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Dusk以后又接著收到了流星,出現了個很讓我頭疼的事兒,就是我發現很多Dusk上的結論搬到流星身上也適用,而流星本身又是一個不存在太明顯音色個性的產物,于是乎便有了這樣的標題。如果放在整個便攜耳塞市場里來看的話,Dusk是一個非常中正、相對均衡的產物,甚至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參考塞,而放在水月雨體系里,之于K字輩或者Ble3這種風格來說,它則是非常濃郁的、有著重度調音的產物,所以流星這個型號也許你能夠在不同的視角下看到不同的評價方向,倒是意料之內的事情。
流星的外觀、或者單純說這個面板的材料與質感,是屬于那種一下子就能get到的美感,不像黑劍或者Dusk那樣,看材料的描述會覺得不明覺厲,結果實物到手一看就這?隕石材料的面板不論是從宣傳的逼格上還是實物的觀感都是非常不錯的,雖然說天然隕石的紋路不確定性肯定是會導致每一副流星的外觀都不可能保持一致,但是目前在曬單里看到的都還沒有特別丑的,不像前兩年行業里流行玩“穩定木盲盒” 的時候偶有翻車的情況出現。其實很多年前國產友商卡卡西就用過天然隕石來做高端耳機的材料,但水月雨這次是把它本身也作為了一個聲學腔室來使用,并且做的是量產型“大貨”,用樹脂包裹和一道漂亮的釉面來保證了材料的穩定性和長久保存的可能性。
至于為什么前文的外觀我特指的是“面板”,主要就是在于流星這個體積層面可能確實會勸退不少用戶,畢竟是1圈2鐵4平板的結構,其中動圈的部分還是13mm的大尺寸,所以你會發現流星的腔體厚度很大。但是介意腔體帶來的佩戴舒適度的,這里我還是要給流星找補一下,它整體的重量做的很輕,而且腔體的“大”更多的是因為“厚”,也就是整個耳塞腔室的厚,導管以及佩戴貼合大部分和常規的耳塞沒什么太大區別,不會像日輪2那樣從導管處一直到整個腔體部分都比較大且重,所以如果單純從佩戴感受來看,我這種外耳廓偏大的用戶戴流星和戴黑劍、Dusk不會有太本質的區別,而小耳用戶則需要慎重考慮下。
在單元的應用方式層面,兩顆動鐵用于中頻,四顆微型平板則是作用于高頻,看似倒是屬于一個反常規的做法,但其實很符合這四顆平板單元的特性,其實你可以也把它理解為是近似的小型動鐵單元,工藝精度和動鐵相當,但是有更低的失真和更平攤的高頻響應特性,尤其是水月雨還針對性地使用了被動式聲學陷波器來針對性消除4.7Khz和7.2Khz的諧振,也是許多科Hi黨、曲線黨們很在意的極高頻峰值,實際上的聽感效果來看,流星的高頻是非常平順絲滑、同時能量感也完全釋放的很開的效果。
我對流星所評價的“濃郁”其實主要集中在中下盤的部分,它的音色豐滿、醇厚、寬松,高頻是那種密度和信息量以及延展度都很足、但是絲毫沒有強調亮度與光澤感的調音思路,而且高頻的衰減與Delay感更加符合現場類錄音的能量處理,而類似Ble3這樣風格的耳塞就會覺得在強調華麗感、而且小提琴的聲音也比中性準確的標準要多了一些刺激度,在流星身上則不會。如果和同為中高端型號的Dusk、黑劍相比呢,流星的高頻雖然密度也很高,但是會顯得更加的松弛、柔軟,不會有強調硬度和聲音銳度的感覺,但這個結論肯定也會被人反駁,明明Dusk和黑劍也挺平順的,怎么就硬和銳了?所以還是強調一下,我以上的對比參照物都是“相對”的,二者之間誰比誰怎么樣的意思,不代表被比的那一方本身符合這個屬性,就好像我說易建聯比姚明矮,不代表易建聯矮。所以,雖然說這兩年水月雨的高頻調教都在走更加中性、平順、亮度也更加保守的風格,但流星可能是目前為止高頻方面我做的最滿意的一個,該爆發的時候能爆發、但是在大動態群奏時的那種從容感是絕大部分同價位的耳塞所不具備的,即便是搭配本身偏數碼味的前端,你也幾乎聽不到刺激和毛糙的感覺,包括在前端設備的選擇上,你如果擔心流星的高頻太“無聊”,完全可以給它試試一些本身中高頻發沖的設備,它是“吃得住”的。
