人收藏

5分享了超過1300本讀書筆記

加入一百天行動

有很多小伙伴說找不到我們了,微信改版,公眾號發布順序被打亂,如果你沒有星標,也很少點在看,那么你將不能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或者是在兩三天后才能收到。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內容,將我們「設為星標」吧,在閱讀文章時,也別忘了隨手點「在看」,星標+在看,就可以增加你成為warfalcon常讀用戶的幾率了:)

點擊公眾號「warfalcon」,按照以下操作就可以設置為「星標」啦~

喜歡記得點在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廣州一二手市場,正在拋棄“貝殼”

廣州一二手市場,正在拋棄“貝殼”

易簡財經
2025-05-23 15:17:58
這一次,趙麗穎的態度,終究沒給一聲不吭的趙德胤留一絲體面!

這一次,趙麗穎的態度,終究沒給一聲不吭的趙德胤留一絲體面!

頭號劇委會
2025-05-23 17:11:23
重慶市南川區政府原一級巡視員羅弟杰接受審查調查

重慶市南川區政府原一級巡視員羅弟杰接受審查調查

界面新聞
2025-05-23 20:02:06
馬卡:科恩特朗退役后投身漁業,其已擁有4艘漁船并雇傭45人

馬卡:科恩特朗退役后投身漁業,其已擁有4艘漁船并雇傭45人

懂球帝
2025-05-23 20:28:07
豬身上有個好東西,建議每周吃一次!一養心、二助眠、三強免疫!

豬身上有個好東西,建議每周吃一次!一養心、二助眠、三強免疫!

阿龍美食記
2025-05-20 14:55:28
末節被17分逆轉爆發內訌!大當家不滿二當家,砍35+12背鍋太憋屈

末節被17分逆轉爆發內訌!大當家不滿二當家,砍35+12背鍋太憋屈

你的籃球頻道
2025-05-23 09:22:24
奔馳司機掄桿砸車后續:身份被扒,警方面前放狠話,當事車主回應

奔馳司機掄桿砸車后續:身份被扒,警方面前放狠話,當事車主回應

老鵜愛說事
2025-05-23 12:16:14
如何證明一個公司已經爛透了

如何證明一個公司已經爛透了

末名先生
2025-05-22 18:07:20
從淘寶店到上市公司,80后莆田老板從一根數據線起家,年營收60億

從淘寶店到上市公司,80后莆田老板從一根數據線起家,年營收60億

天下網商
2025-05-19 13:56:08
英媒:熱刺奪冠獲1095萬英鎊獎金,澳波、球員也將獲巨額獎勵

英媒:熱刺奪冠獲1095萬英鎊獎金,澳波、球員也將獲巨額獎勵

懂球帝
2025-05-23 17:18:59
44歲親生母親奪走了18歲兒子第一次,之后保持26年亂倫關系

44歲親生母親奪走了18歲兒子第一次,之后保持26年亂倫關系

情感藝術家
2025-05-18 11:44:05
單打負于隊友梁靖崑!首次全項參加世乒賽,林詩棟三大皆空,世界第一有待磨煉

單打負于隊友梁靖崑!首次全項參加世乒賽,林詩棟三大皆空,世界第一有待磨煉

上觀新聞
2025-05-23 19:41:15
頂不住了!A股殺瘋了!

頂不住了!A股殺瘋了!

龍行天下虎
2025-05-23 21:50:15
這四種高鉀食物,多吃腿腳有勁,還能防止中風,家里有老人快收藏

這四種高鉀食物,多吃腿腳有勁,還能防止中風,家里有老人快收藏

阿龍美食記
2025-05-23 14:32:41
25名前巴西國腳聯名致信因凡蒂諾,狀告巴西足協

25名前巴西國腳聯名致信因凡蒂諾,狀告巴西足協

雷速體育
2025-05-23 13:04:19
汪小菲夫婦婚后出席活動,馬筱梅一身白裙好仙氣,稱呼也變了!

汪小菲夫婦婚后出席活動,馬筱梅一身白裙好仙氣,稱呼也變了!

古希臘掌管月桂的神
2025-05-23 13:41:36
李世民與武則天洞房當夜,創下史上最高紀錄,至今也無人能打破!

李世民與武則天洞房當夜,創下史上最高紀錄,至今也無人能打破!

貓眼觀史
2024-12-20 09:56:19
一日2戰2勝!孫穎莎晉級世乒賽女單四強

一日2戰2勝!孫穎莎晉級世乒賽女單四強

新快報新聞
2025-05-23 22:01:14
朝鮮驅逐艦下水翻船!西方衛星搶拍慘狀,神仙難救!禍因是趕工?

朝鮮驅逐艦下水翻船!西方衛星搶拍慘狀,神仙難救!禍因是趕工?

丹哥熱評
2025-05-23 22:59:25
也談人民幣國際化:外匯管制下的悖論

也談人民幣國際化:外匯管制下的悖論

戈多的嘆息
2025-05-22 15:26:14
2025-05-23 23:27:00
100天行動
100天行動
幫你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機會
1646文章數 602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健康要聞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頭條要聞

反華機構承認了:好感度全球比拼 中國碾壓美國

頭條要聞

反華機構承認了:好感度全球比拼 中國碾壓美國

體育要聞

臺下掌聲一片!65歲安帥揮手告別:感謝皇馬

娛樂要聞

趙麗穎否認戀情,與趙德胤沒在一起?

財經要聞

特朗普威脅自6月1日起對歐盟征收50%關稅

科技要聞

特朗普:iPhone不在美國制造就收25%關稅

汽車要聞

續航720km/充電10分鐘補能500公里 理想i8信息曝光

態度原創

教育
房產
時尚
手機
游戲

教育要聞

犟種學生,要怎么溝通教育?

房產要聞

65億好地集中上架!三亞,徹底殺瘋!

小香風太火了,從20歲穿到70歲都很時髦

手機要聞

一加Ace5競速版主要規格曝光 將于5月底發布

海量改動!《DOTA2》大更新7.39發布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浮梁县| 丹寨县| 汉沽区| 牡丹江市| 黑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中超| 林周县| 额济纳旗| 湘阴县| 酉阳| 涟源市| 许昌县| 晋城| 宁陵县| 额济纳旗| 新郑市| 灵丘县| 永安市| 永昌县| 霍林郭勒市| 年辖:市辖区| 彭泽县| 西峡县| 南康市| 汶川县| 三穗县| 广汉市| 台湾省| 安康市| 从江县| 类乌齐县| 和平区| 澄江县| 金塔县| 日土县| 石嘴山市| 甘肃省| 临泉县|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