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人群走出電影院,心情還像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
如果你還猶豫要不要去看,
那我告訴你,這絕對值得你買票進場,甚至可能成為你今年看過的十佳電影之一。
一、小小的我
但它絕不是講述“腦癱男孩在逆境中成長”的電影,
沒有刻意地煽情,沒有熱血勵志,只是以平視的視角,用自然歡快的敘事方式娓娓道來。
電影沒有刻意渲染苦難,
反而在劉春和與“不著調”的外婆之間,找到了一種獨特的幽默和溫暖。
電影的前半篇章,講述了劉春和與外婆、與老人合唱團的故事。
這些老人的互動,互相拌嘴玩笑,都讓人在笑聲中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堅韌。
腦癱少年的快樂,就是在合唱老人們的人生經驗中慢慢成長。
而不著調的外婆,時常會忘記劉春和是個腦癱患者,帶著他與老朋友們聚會、喝酒,練習合唱,甚至讓腦癱少年當鼓手。
而正是外婆的忽視,反而讓劉春和感受到了“尊重”。
因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證明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人”,
希望被當作一個完整、獨立的人來看待。
二、殘疾人的性需求
電影中有個情節讓人印象深刻,那就是關于劉春和的性覺醒。
在國產電影中,這樣的話題很少被提及,但《小小的我》卻大膽地探討了這個問題。
劉春和邂逅了一個陽光開朗的女孩,一下子墜入情網。
在夢中,他與女孩親密無間,醒來后卻陷入迷茫悵然;
清晨,面對身體的反應,更是感到尷尬和困窘。
這些細節生動展現一個青春期男孩在愛情與性面前的復雜情感,更揭示了殘疾人同樣擁有對愛和被愛的渴望。
這段情節雖然篇幅不多,但卻是國產電影的一大突破。
三、易烊千璽的精湛演技
這部電影,四字貢獻了影帝級別的演技。
無論是歪歪扭扭攀爬樓梯的步伐,還是扭曲倔強的表情,都完美融入角色中。
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向觀眾訴說劉春和的故事,
讓人忘記他演員的身份,而是真正地成為了劉春和。
網友評論:感覺他是真成了這樣了,然后去演了這電影!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吃糖那場戲:
劉春和為了與母親和解,精心準備了糖做為禮物,卻遭到了媽媽的拒絕。
這一刻,成了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顫抖著手,把一顆顆糖塞進嘴里,表情俞發激動,青筋暴起,情感爆發力讓人震撼。
這不僅僅是一場關于糖塊被噎住的戲,更是他內心深處委屈、自我否定與現實的激烈對碰。
這一刻,易烊千璽的表演觸動了每一位觀眾的心弦。
四、圓滿夢想
在電影的尾聲,劉春和與外婆驅車去遠方,他們將貓咪的骨灰輕輕撒向風中。
這一舉動寓意深遠,標志著劉春和與過去和解,迎來了人生的新篇章。
隨后,影片最后提及劉春和考上了大學,展現了他終于圓滿了自己的夢想。
這一溫馨的收尾,為觀眾的心靈帶來希望與溫暖,更激發了大家對于劉春和未來的深切期許。
五、缺點
然而,電影也不是沒有缺點。
部分情節,尤其是外婆與母親的回憶段落,盡管有助于深化人物情感,卻也不免顯得有些冗長,導致劇情節奏略顯拖沓。
此外,劉春和的角色過于完美,那份堅強與樂觀,在現實世界中幾乎很難找到;這一定程度上讓角色與觀眾之間產生距離感,難以產生共鳴。
至于電影的結局,劉春和夢想成真、生活美滿的設定,也過于理想化了,同樣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實現。
總的來說,《小小的我》是一部讓人又哭又笑的電影,年度十佳不為過。
它用輕松愉快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沉重的話題。
不僅展現了易烊千璽演技的飛躍,更傳達了一個溫暖的信息:
每一個平凡的生命都值得被愛。
對此,你怎么看,咱們評論區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