低頻的部分,我個人認為基本上只要不出現佩戴問題,你都能感知到流星澎湃的低頻,不論是從量感帶來的一個基礎氛圍,還是極低頻的深度帶來的優質下潛、彈性、打擊感,都算的上是滿配的程度,而且對于低頻的聽感做了一些額外的增益,增益的點不是在于進一步做下潛深度或者把結像做肥厚,而是在低頻基音的這個部分有一個適度的、輕微的淤積感(這也導致雖然流星整體的透明度高、但不算是極致的那種清透感),會顯得鼓面好像更加蓬松、男聲部分的喉音共鳴感有所加強,我今天在某個群聊里也順帶提了一嘴,我說“這是水月雨有史以來聽陳奕迅最好聽的一次”。不過我描述的這個低頻特性不一定代表官方的調音傾向,因為水月雨的這個原配套嘛不敢恭維,其實換一個第三方耳塞套以后聲音是可以更干凈的,如果你不喜歡這種輕微淤積化的低頻可以嘗試換套。
而人聲部分,它的一個基礎音色其實和黑劍、Dusk有很多相似之處,完全不是光、Ble3、K字輩的那種強調清秀甜美、主攻亞洲系女聲和日系ACG的路子,而是男女聲更加平衡、醇厚度更舒服、人聲適應面也更廣,但流星則會顯得人聲的質感更綿密一點、HuFi了一點,那種暖意比Dusk明顯來的要更足。所以,我認為流星如果拿來聽流行的話,它的優勢不是音色多甜多潤,而是聲音中性的同時聽各類人聲都有一層很舒服的毛玻璃濾鏡、人聲的氣息、喉音等細節豐富,強在【質感】而不是【調味】,所以回到前文提過的一個結論來說,我喜歡給流星搭配本身更有個性的前端,比如配山靈M8T聽下來我覺得明顯比墨菊GT2更有感情、人聲也更加好聽。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這根原線的時候會擔心,這次流星的聲場是不是又被拖后腿了之類的,我想說不僅沒有,它的縱深和橫向都可以輕易被推的很好,用水解2Ti就可以推出來,只是因為它本身的結像有一定的形體厚度,所以在聽覺上不會讓你感到有多開闊,而是有一種填充感。如果和黑劍、Dusk去比優缺點的話,它的密度、大動態爆發力不如黑劍,但其實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是黑劍的一個更加寬松版的“平替”。和Dusk相比,Dusk對于偏歐美類的那種流行搖滾曲目會有著更好的速度感、聲音更加干脆利落,高頻也更加有沖擊力,而流星在古典的安定感、和偏抒情類的人聲上我認為有更大的優勢。
官方目前推出的搭售升級線“熱?!?,我在文章臨發布之前正好收到(其實就是拖稿拖太久了),是一根高含銀特殊焊錫的特選單晶銅線,價格便宜、外形漂亮,對流星帶來的提升主要是結像清晰度、聲場,橫向一耳朵提升、縱深也稍稍推遠了一點,而且雖然收束了一點中低頻結像的厚度、聲音更加干凈了,但是對于整體音色其實有一定的加暖效果,人聲會從完全的平順、“肉乎乎”的感覺多了一些顆粒度和磁性,不論是聽二次元還是老港臺來說我認為都算是正面的提升,其實從素質層面來說已經值回票價了,調音也基本上是在它原本的框架內,如果沒有太高換線預算的用戶我是推薦購入的。
還是回到標題上的結論來,對于水月雨體系而言,這是一個中低頻比較濃郁、聲音寬松有氛圍的產物,不論是古典還是流行的表現都有安定、柔和、細膩的表現,但放在整個3K檔的耳塞市場里,它倒反而是一個非常中性、準確、甚至帶點參考性的耳塞,易驅動且可塑性較強,我建議除非是監聽需求、或者重度雜食黨的用戶,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給它搭配一些比較有個性的前端、耳套、線材等,這可能是目前水月雨體系里除了日輪2以外我覺得素質最為平衡、且可玩性最高的一個型號。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