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我拿到了2024年最后一批上美大精。書出得太密,我望著小山一樣的書堆,心中無悲無喜,麻了。
這批大精共5本,分別是4本三國《火燒新野》《長坂坡》《舌戰群儒》《赤壁大戰》(冊序:24-26,28),1本動畫《金色的海螺》。
12月下旬上市的五大精
最初上美康主任計劃三國大精一批5本,原本這樣清清爽爽,但由于種種緣故(印廠背鍋),批次被拆得稀碎:本月的三國,前兩本歸第五批,后兩本歸第六批。那么強調批次還有意義么?直接按上市月份區分不就行了。
我們先來是三國大精,這次漏了冊序27的《群英會》,可能是還在修復封面,這本書幾版封面挺有看頭,期待都能修復出來。
12月下旬發布的三國大精
第24冊《火燒新野》
當年57版《火燒新野》首發后,張大經“離經叛道”的表現,與整套書風格格格不入,引起讀者不滿,于是1961年上美找了外社畫家吳志明和葉之浩重繪此書。
吳志明(1927-1996)和葉之浩(1913-1988)是蘇州同鄉,當時屬自由職業,接到任務后,他們認真研究了張大經的版本,將畫風撥向“正統”靠攏。在群星薈萃的三國套書中,吳葉版《火燒》畫得并不出眾,只是彌補了張大經畫風出格的遺憾。
《火燒新野》外封
大精封面由顏梅華繪畫,曹仁遭到諸葛亮火攻,嚇得魂飛魄散。根據三國繡像設計,曹仁是長胡子,曹洪才是短胡子,我懷疑是顏老畫錯了,難道曹仁的美髯在大火中燒沒了?抱腰那塊也是曹洪的配置。
撇開形象印證不談,畫面是極好的,以水墨寫意畫出火勢煙氣侵襲,主體人物則刻畫細致生動,親兵哀嚎撲倒,眼見是不活了,坐下白馬眼神驚懼,甚至還能看到眼睛中的火光,曹仁全身華麗的披掛也難以掩飾他的敗相。紅飄帶隨風起舞有點凄美,華而不實,如果被關張趙一把扯住,拖將過來,情況就大大不妙了。
內封
環襯上的封2
早在1961年吳葉版《火燒》一印的時候,湯義方負責畫封面,可是1963年二印的時候丟失了,只好讓顏梅華重繪。2000年,湯義方的原稿現身拍賣會,使得讀者又能重拾初代風貌,我覺得這幅主體不如顏梅華的突出,也還可以,這次大精就印到了環襯上作為二封。
環襯紙上的二封
細看這個二封,本身畫質就挺模糊,再印在了草紙質感的環襯紙上(小歪多次吐槽,上美并沒做任何改進),同上次鳳儀亭的二封一樣,都成了設計敗筆。
我們來看內頁,吳志明和葉之浩合作,是充分參考了張大經初版的構圖特色,又保持了寫實的畫風,吳志明極少獨自畫古典題材,而葉之浩可厲害了,是古典題材連環畫的老江湖,據說他不僅僅是四大名著,連九大古典系列都參與過,素有古典題材“全滿貫”之稱。我推測這本是吳負責起稿,葉負責勾線。
因為有張大經版參考,吳志明個人風格就看不出,而葉之浩當時快50歲了,一手精巧的線描水平不俗,我們看人物輪廓,室內外景致,都體現了葉之浩深厚的線描功力,那么他為啥成不了一流?答案就是壞在臉,他畫的臉很不開門。縱觀葉的各部作品,眼睛都是簡單點一下,五官非常簡單,完全達不到傳神寫照的地步,看劉琮面部,整頁就垮掉了。為什么我說不是吳志明勾線,因為吳的其他作品眼睛都畫得更完整,更精神。
蔡瑁、張允、蔡夫人擠在一起,個個獐頭鼠目,眼珠子就輕輕一點,還是民國風的殘留,前方石欄的柱頭也沒有畫出立體感。
遠景人物此缺陷就不那么明顯,但馬匹也是這種搞笑漫畫的眼睛,一秒鐘出戲。
上述兩幅是新世紀后的再版,修復了老版書赤兔馬純白的問題,涂抹了陰影,擦出了赤兔的感覺。那么問題來了,關羽一定出門要騎赤兔嗎?赤兔不需要保養嗎?原本的白馬就挺好的,偶爾騎騎備胎,雨露均沾。
葉之浩的輪廓勾畫我挺喜歡,如果當時吳志明能配合補好臉部,相信可以讓畫面效果上一大臺階。
第25冊《長坂坡》
很多人奉《長坂坡》為“唯一真神”,這本題材本身就精彩,趙子龍橫槍縱馬七進七出,所向無敵,又經過劉錫永大師苦心經營,成為三國套書中一場大高潮。
