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整改違規學術會議!
12月22日,國家審計署發布了《國務院關于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列舉了2023年度預算執行等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結果。
圖源:國家審計署
其中,國家藥監局的整改情況引起醫護人員的關注。
國家審計署整改300余場會議、論壇,
整體金額過億
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家藥監局的整改情況中,整改超300場會議論壇,金額過億元,多處違規收費學術會議論壇被叫停。
記者根據《附件2:中央部門單位 2023 年度預算執行等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梳理發現,多處針對會議、論壇的整改引發關注,比如,某學會以掛名方式與外部單位合作開展培訓,收取的6000余萬元贊助費已退費;全面清理現有論壇,要求不得舉辦保留清單外的論壇;不得開展與收費掛鉤的企業宣傳推廣活動等。
“醫藥行業有其特殊性,依賴于學術交流與合作。通過會議,專業人士能夠掌握最新的研究進展和發展方向,提高自身科研和學術水平,醫療機構參與其中,也能緊跟行業動態。正常的醫學類學術會議是業內交流的重要形式,承擔著推廣新知識、新產品、新應用的作用。”12月23日,醫法匯創始人張勇律師告訴記者,目前整治的是違法違規的利益輸送。
最近一年內,醫療領域的學術會議違規收費問題成為監管的焦點。“整改的核心在于糾正違規的學術會議。目前,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學術會議的違規行為已得到糾正,根據報告顯示,對于違規的培訓項目進行了退款。”張勇提到,合規性是學術會議舉辦的關鍵,必須確保會議符合法律法規。
學術會議還能開嗎?當然可以。事實上,國家從來沒有明令禁止過“學術會議”的開展,被整治的都是無中生有、編造虛假學術會議的名頭,進行違法違規利益輸送,或者違規將學術會議贊助費私分的不法行為。
并且合規的學術活動也是受到支持的。11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京召開醫藥企業座談會,會議強調,支持引導學術交流合作規范開展,合規開展營銷。并且明確表態支持醫務人員合規參加中外醫藥企業學術會議、合規領取講課費。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連續點名“講課費”
醫生需注意這些問題
不只國家審計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早已出手。
中紀委官網于 12 月 3 日、4 日、5 日,連續 3 天發文點名「講課費」:向從事公務的人員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親屬和其他特定關系人贈送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禮品、禮金、消費卡(券)和有價證券、股權、其他金融產品等財物,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中紀委官網截圖
上述內容來自今年 1 月 1 日起實施的最新修訂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其中,新增條款特別提及了「講課費」。
根據《條例》具體規定,向從事公務的人員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親屬和其他特定關系人,以講課費為名變相送禮的,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可給予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或留黨察看處分。
早在5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4部門印發的《2024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也特別提到,要重點關注假借學術講課取酬等方式收受回扣的問題,以“站臺式講課”“餐桌式會議”等為切入點,深入整治接受醫藥企業變相利益輸送的行為。
更早一些,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工作規劃(2023—2027年)》,明確要求推動反腐敗向基層延伸,點名醫療領域,嚴肅查處貪污侵占、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吃拿卡要等行為。某市紀委監委就曾公開過一則公立醫院科室主任違紀案例:某區公立醫院科室主任顧某因違規收受禮金,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違紀所得被全部收繳;同時,某醫藥公司負責人也因以講課費、咨詢費等名義變相送禮,同樣受到了黨內警告處分。
講課費標準細化
在國家針對講課費展開嚴格清查的風暴之下,各大醫院迅速響應,紛紛主動開啟自查自糾行動。
需要明確的是,學術會議是醫學領域知識交融、經驗分享的關鍵途徑。講課費,作為醫生付出勞動后應得的合理報酬,以及其學術價值得以彰顯的重要載體,不應被全盤否定,而是要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進行妥善的收取與管理。
處于風口浪尖的醫務人員,更是迫切需要明確何種情形之下獲取的講課費可能涉嫌違規。重慶市紀委監委發文介紹,可以從行為意圖、行為真實性、費用標準三個方面進行判斷。
第一,支付費用行為的意圖是購買“職權支持”而非勞務。支付方通過此種方式向收受方進行感情投資,或對收受方的履職行為表示感謝,歸根到底是為了獲得其職權上的某種支持。
第二,勞務行為不具備真實性或不具有合理性。收受方沒有實際提供講課、咨詢等勞務,或收受方雖實際提供了相關勞務,但確無提供該勞務的必要;提供的勞務不符合常理,如收受方并不具備相匹配的專業知識技術。
第三,在有真實且合理的勞務的基礎上,還要看支付的費用標準是否合理。《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費管理辦法》(2016)規定講課費(稅后)標準為:每學時講課費副高級技術職稱專業人員最高不超過500元、正高級技術職稱專業人員不超過1000元、院士和全國知名專家不超過1500元。講課費按實際發生的學時計算,每半天最多按4學時計算。
除了國家層面的規定,部分省市學協會發布了分類更細致的規則標準。例如,今年年初,上海市藥學會等多個學協會制定的講課費發放標準中,依照講師職稱不同,每學時稅后費用在200元至3000元不等。
圖片來源:賽柏藍
“講課費”,往昔不過是醫護人員在學術交流中一份看似平常的額外收入,金額不大卻牽扯個體切身利益。然而在當下醫療反腐的強勁浪潮中,“講課費”已淪為一顆埋藏隱患的地雷。醫務人員深處這一復雜局勢,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審慎對待每一筆講課費,以免踏入違規“泥沼”。當然,還是期待隨著講課費標準逐步細化,在多部門嚴格監管以及整個行業積極自律的協同發力下,學術會議與講課費都能回歸健康軌道。
來源:華醫網、審計署、人民日報客戶端、賽柏藍(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或知識產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醫務之聲”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本平臺選用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