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一個多小時,出銀行大門,就有‘黃牛’選號碼,報價50元一張收。”
1月6日,蛇年紀念幣、紀念鈔第四個兌換日媒體記者在銀行門口看到了如此情形。上海一銀行網點不僅匯集了市民前來兌換蛇鈔蛇幣,二手市場的交易者也趁熱高價收購。在這些人中,有人自稱古玩商,也有人坦率地表示:“我就是黃牛!”
蛇年紀念幣徹底被炒上天。有收藏界人士表示:“現在普通的蛇鈔50元收,比昨天價格高一點了,昨天是40元,這個價格每天都在變化。如果是號碼比較好的,一打(100張)可以給到18000元。”
根據央行安排,2025賀歲幣的發行數量為1億枚,面值10元;賀歲鈔的發行數量為1億張,面值20元。預約承辦銀行于2025年1月3日至1月9日辦理預約兌換。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在兌換期開始前,二手市場上的蛇年紀念幣和蛇年紀念鈔已經被熱炒,兌換首日最高溢價曾達到150%。
近年來,金融市場似乎陷入了一種持續低迷的狀態,投資者的情緒也從之前的樂觀逐漸轉為謹慎,甚至可以說是“空虛”。尤其是在股市、房地產等傳統投資領域回報逐漸下滑的情況下,投資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迷茫。在這種大環境下,原本不被主流關注的另類投資品——蛇年紀念鈔和紀念幣卻意外成為了市場熱潮的主角。
這場紀念鈔熱潮背后,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收藏需求爆發,更折射出的是當下投資市場的一種心理空虛:傳統的投資渠道收益低,風險高,新興的投資領域卻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投資市場到底有多萎靡?
全球股市近年來的疲軟,已經不再是短期的市場波動,而是反映了投資者信心的深層次問題。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全球股市進入了一段較長時間的調整期。在美國,標普500指數的年初至今漲幅始終未能突破5%,而納斯達克指數更是面臨著新興科技股的利潤壓力,導致其整體回報率持續下滑。
根據瑞銀集團的2024年股市調查,超過60%的機構投資者認為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認為美國股市在接下來的一年內的回報將遠低于歷史平均水平。與此同時,市場的波動性(VIX)上升至30以上,反映出投資者對未來經濟走勢的高度擔憂。特別是在通脹壓力依然存在、貨幣政策收緊的背景下,股市的前景變得更加模糊。
投資者的信心逐步喪失,資金不斷撤出股市,轉向更加安全、低風險的資產類型。很多個人投資者也面臨抉擇:一方面是對股市長期回報的懷疑,另一方面則是資本市場動蕩帶來的心理壓力。此時,投資者開始尋求更具保值性和收藏價值的另類投資品,這也是為何紀念鈔和紀念幣成為熱潮的原因之一。
房地產市場的冷淡情況同樣導致了投資者資金配置的困惑。以中國為例,2024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了8.3%,房價漲幅大幅放緩,部分熱點城市的二手房市場出現了價格倒掛的現象。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漲幅已經趨于平穩,部分城市甚至開始出現價格下調。對于投資者而言,樓市政策調控的持續性和投資回報率的下降,讓房地產市場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此外,房地產市場的資金鏈緊張問題也持續發酵,大型地產企業的債務危機頻發,尤其是在中國,一些知名房企如恒大、碧桂園的債務違約,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房地產作為一種曾經深受投資者青睞的資產類別,其長期的穩健回報在當下看來,似乎已不再具備過去的吸引力。
隨著政府對樓市的管控政策更加嚴格,資金的流入逐漸枯竭,許多投資者開始轉向新興的投資品種,以尋求更高的收益。正是這種“走投無路”的心態,使得以紀念鈔、紀念幣為代表的另類投資品逐漸受到青睞。
債券市場的低迷也是當前金融市場萎靡的一個重要原因。2024年全球利率普遍處于低位,特別是在美聯儲、歐洲央行等主要經濟體的央行維持低利率政策的背景下,債券市場的收益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以美國為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024年上半年始終維持在3%左右,而傳統債券的回報已經遠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導致許多債券投資者感到收益的吸引力大減。
而且,債券市場的不確定性同樣上升。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投資者對于債券市場的未來走勢普遍感到擔憂。一些長期投資者已經意識到,單純依靠固定收益類資產可能難以保障資產的實際增值,尤其是對那些已經進入退休階段的投資者而言,這種回報的低迷感受尤為明顯。
隨著債券市場的不景氣,許多資金開始涌向短期投資品或者新興市場的資產,而這些資金并未重新進入到傳統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與此相對,紀念鈔和紀念幣等相對保值且有收藏價值的另類資產逐漸成為了投資者的“避風港”。
投資人心理空虛的根源