劉錫永(1914—1973),他是三國演義套書的核心人物,不僅參與形象設計,還畫了大量封面。早年劉在京華美術學院接受過專業教育,師從徐燕孫、齊白石等人,還遍臨各朝名畫,后來轉到上美社搞創作。如果非要評三國連環畫第一人,他的呼聲是非常高的。
《長坂坡》外封
趙云坐下馬騰空而起,長槍如銀龍出海,敵將人仰馬翻。紅袍敵將是夏侯恩?遠處是護送甘夫人的糜竺,還是說張頜等人匆匆趕來?看不分明。
《長坂坡》內封
這本書前30頁說蔡瑁、張允裹挾劉琮投降曹操的過程,其中有一位荊州老將軍王威刻畫很生動。
王威不忍心劉表基業拱手讓人,主張抵抗曹操,蔡瑁挺著肚子就要火并。我們看劉錫永的構圖,人物神態每個都符合緊張的氛圍,面部細節可比剛才那邊葉之浩的強太多。兩邊打架的,勸架的,中間和事佬的動作都扣人心弦,刻畫到位。
優秀的連環畫,就是要讓各人物之間形成統一的氣場,這幅畫是平和的,還是激烈的,是壓抑,還是歡快的,一般都要靠人物來表達,劉錫永非常擅長表情、動作設計。
王威為了保護劉琮而死,也稱得上忠臣義士。
劉的構圖是強項,不論是此前《虎牢關》,還是《長坂坡》,可以看到借鑒西方油畫戰爭名作的構圖。這里騎兵砍殺就很像哪幅名畫,有遠中近三層,很豐富。
曹操毫不費力吃著荊州的葡萄,似曾相識《虎牢關》的袁術有這么一幕,只是當時軍帳條件簡陋,袁術吃的葡萄沒曹操多,也沒有柔軟坐墊,曹操到了富庶的荊州,當然要好好享受了。
劉錫永的描法比較特別,像棗核描,起筆處藏鋒,頓挫處渾圓,故意不出棱角。這種描法我不太喜歡,因為感覺筆勢會斷,不夠平滑流暢,還會造成衣服畸形、發硬的感覺
張飛畫得特出彩,黑人黑馬渾然一體,反身勒馬的經典動作也是連壇獨一份的。
張飛立橋頭,使百萬曹軍不敢越過雷池。這個仰視畫面,是不是夏侯杰落馬后的視角?
趙云踏入長坂坡,從30頁一直殺到74頁,這樣連綿的武戲曠古絕今,這是趙云個人生平的巔峰,也是整部三國的武戲巔峰。
這里順帶一提,劉錫永喜歡上下分割構圖,即“要天不要地”,人物都擠在上半部,下方會有大量空白。
當然構圖也不拘泥哪種,他喜歡留白,很少有畫得特別滿的畫面。
放大特寫,趙云,糜夫人和阿斗三個表情,都非常傳神。
酣暢淋漓的戰斗,一氣呵成,這是多少男孩的英雄夢。
阿斗是中心,其他人的舉動神情都扣在阿斗身上,畫面每一個元素都協調在一起,而不是零散的。
張飛豹頭環眼,如天神下凡,威風凜凜,他的體積占滿半頁,而曹操人馬僅有丁點大小,這當然是有意形成氣勢對比。從子龍七進七出虐殺曹營名將,到翼德一人一馬嚇退曹兵,二人高光時刻無縫銜接,劉錫永沒有辜負原作的語言魅力。
曹操如風一般逃竄,高速運動擦出了空氣中的黑色運動線。
這倆小兵對視我真的要笑死,他們不尷尬么?
第10頁有個小彩蛋,曹操入駐荊州,文臣武將濟濟一堂,曹操身后右側是曹洪。不過在上美小精之前的老版本,以及雷版大精,那個位置是典韋,可是典韋早已戰死,怎么會忽然復活?所以現在把曹洪從荀攸左邊移動到曹操身后。
P10各版對比
要說劉錫永的缺點,有些畫面過于注重主體人物,而忽略了次要配角,甚至是80%筆墨都給了主角,其他人就只有一個草圖輪廓,不免讓人懷疑是拿草稿敷衍。
第26冊《舌戰群儒》
《舌戰群儒》承載了小歪童年美好的回憶,當年我翻了又翻,雖然是一本文戲為主的連環畫,諸葛亮辯才拉滿,畫面視角多變,賞心悅目程度不輸給武戲。我記得還學會了一些名詞:螻蟻、漢朝四百年、張子房、管仲樂毅等。
湯義方(1914-1980),上海松江人,人物畫師法改琦、唐寅,青年時代曾在川陜一帶九年,飽覽山水,功力大進。
《舌戰群儒》外封
湯義方自己配的封面,能畫封面的都是高手,畫面中諸葛亮居左上,群儒居右下形成對峙,從老頭張昭開始,依次是步騭、虞翻(站著說話那個)、薛琮、陸績,這些人都是諸葛亮的手下敗將。
構圖很有意思,群儒一條線,諸葛亮虞翻一條線,把他們連起來,虞翻和諸葛都在黃金分割點上,形成兩點視覺聚焦。虞翻占二線交點主位(東吳主場),卻壓不住諸葛(諸葛以上方克下方),構圖之妙,難以盡言。至于用色、線條、造型懶得多夸,湯義方絕對是大師。
