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李先生因被親友們反復提及皮膚變得黝黑,面色晦暗,氣色明顯不佳,而去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體檢。結果大事不好,許多指標飆升。
其中,甲胎蛋白(AFP)高到10000微克/升,高出了正常值500多倍,醫生當場就認定患了肝癌。
結果,進一步檢查后被診斷為原發性肝癌,伴明顯的肝硬化。
可李先生才30歲,平素不喝酒不熬夜,是個生活、飲食極度自律的人,怎么就得了肝癌,怎么發展還那么快?
首先,就他的發病過程分析,盡管他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但無任何不良嗜好,生活起居認真良好,甚至有點刻板;沒人們通常所認定的,男性易患癌的那些性格的特點——如胡吃海喝、煙酒不離等。
他唯一的緣由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中國人曾一度有20%~30%是攜帶者,其中僅5%~10%會發展成乙肝,再有其中一小部分最后會發展成肝癌)。
就像令其百思不得其解那樣——他生活認真、拘謹,不沾染不良陋習,卻年紀輕輕便被肝癌盯上,僅因攜帶者就悄無聲息地成了肝癌患者,且已有明顯肝硬化。
通常說“肝癌三部曲”:慢性肝炎15~20年,爾后肝硬化又是10~20年,部分最后成肝癌。這過程至少要30~40歲。他母系無肝炎史,兄弟姐妹又沒患乙肝。
那患肝癌的因素可能更多與他個性有很大瓜葛,他是個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甚至不茍言笑者;或者說活得很累,很放不開,又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
研究表明:生存壓力大是促成慢性炎癥以及招致癌變的重要危險因素。人們往往忽略了持續壓力,特別是難以排遣的壓力帶來的危害性。
現研究已證實,巨大壓力者,從機制上說導致染色體端粒的變短,炎癥及癌癥概率的大增。
那從治療方面來看,與非病毒相關性肝癌相比,乙肝相關性肝癌患者的預后更差,42.5%的患者中位生存時間僅為40個月。
乙肝相關性肝癌的生存率低與其高復發率相關,有統計,經根治手術后復發率仍高達50%~70%。
而肝癌的西醫治療方法大致包括肝切除術、肝移植術、消融治療、放射治療等,但這些方法都有可能使HBV再度激活,導致預后不佳。
故而,中西醫有機結合,已成為肝癌治療的大趨勢。充分利用中西醫學的不同優勢,有效整合,揚長避短。
中醫治療可貫穿抗癌治療的全過程,早中期患者,先借助西醫療法,重在抑殺癌腫,減輕肝內癌負荷。
同時運用中醫藥零毒抑瘤,配合辨證施治,既能保肝護肝,改善不良反應、生化指標,減毒增效,提高生活質量,又能抑制癌細胞,預防復發、轉移。
晚期患者,中醫藥治療可作為主要手段,不僅可以幫助患者改善肝癌相關癥狀,穩定病情;
也能增強患者的抵抗力,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使得患者能夠較長時間處于“帶瘤生存”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