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全國各戰略區部隊,按照統一全軍組織和番號的決定,改編成四大野戰軍和一個軍區,即第一、二、三、四野戰軍和華北軍區,號稱五大野戰軍。此時人民解放軍已達到500萬人,可謂雄師百萬,王牌迭出,名帥涌現,猛將如云。
第一野戰軍: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宗遜、趙壽山任副司令員,閻揆要任參謀長,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第2兵團共6個軍。
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張際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下轄第3、第4、第5兵團共10個軍又1個特種兵縱隊。
第三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任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譚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員,張震任參謀長,唐亮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7、第8、第9、第10兵團共16個軍又1個特種兵縱隊及華東海軍。
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鄧子恢任副政治委員,譚政任政治部主任,蕭克任第一參謀長,趙爾陸任第二參謀長。下轄第12、第13、第14、第15兵團共12個軍,另加1個特種兵司令部、1個鐵道兵司令部及兩廣縱隊。
華北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委員,徐向前、滕代遠、蕭克任副司令員,趙爾陸任參謀長,羅瑞卿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8、第19、第20兵團共11個軍。該軍區部隊受毛澤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和指揮,是我軍一支戰略機動部隊。人民解放軍五大野戰軍的組建,是我軍歷史上的重大轉折。
第一野戰軍剛烈勇猛,是一支降龍伏虎,所向披靡,不畏艱險,從東打向西的鐵血強師。其前身是由抗戰時期賀龍、關向應等領導的功勛卓著的八路軍120師及后來的陜甘寧晉綏聯防軍主力部隊逐步發展而來的。一野組建后,在彭德懷、張宗遜、王震、許光達、楊得志、賀炳炎、彭紹輝、周士第、廖漢生、黃新廷、郭鵬、王尚榮、余秋里、羅元發、鄭維山、曾思玉、張達志、姚喆、韋杰、楊秀山、唐金龍、羅申山、傅傳作等著名鐵帥虎將的指揮下,首仗取勝青化砭,再戰伏擊羊馬河,三勝蟠龍巧攻堅,爾后越戰越勇,歷經陜中戰役、扶眉戰役、隴東追擊戰、蘭州戰役、河西走廊追殲戰、寧夏戰役和解放新疆以及解放陜南、隴南等著名的大戰、血戰,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二野戰軍驍勇善戰,是一支善打硬仗,敢拼惡仗,令敵聞風喪膽的雄師勁旅。其前身是抗戰時期赫赫有名的八路軍129師和晉冀魯豫野戰軍。解放戰爭中,二野部隊首戰定陶開門紅,二戰臨浮打掉“天下第一旅”,三戰上黨創較大規模殲滅戰范例,四戰邯鄲軍政全勝,在劉伯承、鄧小平、賀龍、陳賡、王樹聲、楊勇、陳錫聯、王近山、陳再道、蘇振華、杜義德、周希漢、李成芳、王秉璋、曾紹山、秦基偉、張國華、劉金軒、李德生、尤太忠、吳忠等名帥猛將的指揮下,各部縱橫東西,轉戰西南,破擊隴海平漢路,千里挺進大別山,自三大戰略決戰之后,又歷經渡江戰役、兩陽戰役、成都戰役、滇南戰役和昌都戰役等重大戰役,從此平定西南邊陲。
第三野戰軍精悍強大,是一支雄風浩蕩,氣勢如虹,善斗敵王牌的威猛常勝之師。其前身是抗戰時期的新四軍和山東八路軍交匯融合,在血與火中迅猛成長的拳頭部隊。三野在中原逐鹿,縱橫馳騁,蘇中七戰七捷,速勝宿北,揚威孟良崮,鏖兵萊蕪,力克濟南,涌現出了陳毅、粟裕、張云逸、徐海東、譚震林、陳士榘、許世友、宋時輪、王建安、葉飛、韋國清、張愛萍、王必成、陶勇、聶鳳智、周志堅、張仁初、郭化若、成鈞、皮定均、張震、孫繼先、譚希林、滕海清、朱紹清、胡炳云、謝振華等眾多聲名顯赫的將帥。自三大戰略決戰之后,又歷經了渡江戰役、上海戰役、長山列島戰役、福州戰役、舟山群島戰役和漳、廈、金戰役等震撼世人的大戰,在與國民黨軍的較量中,迸發出了排山倒海、海嘯山呼般的巨大威力。
第四野戰軍百戰無敵,是一支兵力最強悍、武器最精良、戰將最齊備,橫掃南北的果敢先鋒之師。其前身是抗戰勝利奔赴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強強聯合,再加上東北抗日聯軍所部,在一個全新地域迅速發展壯大的旋風部隊。四野獨樹一幟,初勝秀水河子,獵殺“千里駒”,四戰四平街,三下江南,四保臨江,走出了林彪、羅榮桓、蕭勁光、黃克誠、譚政、劉亞樓、鄧華、韓先楚、李天佑、陳伯鈞、洪學智、劉震、黃永勝、萬毅、梁興初、吳信泉、吳克華、胡奇才、吳瑞林、李作鵬、方強、詹才芳、程世才、楊國夫、曹里懷、溫玉成、張天云、羅舜初、鐘偉、賀晉年、江擁輝、劉賢權等一批名揚四海的“少帥”、“猛將”和“怪才”。他們先后轉戰東北、華北、華中、華南戰場,自三大戰略決戰之后,又歷經了安新戰役、漢潯間渡江戰役、宜沙戰役、湘贛戰役、衡寶戰役、廣東戰役、鄂西戰役、廣西戰役和海南島戰役等大規模的血戰、硬仗,縱橫馳騁于14個省區,從零下40度嚴寒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零上40度酷暑的海角天涯,以摧枯拉朽、風卷殘云之勢,成為中國人民埋葬蔣家王朝、創立新中國的主要力量,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卓越功勛。
華北軍區部隊忠勇雄健,是一支與四大野戰軍齊名、由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直接領導的英勇仁義之師。它是由抗戰時期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主力和晉冀魯豫部隊一部整編而成。解放戰爭中,這支部隊同樣人才輩出,戰績輝煌。首戰收復綏遠重鎮,圍城打援二戰淶水,三戰進攻冀熱察,以少勝多克晉中,綏察策應遼沈大戰,聶榮臻、徐向前、羅瑞卿、蕭克、楊得志、楊勇、楊成武、周士第、趙爾陸、鄭維山、陳正湘、曾思玉、韋杰、張祖諒、劉忠、孫毅、肖新槐、唐延杰、韓偉、邱蔚、張英輝、王誠漢、郭林祥、李水清等著名將帥,聲震中外。華北部隊除在平津大戰中贏得勝利之外,還歷經大同、集寧戰役、張家口保衛戰、保(定)南戰役、正太戰役、保北戰役、石家莊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等,鋒芒所指,所向無敵,以其驕人戰績,令人信服地入列于我軍五大野戰主力的陣營中,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卓越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