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將軍位于四方將軍之首,擔任此職務的將領,其在軍中也有一定的威望。東吳歷史上曾有四位前將軍,他們都是東吳軍中的統帥,不過,這四位將軍最終的結局喜憂參半,其中兩人后來還投降了敵國。
東吳第一任前將軍是呂范,呂范雖然比不上東吳江表十二虎將,但其也算是東吳內部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呂范是東吳的老將,早年間,他就跟隨孫堅、孫策父子征戰沙場,其為東吳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呂家是江東的大族,孫策起兵的時候,呂范就帶領家族門客投效到他的麾下,他曾率領門客成功營救出了孫策的母親吳夫人,深得孫策的親待。孫策死后,呂范繼續效忠于孫權,其曾在洞口敗給了魏國名將曹仁,孫權因為呂范輔佐之功,并沒有責怪他。呂范后期長期為東吳鎮守揚州,臨死之前,其也一度被孫權提拔為大司馬。
東吳第二任前將軍就是朱桓,其是孫權時期新一代名將,朱桓英勇善戰。夷陵之戰后,魏國曾舉兵攻打東吳,孫權則分別調遣諸葛瑾、呂范、孫盛抵御魏軍,當吳國全線敗退的時候,唯有朱桓一路大獲全勝。朱桓面對的是魏國名將曹仁,不過,其在這場戰役中并不怯弱,他不僅大破曹仁所部,甚至還親斬魏國大將常雕,威震三軍。
朱桓成名,離不開孫權的提攜,其生性高傲,又輕財重義,將士們也對其是非常愛戴。朱桓死后,東吳上下也是一片悲痛,孫權為了表彰其功績,遂贈封其為嘉興侯。
比起呂范和朱桓,東吳其他兩位前將軍卻表現得非常差勁。
東吳第三任前將軍唐咨是魏國降將,魏文帝曹丕在位時,唐咨曾因謀反之事而敗投東吳,其受到孫權重用,遂一步步升到了前將軍的職位。唐咨自投吳后,也立有一些戰功,他曾率軍擊敗過盧陵賊首羅厲,后來,其又隨大將呂岱攻打交州,并破交州刺史士徽。雖然唐咨立有一定的戰功,但他畢竟是降將出身,所以其自始至終也并未受到孫權的信任。
唐咨前期立有一定的戰功,但其后期卻表現得十分差勁。公元257年,諸葛誕在壽春起兵反抗司馬昭,吳主孫亮找準時機,遂派遣唐咨、文欽領兵接應諸葛誕,不過,就在唐咨等人進入壽春之后,魏國兵馬卻趁機將其包圍,唐咨、文欽等人皆被司馬昭所俘,而吳軍北上接應的部隊也遭遇全軍覆沒。
唐咨被俘后,其也并沒有表現出舍生忘死的氣概,很快,他就投降了魏國。魏大將軍司馬昭任用唐咨為安遠將軍,并將其調往了雍州前線。公元263年,唐咨隨從鐘會一起討伐蜀漢。
除了唐咨,東吳另一位將軍也表現得非常差勁,他就是東吳的第四任前將軍孫秀。孫秀是東吳的宗室,他是孫權弟弟孫匡的孫子。孫秀能夠做到前將軍的職務,主要憑借的還是自己宗室的身份。
比起唐咨,孫秀要遜色許多,孫秀并沒有什么戰功,且其還偏偏生活在暴君時代。吳末帝孫皓是東吳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其殘忍好殺,就連吳國宗室也不能幸免。孫皓時期,孫秀是吳國宗室唯一具有代表性的大將,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受到了孫皓的猜疑。公元270年,孫皓派遣自己的親信何定率領五千兵馬到孫秀的領地夏口打獵。孫秀害怕為孫皓害殺,遂帶領親信投降西晉。
孫秀投晉后,便受到了晉武帝司馬炎的親待,其被司馬炎冊封為驃騎將軍,并位列四方將軍之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