《舌戰群儒》內封
湯義方的線條和劉錫永很不同,湯勾線力道足,起筆筆鋒很尖銳,衣紋如刀鋒一般,而且褶皺又深又長。他的風物配景也比劉錫永翔實很多,更精細,只是人物表情神韻就沒劉錫永那么超凡了。
孫權下決心抗曹,一劍砍下倆角,令我記憶深刻。
湯義方的畫嚴謹有序,守法度,能把文戲唱好更有挑戰性,可惜只畫了這本和《白門樓》。
第28冊《赤壁大戰》
《赤壁大戰》也是劉錫永的作品,這本影響力遠不如長坂坡了,本身赤壁之戰精彩在于前面的前戲斗計的鋪墊,戰群儒、激周瑜、借箭、借東風、盜書等,真打起來沒多久就分出勝負,曹操看著火就沒命地逃跑,草草結束。
《赤壁大戰》外封
這幅封面也是劉錫永繪畫,可惜沒有原稿了,上美是盡力修復后畫質尚可,沒有太多可以評論的。
《赤壁大戰》內封
曹操快意平生,橫槊賦詩,難得抒情,醉酒朦朧中對江東和二喬志在必得,但是尾巴不能亂翹,flag不能亂立,他嚴重低估了東吳抵抗的斗志。
這幅明明文官和武官距離不遠,細節都丟失了,幾乎和背景墻混為一體。
這個諸葛亮線條也有棗核頓挫,我欣賞不了,而且諸葛亮看起來很邪氣,氣質沒把握對。
關平無處安放的小手,略顯尷尬,沒有力度,可以增加一把劍把著。
赤壁大戰,畫的就是江水,火海,按說劉錫永的山水景物水平也高,只是在連環畫中,很少看到他畫細膩精致的配景,大多還是凸顯人物,而背景只是簡單,能省則省,他比任何人都喜歡詳略主次,次要部分能不多費筆墨就省,不求面面俱到。這一特點后來王學成是學到了精髓。
曹操大笑,無法想象讓葉之浩來畫會多崩壞,而劉錫永最拿手的就是神態,曹操手舞足蹈,滑稽動人。
印刷好不好,咱就看張三爺,這個批次印刷用墨是比較重的,沒有出現彌散溢出問題,符合我的偏好。
上面兩圖像草稿,后面武將變成透明人,失之過簡。
這次照例還有湯準老師重繪的幾頁,除了人臉用線過于精細,基本看不出什么差異。
湯準重繪頁
動畫連環畫《金色的海螺》
《金色的海螺》原本是1955年出版的童話詩,美影廠1963年制作成剪紙動畫片,故事說東海公主海螺姑娘愛上了勤勞的男青年,又克服娘娘的重重考驗才獲得長相廝守。估計脫胎于田螺姑娘的傳說,我覺得總體品質比《漁童》更好,因為它的場景比較多變,色彩搭配也華麗絢爛。
《金色的海螺》外封
《金色的海螺》內封
這部有很多空闊畫面,撒網姿勢很瀟灑,類似舞蹈。
整體參考了木偶,皮影戲的精髓,場景設計也很出眾。
人物造型精美,很多詩情畫意的場景,都給這本書增添了魅力,且靜態為主,很少有掉幀的動態模糊圖。
海神娘娘的倭瓜臉露出了善意的笑容。這部影片用了雕鏤刻剪的工藝,可不是單純剪紙那么簡單。
本書畫質依然不太好,這是截屏連環畫的硬傷。總體看,這本書在動畫連環畫系列中我覺得可以排第三,僅次于大鬧和鬧海。
最后吐槽幾句
每次直播間首發大精,太耗時間,主播總是磨磨唧唧不上架,而且太靠手氣,小歪照例沒搶到,只好網上淘了一套。
再吐槽兩句制作水準:上美三國大精的外封太薄,輕若鴻毛、薄如蟬翼。手一碰就有指紋,外膜壓得緊些就起褶皺傷品,太脆弱。內頁的紙質則前所未有的順滑,手感極佳,我懷疑紙張類型有變化。
所以我建議,看三國大精首先要焚香沐浴,齋戒三天,然后選擇一凈室,套手套取下外封書皮,放在木盤中,翻閱完成后令書重新著衣,以OPP透明袋封好,置于神龕之上,每天三炷香供奉。
沒想到,這才不到兩周,這批大精的價格大跌,這對連迷來說是個好信號,也許后半部三國都可以平價入手了。
所以大家也別噴上美了,他們增加出書頻率,摻雜捆綁其他書,這都是給屯書黃牛增加資金壓力,拿三國就不得不吃海螺,海螺不受歡迎卡手里就很郁悶。此前批次的《二尤》《李固》《人參果》捆綁都讓黃牛們心神不寧,所以大三和大李價格隨之而落也不難理解了。上美不增加印量、不減少渠道商供給,保持了士氣穩定,還能抑制屯炒,這一手高明。
好了,本期評測就到這里,小歪碼字不易,還請朋友們幫忙點贊轉發,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