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1月5日報道,記者從同濟大學有關方面獲悉,1月3日21時58分,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2021級博士生杜梅因病不幸離世,年僅30歲。
杜梅
經歷9次化療仍不幸離世
自述看哭很多人
1月4日,同濟大學創新創業IP課題組發布訃告:杜梅同學,女,1995年出生,2025年1月3日晚21時58分因病不幸逝世。
杜梅性格開朗,敏而好學,在學術生涯中,她先后發表了數十篇高水平研究型論文,先后兩次獲得國家獎學金,還曾受邀前往比利時魯汶大學進行博士聯合培養。然而在魯汶大學訪學期間,杜梅被診斷出癌癥,迫使她中斷學業,回國接受治療。盡管面對巨大的挑戰,杜梅始終積極樂觀,勇敢地與病魔抗爭。
訃告下附了一篇3000字的自述,這名優秀的95后姑娘,用文字講述自己求學、治病的經歷。字里行間,有求學路上的感恩遇見、對抗疾病時的堅韌不屈,也有面對無法實現科研夢想的不甘。
她在自述中表示,自己在三月份正式確診了十二指腸惡性腫瘤,治療期間經歷了9次化療,得到了很多親朋好友、愛心人士的關心幫助,她說自己一直相信沒有什么能把她打敗。如果可以的話,她將在2025年6月拿到博士學位,站上大學講臺傳授知識,做一名有影響力的學者。
最后,她說道:“我不想我的人生如此沉寂,即使去世了,也想像花兒開的一樣的絢爛璀璨,所以,我是杜梅,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杜梅。”
1月5日晚
杜梅去世的消息沖上了熱搜
不少網友表示
太可惜了
也有網友疑惑:體檢沒查出來嗎?
并在評論中強調了體檢的重要性
那么,這種病該如何提早預防?
哪些癥狀可能是預警信號?
十二指腸腫瘤是什么?
十二指腸腫瘤是消化系統不常見卻又十分兇險的惡性腫瘤,主要起源于十二指腸黏膜上皮,指除胰頭及膽總管下端外的十二指腸各節段發生的惡性腫瘤。
十二指腸腫瘤發病率低,約占整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0.3%,占小腸癌的60%~70%,是最常見的小腸惡性腫瘤。
家族性息肉病是導致十二指腸腫瘤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有十二指腸潰瘍類疾病,該病與情緒波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吸毒有直接關系。
此外,十二指腸腫瘤的發生與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如果患者在生活中經常食用變質或腌漬的食物,將導致體內致癌物大量積聚,最終導致十二指腸腫瘤的發生。
十二指腸腫瘤有哪些癥狀?
1.腹部疼痛。大多會出現腹部疼痛的癥狀,疼痛的位置可能在左上腹、右上腹或者臍周等部位,疼痛的性質可能是隱痛、鈍痛或者刺痛等。
2.腹瀉。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爛,可能呈黃色或者黃綠色,有時候帶有泡沫或者粘液。
3.腹脹及嘔吐。有時候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腹部出現脹滿不適。
4.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由于長期腹瀉、腹脹等不適癥狀,導致食欲不振,進食減少,營養物質吸收不良,體重逐漸下降等情況。
預防十二指腸腫瘤 做好五件事
1.注意飲食的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以及豆制品。少吃或不吃腌菜和煙熏菜,避免辛辣刺激的飲食。
2.積極補鈣。根據調查發現,每天補充鈣片可以降低腸息肉的復發率。鈣質豐富的食物有牛奶、乳制品和花椰菜。維生素D有助于鈣吸收,可以降低直腸腫瘤的發生率。
3.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保持大便通暢,減少增加腹壓的姿勢。
4.堅持體育鍛煉。根據自身的喜好以及身體狀況,制定運動方案,堅持運動可以提高身體免疫能力。
5.培養良好的心態,按時體檢。正確應對各種壓力,但也不要過度勞累。40歲及以上人群至少進行一次胃、腸鏡體檢;如有家族遺傳史,越早檢查越好。
來源:福建衛生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