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2月31日,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作為中國新能源行業企業家代表參加“2024央視財經跨年演講”,以《中國新能源 全球新繁榮》為主題,分享遠景在全球化征程中的經驗與思考。張雷表示,今天中國的新能源技術必將是第五大發明,將為全球帶來新的繁榮,這個繁榮是人類命運的共同繁榮,是生態的繁榮,是永續的繁榮。
以下為演講全文:
每當談起出海,我的心情就像八十年代的那句歌詞寫的那樣,“你問我要走向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
當有人問我,為什么你出海的決心如此堅定。我想說是為了同世界分享,分享中國新能源技術帶來的希望和繁榮。因為1000多年前的中國先進技術出海為人類帶來文明的歷史,給了我啟示和信心。
源于漢朝的造紙術和唐朝的雕版印刷,再到宋朝的活字印刷技術發展,終于讓書籍走入尋常百姓家,極大推動了知識的傳播和文明的發展,讓宋朝成為當時世界最繁榮的經濟體。當宋朝孩童讀著“三字經”和“千字文”的時候,中世紀歐洲人的文盲率卻是99%,只因書籍太昂貴,制作一本書往往要上百張羊皮,再百里挑一找到那個識字的人,花上數月乃至一年來抄寫,結果是一本書的價格往往是一座房子的價格。書籍意味著權力、地位和財富,只有皇室、教會和貴族才能擁有。
隨著中國的造紙和印刷術在阿拉伯人傳播下進入歐洲,此時的歐洲流傳著這么一句諺語“光明來自東方”,馬可波羅就是這個東方奇跡的親歷者。13世紀意大利成為了歐洲的造紙中心,而隨著15世紀在中國活字印刷技術上改良的古登堡印刷機的出現,書籍終于可以大規模生產,成本降到了以前的萬分之一。當知識的壟斷被打破,知識得以普及,歐洲文藝復興的大幕也從此拉開,人類的文明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文明有兩個車輪,一個是知識,一個是能源。在知識的普及推動了文藝復興后,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緊接著帶來了工業革命,煤炭的能量被蒸汽機釋放來驅動世界,鋼鐵、電力、化工產業相繼崛起,石油同內燃機的結合創造了汽車產業和更多的工業文明。今天當我們擁抱人工智能的時候,發現原來能量可以制造智力,只有超級的能量和算力,才能創造超級的智力,人工智能的盡頭居然是能源。
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更多的能源,同工業革命前比,今天人類的能源使用量增加了100倍。然而我們此刻又面臨著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帶來的環境挑戰和氣候危機。即將過去的2024年已經是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為人類的可持續未來解決挑戰,這是18年前我創立遠景能源時樹立的使命。我們下決心要用風電、光伏和儲能取代煤炭來發電,讓用可再生電力制取的綠色氫能、甲醇和生物燃料取代石油和天然氣,讓人工智能和物聯網驅動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成為新的電網。基于可再生能源建立的新煤炭、新石油和新電網,必將開創美好能源世界。可再生能源無處不在,免費而且永不枯竭。太陽一個小時的照射能夠滿足地球一年的能源使用。我在想,為什么不能夠讓人類能源的使用再增加100倍、1000倍,我們將會實現更加的繁榮。
18年過去了,風電和光伏的成本下降了10倍,而中國風電和光伏發電量增長了百倍。遠景的技術創新讓綠色氫能具備了天然氣的成本,遠景也通過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在鄂爾多斯打造全球第一個零碳產業園。
今天中國的風電、光伏、電池和電動汽車已經成為中國的名片,走向世界。千年前出海的印刷和造紙技術大幅降低了人類獲取知識的成本,今天出海的中國新能源技術將大幅降低人類獲取能源的成本,為全球帶來新的繁榮。
這是一張拍攝自老撾胡志明小道的照片,或許大家并不知道胡志明小道的大部分在老撾境內,今天道路兩側仍舊有戰爭遺留下來的地雷和炸彈,隨著遠景風機在小道兩側的豎起,地雷和炸彈逐漸被清除,當遠景風機緩緩地轉動,綠色能源點亮了村莊,也點亮了人們的希望,戰爭給人們留下的創傷正在慢慢地淡去,升起的是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這張照片是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近處是遠景的儲能電站,遠處是烏蘭巴托的萬家燈火。去年這里經歷了零下45度的嚴寒,同時也經歷了電力短缺。遠景的儲能電站在守護著烏蘭巴托的人民,給他們帶來了溫暖和安全。烏蘭巴托的夜那么靜,卻是遠景工程師的一個又一個無眠之夜,他們在研究如何讓零下45度的儲能電池還能正常高效地運行。
這是遠景動力在法國的動力電池工廠,也是歐洲最大的動力電池工廠之一,來自燃油車行業的上千名法國員工在這里生產著遠景的動力電池。他們學到了新的技能,開啟了新的事業,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生產極具競爭力的電池,讓歐洲的電動車也能比燃油車更便宜,讓人們的出行成本不再是負擔。
這里是遠景在內蒙古赤峰的零碳產業園,也是全球最大的綠色氫氨生產基地,在這里生產的新石油將會走向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在那里綠氨將會被裂解成綠色的氫氣,源源不斷地輸入歐洲的管網,為歐洲提供綠色燃料。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遠景馬上就要滿18歲了,也將要承擔更大的責任。中國的新能源企業大都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正和遠景一起走向世界,開創新的能源文明。回望千年以前,來自東方的造紙和印刷術推動了知識的普及和文明的進步,今天中國的新能源技術必將是第五大發明,將為全球帶來新的繁榮,這個繁榮是人類命運的共同繁榮,是生態的繁榮,是永續的繁榮。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