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這片有深厚發展歷史的國度,每一寸土地的更新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
廣州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歷經2200多年的發展建設,淬煉成現今現代摩登與歷史韻味并存的繁華都市。它也是全國最早啟動城市更新的城市之一,2009年率先成為“三舊”改造試點城市。從其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城市更新始終與城市建設相伴,是一個長期、持續且不斷演變的過程,成為推動城市繁榮發展的重要引擎。
廣州城中村片區俯瞰
然而,廣州的城市更新任務也面臨諸多挑戰。作為城中村數量最多的一線城市,改造需應對高強度、高密度和零碎用地的難題。但同時,《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專項規劃(2021-2035年)》也提出了到2035年計劃推進252個舊村莊的全面改造項目的要求,進一步明確了廣州未來的更新方向和目標。
作為城市更新領域的積極參與者,AECOM深知廣州需要創新且契合當地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案。我們采用獨特的“產品設計式”理念,突破傳統大片區規劃,通過精細化設計,從規劃構想到實際落地、從整體系統到多學科專項細節,從“上帝”視角到人本持續,交付強調設計、建設與管理一體的卓越解決方案。
AECOM團隊多次探訪項目實地
本期微信故事,我們將通過廣州沙步村舊改項目和廣州雙沙舊改項目的實踐,分享AECOM如何運用精細化城市設計,作為“產品設計師”,助力廣州雕琢既符合市場需求又能夠應對未來城市發展的全新城市產品。
精細化城市設計,之所以某種意義上超越傳統的綜合性設計,在于城市設計師本身采用“產品設計”的創新思維來看待片區。
在當前經濟和市場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的背景下,我們提倡在創造宜居環境的設計和規劃過程中,將視角從宏大敘事拉至“產品”本身,將品牌建設與運營管理納入考量,關注“產品”的“去化”。通過這樣綜合性的視角和方法,我們能為城市項目及客戶帶來更巨大價值,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
在地實踐:廣州沙步村舊改項目
在廣州沙步村舊改項目中,AECOM充分利用場地要素資源優勢,深入分析周邊競品項目,為黃埔新城的建設提出“公園大城、慢享生活、幸福鄰里”等核心設計目標,凸顯項目產品競爭力。
此外,我們還從文化角度出發,制定著重延續嶺南文化紐帶、將嶺南人文風情提煉與再現的規劃策略,并精心策劃設計滿足不同人群需求文化場景和文化體驗路徑,實現從文化層面放大片區價值,為未來可持續的商業運營找準方向、奠定基礎。
AECOM建議,依托現狀不可動文物及傳統風貌線索,結合商業、創意、書香文化等主題,塑造感受各異的文化體驗空間。
與規劃創新思維一脈相承地,我們提倡從以往的“上帝”鳥瞰式視角,拉回到以人的尺度為核心的空間規劃設計。這樣的轉變強調對居民日常生活體驗的關注,一切場景的營造皆以人的感受為衡量標準,以更貼近居民實際需求、提高其生活質量,旨在打造舒適便捷、以人為本的城市環境。
在地實踐:廣州沙步村舊改項目
AECOM為沙步村舊改項目制定了一套街道設計導則,旨在通過四個視角的轉變來營造更舒適、充滿活力的街道環境,并基于此為四段核心街道進行了主題性的單獨規劃:
1、從“以車為本”到“以人為本”轉變:系統性地考慮慢行交通、靜態交通和機動車交通;
2、從“道路紅線管控”向“街道空間管控”轉變:將設計視野擴展到包括沿街空間在內的整體街道空間,并關注沿街活動的綜合規劃;
3、從“強調交通功能”向“促進城市街區發展”轉變:將街道視作城市人文記憶的載體和促進社區活力的角色,以強化街道的文化和社區價值;
4、從“工程性設計”向“整體空間環境設計”轉變:充分尊重并整合沿線建筑風貌、市政設施、景觀環境和歷史特色,以保護、凸顯、傳承城市特色。
AECOM為沙步村舊改項目制定的街道設計導則
