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敘述在文學創作中,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表現方法
各類作品在選擇某種表現方法時,雖說往往有所側重,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一般說來,可以不要議論,不要抒情,甚至也可以舍棄描寫,可是往往不大離得開敘述,敘事作品自不待說,事件過程、人物活動、場景變化也都有賴于敘述去交代、說明。即使是抒情類作品,因為情總是有所思、有所感而發的,必須有所附著,所以敘述也常常占有一席之地。正因如此,所以說敘述是文學創作中最基本的表現方法。
(2)敘述可以說是作品的粘合劑,沒有恰當的敘述,作品必然散亂無章,支離破碎
過去寫文章講究起承轉合,現在不講這一套了。但開頭、結尾、過渡、照應、銜接這些構織作品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總是不能不顧的。要運用它們把作品中分散的場景和故事片段貫穿起來,粘合起來,就需要用敘述來表達。
比如過渡,就是一種粘合,如果忽略了它,往往就會使作品脈絡斷絕,結構松懈,內在聯系不清楚。
在魯迅先生的《祝福》中,敘述了祥林嫂已死之后,再轉回來敘述她的一生,中間用了“然而先前所見所聞的她的半生事跡的片斷,至此也聯成一片了”來過渡。這里,先是敘述現在的事,為表現需要又追敘過去的事,今昔之間沒有這個過渡相聯系,作品的脈絡就斷絕了,讀者也就無法摸得清頭緒。
再以情節的過渡來講。情節事件與情節事件之間常常有定的間隔。一個情節事件過渡到另一個情節事件,需要作者用相應的敘述來聯系。
茅盾的《子夜》中,“半小時后,劉玉英已經在霞飛路的一所五層‘大廈’里進行她的冒險工作。”就在吳老太爺遺體入殮的那天下午,離開上海二百多里水路的雙橋鎮上,一所陰沉沉的大房子里,吳蓀甫的舅父曾滄海正躺在鴉片煙榻上生氣。這樣,用這些敘述一交代,就省略了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也使一個情節事件與另一個情節事件粘結在一起,讓他們發生了一定的聯系。
講敘述,人們常常提到敘述結構這個概念,把敘述與結構聯系在一起,這是很有見地的一種提法。敘述中有順敘倒敘、插敘、分敘等等,其中許多敘述方法涉及一個人們不大注意的問題,就是敘述的順序,這種順序反映在作品中,自有一種粘合作用,直接影響到材料的組織,作品的結構。這種作用,是不能忽視的。
比如《紅樓夢》里寫林黛玉焚稿、林黛玉之死,同時寫賈寶玉和薛寶釵的結婚。這在敘述方法上來說,是一種平敘,也就是話分兩頭的寫法。把兩個同時發生的事,用敘述合在一起,造成一種對比,起到結構作用。
至于順敘、倒敘更是構織作品的常用筆法,因此,從實際情況來看,敘述方法與結構往往是相聯系的,總是要呈現出一種粘合力的。
劉熙載在《藝概》中說,敘事有種種不同,“惟能線索在手,則錯綜變化,惟吾所施”。古人還講什么聯珠綴玉、草蛇灰線等敘述筆法。這里提出一個敘述線索問題。線索是把作品的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寫作中,面對著眾多的人物及復雜的人物關系,面對著眾多的事物及各種事物間的復雜聯系,如果找不到一個可以統領一切的線索,就無從下筆,就像一個珠寶工人,面對零散的粒粒珍珠,沒有一條合適的線,就不能穿綴成閃光的項鏈,只有當作者選定了一條能粘合一切的敘述線索時,他才能通過敘述把各種散亂無端的材料串系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如,《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寫的是,為了搶救中毒的六十一個階級弟兄,全國各地“八方支授”,有許許多多生動的事例和場面,涉及的面廣,參與的人多,但作者提煉出了一條敘述線索——尋藥運藥,靠了這條敘述線索,就把繁復的材料粘合在一起了。
而孫犁的《山地回憶》是以一雙襪子為敘述線索的,《周總理辦公室的燈光》是以燈光為敘述線索的。敘述線索是多種多樣的,它所起到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粘合劑的作用。
未完待續……
本號是一個傳播優秀文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平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