隨著傳統投資市場的持續低迷,投資者在選擇資產配置時,面臨著一個典型的困境:風險和回報的失衡。金融市場的整體回報下降意味著,大多數傳統投資品種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等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吸引力。這使得許多投資者的收益預期和實際回報之間產生了顯著差距。
以股市為例,2024年標普500指數的年初至今漲幅為3.9%,這一水平遠低于過去十年的年均回報(約10%)。即便是高科技股等成長性較強的企業,其股價也在面臨競爭加劇和市場調整的壓力。在此背景下,許多投資者尤其是散戶,開始尋求更具“安全感”的投資品種。然而,低風險的投資品種往往伴隨著低回報。債券市場的低利率環境就是最直接的例證,10年期美國國債的年收益率僅為3%左右,遠低于股市歷史平均回報。
此外,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也讓許多投資者對高回報的期望逐漸放低,尤其是在政策緊縮和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房地產作為長期的財富增值工具,已經不再具備過去的吸引力。投資者不得不面對一個兩難局面:一方面是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另一方面則是低風險低回報的“避風港”,這使得投資者情緒愈加焦慮和空虛。
傳統投資品種的回報率下降,使得投資者的目光開始轉向新興市場和創新金融產品。然而,金融創新的滯后,以及市場上真正能夠激發投資者興趣的新機會的匱乏,成為了投資者心態空虛的另一大原因。
近年來,盡管有一些新興資產類別(如加密貨幣、NFT等)逐漸浮現,但由于市場監管不成熟、投資者對這些資產的了解有限,以及波動性較大,很多投資者并未將其視為長期穩定的投資渠道。以加密貨幣為例,盡管比特幣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幾輪價格暴漲,但其價格波動性極大,在2024年下半年價格再度回調至約2萬美元,市場仍未能形成一個穩固的投資基礎。
與此同時,其他傳統的新興市場資產(如私募股權、對沖基金等)對于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門檻較高,信息不對稱嚴重,導致資金流入這些領域的動力有限。缺乏能夠吸引大量資金并長期產生回報的創新投資品,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冷清和投資者的焦慮感。
在這種情況下,紀念鈔和紀念幣等另類資產逐漸填補了市場中的空白。雖然這些資產的回報潛力有限,但它們作為一種相對安全、具有保值功能的投資品種,能夠滿足投資者在傳統市場失望時對“避風港”的需求。尤其是在長期低利率和低回報的市場環境下,這些看似低風險的另類資產,反而成為投資者的一種心理安慰和財富保值的工具。
蛇年紀念鈔紀念幣的火爆背后
隨著傳統金融市場的持續低迷,投資者尋求穩定收益的需求逐漸轉向了“另類投資”。近年來,紀念鈔和紀念幣等收藏品,作為一種相對安全且具保值潛力的資產類型,迅速在投資者中嶄露頭角。與股票、債券等傳統投資品種不同,紀念鈔和紀念幣不僅具備一定的文化象征意義,還因其稀缺性和收藏價值被部分投資者視為長期保值的資產。
蛇年紀念鈔和紀念幣的熱度正是由于其稀缺性和特殊意義,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尤其是在蛇年這一特殊年份的紀念鈔和紀念幣發布后,許多年輕投資者以其為“珍藏品”或“象征性投資品”購買并進行收藏,從而推動了市場的爆發式增長。2013年中國推出的生肖紀念鈔便成功引發了類似的熱潮,蛇年紀念鈔作為繼承這一文化符號的延續,迅速成為收藏市場的“明星產品”。
除了投資需求外,收藏文化的復興也是推動蛇年紀念鈔紀念幣熱潮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文化和歷史的傳承,收藏成為一種體現個人品味與身份的方式。尤其是在中國,生肖文化和傳統節日的意義深遠,紀念鈔和紀念幣不僅是金融產品,更承載了濃厚的文化象征。
2018年發布的狗年紀念鈔在市場上同樣掀起了不小的熱潮,而蛇年紀念鈔作為繼“生肖系列”之后的重要一環,也迎來了類似的收藏熱潮。數據顯示,蛇年紀念鈔的發行首日即售罄,二手市場價格持續上漲,成為了市場中一個相對穩定的投資品。
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傳統投資市場疲軟的背景下,蛇年紀念鈔和紀念幣的火爆,實際上反映了投資者對資產安全性的極度需求。尤其是在通貨膨脹壓力增大、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前景不明的情況下,許多投資者把這些相對“低風險”的資產作為保值工具。
盡管紀念鈔的年回報率相較于股市等傳統投資渠道并不高,但其稀缺性和文化價值,使其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避風港”。根據央行數據顯示,蛇年紀念鈔的二手市場價格在發行后的半年內增長了約30%,這對那些尋求穩定收益和文化價值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吸引力。
此外,紀念鈔和紀念幣的流動性較低,這意味著它們在市場動蕩期間相對較難被大規模交易,從而避免了價格的劇烈波動。對于那些對風險極為敏感的投資者而言,這種較為穩定的市場表現正是其選擇這一資產類別的重要原因。
作 者 |元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