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西大地上,30年革命紅旗不倒,20年武裝斗爭不斷,30萬先輩為國捐軀,563處革命舊址訴說著“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的豪情壯志,108位開國將軍的英雄事跡光照千秋。
歷史事實雄辯證明:“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六安,“紅”得持久,“紅”得全面,“紅”得廣泛,“紅”得透徹,“紅”得悲壯。
“綠水青山紅土地”是六安的靚麗名片,也是六安人的自豪與榮耀。綠色是自然秉賦,紅土地是歷史畫卷。保護好綠色、傳承好紅色是六安人神圣而光榮的責任。
在六安的城市中心紅街,有那么“一簇紅”------“六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一直在默默襯托、延展、傳播、引領著六安的“紅”。
走進基地,中共黨史教育館按照時經事緯的脈絡,以“開天辟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驚天動地”四個篇章,綜合運用文字、圖片、照片、實物、視頻、場景等形式,全面立體回顧展示百年黨史的風云變幻,5000多件紅色藏品訴說著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刻錄著黨和人民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譜系。
走進基地,六安紅大講堂按照大別山精神的起源與傳承為序列,圍繞7大系列30多個專題,專家學者以點單式服務的形式,深入解讀紅25軍驚心傳奇、紅28軍波瀾壯闊、新四軍的血脈淵源、紅四方面軍的苦難輝煌、西路軍的碧血黃沙、隱蔽戰線的龍潭虎穴,全面深刻汲取百年黨史、國史、軍史和改革開放史的智慧與力量,在歷史變遷中探尋六安新時代高質量綠色發展的精神依托。
走進基地,六安紅大舞臺通過專業文化團體、群眾文藝組織和非遺文化傳承人,以喜聞樂見的“群眾演、群眾看”形式,集中展示展演皖西大地上的紅色革命故事、六安非遺文化和地方特色文藝,在寓教于樂中傳承紅色歷史,賡續紅色精神,感染紅色力量,助力文化自信。
走進基地,可以全流程了解農耕文化,切身感受六安人文古跡和城市發展變遷,系統解析國學的深厚底蘊,零距離與非遺傳承人互動,親手制作非遺產品,全面拓展動手動腦能力,實踐感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內涵和時代價值,激發愛六安、愛家鄉、愛祖國的家國情懷。
六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是由一家六安異地民營企業投資5000多萬元精心打造而成,由六安紅大講堂、六安紅大舞臺,中共黨史教育館、老將軍書畫館、非遺生活體驗館、六安收藏文化交流中心等“兩紅三館一中心”組成,是黨員干部黨史教育基地、民營經濟人士紅色教育基地、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
2021年基地開放以來,每年接待200多批次參觀研學團隊,受教受益干部群眾和青少年學生達萬人以上。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六安紅色教育基地是浙江籍民營企業致富思源,主動接過傳承大別山革命老區歷史的接力棒,自覺自愿發起建成。致力精心打造解析紅色歷史、宣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主陣地,努力讓更多人走進六安、了解六安、愛上六安、建設六安,做大做強六安文旅事業,帶動六安全面發展。
六安歷史久遠,山河壯美。1927年至1949年,以每天犧牲41人的代價書寫六安的悲壯。紅色故事數不勝數,紅色文物琳瑯滿目,紅色舊址遍布江淮,紅色文物璀璨奪目。鑲嵌皖西大地上每一點、每一處“紅”珍珠,需要更多人聚集成串,簇花織錦,讓驚天動地、蔚為壯觀、可歌可泣、穿越時空的紅六安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來源:長弓射雕公眾號 原創 :張口就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