保沙路是社區生活的動脈。西側臨保稅區,設計結合綠化帶打造較為安靜的林蔭空間。南側臨商業,建議結合底層商業,紅線內外統籌, 擴寬人性空間,設置商業外擺,營造充滿活力的街道氛圍。
沙步大路入口
沙步中路與沙步大路路口
沙步大路人行空間
沙步六橫路兩側為居住底商,聯系鄰里綠芯和鹿步港,打造成為鹿港曲巷。通過道路與兩側地塊標高一體化設計,商業裙樓界定出蜿蜒的活力界面鼓勵設置商業外擺,將街道空間整體作為活動空間。
在公共空間營造方面,我們希望突破傳統的“公私分明”的地塊劃分,實現地塊紅線內外統籌,以模糊公有空間與私有空間的界線。因此,我們鼓勵項目客戶賦予部分私有土地以公共性,將其貢獻給城市,構建“整體公共領域”,為城市的長遠發展創造更多公共利益。
在地實踐:廣州雙沙舊改項目
廣州雙沙舊改項目場內范圍內因有高級別道路橫穿,因而用地被切割,地塊布局分散。項目團隊認為,如何使得項目整體形成一體化效應是項目成功的一大前提。
AECOM提出整合場地資源、統籌紅線內外,模糊私有與公共、建設與非建設用地邊界,強調公共空間與建筑空間的一體化營造,并基于此形成多類社區公園,構建四維一體的整體公共空間體系。這一舉措不僅讓封閉的社區轉變為共享的公園城市,也將增強公共空間及商業設施的活力。
宗祠水廊
沙埔公園入口
龍頭山公園
AECOM針對雙沙舊改項目提出的公共體系策略
已建成公共空間
為確保項目的可實施性,我們采用建筑的手法來做城市設計。基于項目已初步確定的用地范圍和容積率,我們通過建筑設計的強排驗證,對項目的業態組合和建筑體量進行更精確的調整,這個過程確保了城市設計的各項要素具備面向市場、可切實落地的可實施性。
在地實踐:廣州雙沙舊改項目
面對雙沙村舊改項目多個零散的地塊,項目團隊結合市場調研與場地人文資源分析,采取以主題化的文化軸線整合相對分散的商業設施;同時我們也通過對控規指標的測試與優化,從最大化商業價值的角度明確各地塊的業態及合理開發量,為商業空間未來發展方向(“去化”)提供清晰的參考指引。
AECOM提出,由于場地周邊有多個區域型商圈及舊改村落,未來商業總供應量較大,可以打造一條東西向的新消費“商鏈”,構建一個兼具生態休閑、文化體驗與交往屬性的體驗動線,建立具有雙沙特色的消費場景。
雙沙“商鏈”
具有雙沙特色的消費場景
“精細化”優勢之處還在于更加注重可落實性與細節,城市設計成果無偏差地落實在建筑、景觀設計之上。依托于AECOM的跨專業整合優勢,我們的多學科協作模式可為客戶提供從城市設計貫穿至建筑及景觀設計的全方位服務,以綜合性解決方案確保項目在各個層面上實現協調一致,從而提升整體設計質量和落地效果。
在地實踐:廣州雙沙舊改項目
既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多元的歷史人文資源,也受到較多地塊條件的限制,構成雙沙村舊改復雜的項目背景。在如此情況下,AECOM多專業團隊在公共空間規劃、業態策劃、建筑設計等方面為客戶提供全面支持,確保后續設計落地不僅滿足管控要求,更以一體化設計構建突顯整體片區特色與風格的高質量環境。
以黃埔東路一帶為例,AECOM的方案有效控制了臨路側塔樓間距,形成靈動變化的天際線,并預留了黃埔東路往北向沙浦公園的望山廊道,確保面向自然風貌的開闊視野。
AECOM根據整體規劃概念并結合實際條件,提出設計方案,能確保高質量的落地效果。
除了上文提到的廣州沙步村舊改與雙沙村舊改項目,AECOM在包括無錫火車站南廣場片區及老城、深圳中心圍村、深圳桔子坑村、上海老城區等不同地區項目中,以因地制宜的創新方案,持續精細化更新城市。
AECOM 華南區規劃設計負責人胡閩指出,城市更新其復雜性、長周期性以及多元主體利益平衡性要求極高。這一過程涉及眾多領域與環節。唯有 AECOM 這類擁有多專業協同優勢的咨詢方,依托其在全國乃至全球積累的豐富城市更新經驗,能精準地平衡城市中的建筑、基礎設施、生態資源等關鍵要素。從“產品”設計思維出發,挖掘潛在效益來形成面向市場的差異化社區“產品”;于社會層面,滿足各方利益訴求;在環境方面,科學整合城市里的多元系統。通過全方位的考量與運作,最大化項目的綜合效益,進而滿足城市在存量時代下的發展需求,幫助其在新時代找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深圳桔子坑村 無錫火車站南廣場片區及老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