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領域,這些年,車企都只敢說自己的量產車達到L2自動駕駛輔助級別,或是升級至L2+,甚至L2.9,但從未敢逾越至L3,也不敢把“輔助”二字去掉。
近日,在造車新勢力中相對低調的李想,一反常態,十分高調地宣稱,理想汽車將于2025年實現L3有監督智能駕駛,同時宣布將于三年后推出首款為L4級自動駕駛定義的汽車。
結合其他友商此前蠢蠢欲動的種種表現,理想汽車此次的“吃螃蟹”之舉,勢必將吸引眾多友商迅速跟進,那么,是否意味著2025年將成為L3智能駕駛元年?
理想汽車敢于“吃螃蟹”的底氣何在?
毫無疑問,理想汽車此次的高調宣稱,震驚了全行業。那么,理想汽車敢于“吃螃蟹”的底氣何在?
雖然相對于小米的雷軍、華為的余承東來說,李想略顯低調,但他卻是在造車新勢力中到目前為止日子最好過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達到500508輛,是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年銷量突破50萬輛的新勢力車企。同時,據目前可查到的最新數據,理想汽車累計凈利潤達到45.1億元,也是當前屈指可數的能實現盈利的造車新勢力。
銷量的創新高,并不僅僅意味著運營能力的大幅提升,而且對于致力于智能駕駛的車企來說,也意味著大數據規模的擴大。據悉,理想汽車的歷史交付量已達到1133872輛。截至2024年12月25日,理想汽車智駕總里程已達到29億公里,訓練算力提升至8.1E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
“L3不是L2的延續,而是L4的先導”
在李想看來,L3是有監督智能駕駛,它不是L2輔助駕駛的延續,而是L4高度自動駕駛的先導程序。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L2有“輔助”二字,意味著需要駕駛員保持對車輛的控制和監督;而L3則把“輔助”二字去掉了。李想認為,輔助駕駛只實現了特定功能,無法窮盡所有的極端情況,而自動駕駛則關乎整體能力。而達到L3的前提是實現“車位到車位”的智能駕駛,這將自動駕駛服務從干道提前到小區車位,解決最先100米和最后100米的挑戰。
2024年7月,理想汽車推出行業首創的端到端+VLM雙系統方案,10月全量推送,11月底新增“車位到車位”功能,12月底隨OTA7.0版本車機系統推出“高速端到端”功能。理想汽車在2024年在智駕領域的快速發展,從而讓其在2025年實現L3有監督智能駕駛成為可能。
不僅如此,李想還宣布了更加宏大的計劃:三年后推出首款為L4級自動駕駛定義的汽車。如果計劃順利實現,是否意味著2027年(或2018年)進入自動駕駛時代?
值得一提的還有,因為安全的考慮,理想汽車雖然已轉為以純視覺為主的智駕技術路線,但仍然保留了激光雷達,并將其視作“安全帶”。
跳出汽車,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
在這場為期三天的“2024理想AI Talk”中,李想顯露出他的勃勃雄心,其目標不僅僅是智能駕駛領域的突進,而是跳出汽車,要讓理想汽車從一家智能電動車企,升維轉型成”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
李想認為,理想“要做的不是汽車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車化”,而汽車“將從工業時代的交通工具,進化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空間機器人”。
除智能駕駛外,“理想同學”也是理想汽車的核心AI產品。而此次上線的理想同學APP,除汽車外,還涉及財經、科技等領域,并能處理創作文案等多種文本任務及具備視覺感知能力。理想同學實現從車機到手機,從智艙智能助理轉變為通用智能助手。
在李想看來,搭載大語言模型Mind GPT的理想同學是認知智能,連接數字世界;而自動駕駛是空間智能,關乎物理世界,而汽車是連接這兩個世界的最佳橋梁。
李想同時提出了實現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三階段戰略路線圖。其中第一階段為“增強我的能力”,L3為此階段;第二階段為“成為我的助手”,L4為此階段;第三階段為“成為我的硅基家人”,即AI能自主決策并主動執行任務。他認為,硅基家人是AGI的最終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