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日漸成為檢驗公立醫療綜合能力和水平的“金標準”“指揮棒”和“風向標”,成為引導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
1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發布《關于啟動2024年度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監測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并部署了與績效考核相關的工作要求。
圖源:國家衛健委
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因其科學性與權威性而被稱為“國考”,是檢驗和評價公立醫院發展成效的一把“標尺”,也為公立醫院發展規劃、醫院等級評審、重大項目立項、財政投入等提供重要依據。
2024年度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
績效監測有關工作要求
2024年度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不含中醫醫院,下同)績效監測有關工作要求:
一、確定參加績效監測的醫院名錄
請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認真梳理轄區內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名錄,于2025年1月20日前將新增和退出監測的醫院名錄以正式公文形式報至我委醫政司。并于2025年2月10日至17日期間登錄公立醫院績效監測管理平臺,在“資源管理”模塊中添加2024年度新納入監測的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監測的機構和人員信息。因合并、撤銷、等級變化等原因退出監測的公立醫院名錄由系統工程師統一在后臺操作處理。
二、采集住院病案首頁數據
參加監測的各有關醫院應當按照要求,統一使用《疾病分類與代碼國家臨床版2.0(2022匯總版)》《手術操作分類代碼國家臨床版3.0(2022匯總版)》,規范填寫住院病案首頁(相關資料可在公立醫院績效監測管理平臺下載),并按照《績效監測與醫療質量管理住院病案首頁數據采集質量與接口標準(2020年版)》將2024年住院病案首頁數據上傳至國家醫院質量監測系統(http://www.hqms.org.cn)。
已參加2023年度績效監測的醫院應當按照上述要求,于每月15日前將上一個月的住院病案首頁數據上傳至國家醫院質量監測系統。新納入監測的醫院應當于2025年2月28日前將2022-2024年的住院病案首頁數據上傳至國家醫院質量監測系統。
三、按時完成其他相關工作任務
(一)醫院滿意度調查。各有關醫院應當按照國家衛健委組織的醫院滿意度調查相關工作要求開展滿意度調查工作。
(二)臨床檢驗室間質量評價。各有關醫院應當按照相關工作要求參加臨床檢驗室間質量評價工作。其中,三級公立醫院應當參加國家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臨床檢驗室間質量評價工作,二級公立醫院應當參加所在地的省級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臨床檢驗室間質量評價工作。
(三)維護相關人員信息。各有關醫院應當于2025年2月28日前,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機構、醫師、護士電子化注冊系統中維護本醫院的相關人員信息。其中,麻醉、病理及感染性疾病科醫師均應當維護到具體科室。
其他系統所需數據的采集工作參照相關要求執行。
四、其他事項
公立醫院績效監測管理平臺數據采集、質控時間有關工作另行通知。
醫院績效考核又添新指標,
這些指標變化要注意
自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以來,公立醫院「國考」已經走過了6個年頭。該考核工作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每年評價、每年通報,已成為反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評判依據。
最近一次公立三級醫院“國考”成績“揭榜”是在2024年1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2024年2月,2022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的通報也正式發布。
圖源:國家衛健委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考核全國共 2112 家三級公立醫院參加,其中綜合性醫院 1521 家。多家醫院排名創歷史新高。具體排名方面,北京協和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分列綜合醫院前三甲。
3月21日,《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4版)》發布,標志新一期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有了新標準。可以預見,全國各三級公立醫院需根據正式發文重新調整本醫院的各項任務。
根據《操作手冊(2024版)》,有3個指標增加了考核內容:在指標8原有內容基礎之上,增設非計劃重返再住院率的考核內容;在指標36原有內容之上,增設流動比率的考核內容;在指標10原有指標之上,增加腫瘤專業醫療質量控制指標,用于反映醫療機構利用相關醫療質量控制指標開展質量管理工作、持續改進醫療質量的情況。
此外,有14個指標補充及更新相關工作要求;8個指標根據專家意見和政策要求,細化指標說明;8個指標根據實際工作開展情況和政策要求更新腳注。
具體內容如下圖:
各醫療機構紛紛引進績效考核管理
將內部考核與“國考”有機結合
近年來,《中國衛生》雜志社、健康報社等官媒多次邀請衛生健康領域部分全國政協委員以及公立醫院管理者共話“國考”,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劉連新:引導醫院更加注重轉方式調結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在符合自身定位的基礎上,通過調配床位資源,調整病種的結構與內涵,注重內部效率的提升。
更加注重抓考核。在“國考”指揮棒的指引下,醫院要根據自身基礎、發展戰略,制定符合自身發展路徑的考核指標體系。實踐中,醫院將“國考”指標分解融入日常管理,開展重點指標監控通報,明確考核對象,監控結果與學科發展評價、重點專科申報等掛鉤。
更加注重調分配。科學合理運用考核結果是加強內部管理的有力抓手。醫院將考核結果與分配掛鉤,對獎金分配方案實施動態調整,保持分配結果可預可控。
更加注重強門診。醫院通過增加主治醫師普通門診、午間門診次數,開設專病門診、多學科門診,試點門住比考核等,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更加注重強科教。全面融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后,醫院設立相關聯合基金;科學規劃科研、教學工作,在亞專科考核中加入相關指標;推行醫師分類分型考核模型,讓員工晉升不再走“獨木橋”。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副院長李嘉:希望績效考核工作可以加入評價醫生臨床能力的指向性指標
在開展醫療質量管理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新入院的年輕醫生基本功不夠扎實,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掌握得不夠牢固,臨床思維不夠清晰,難以滿足患者越來越高的醫療需求。從醫院管理者的角度,我們希望績效考核工作可以加入評價醫生臨床能力的指向性指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 吳沛新:患者需要什么,績效就考核什么
北京協和醫院自2008年起對各類科室實施績效考核,始終堅持“患者需要什么,績效就考核什么”。經過不斷的實踐探索,醫院構建起了“綜合+KPI+單項”的復合型考核模式。其中,綜合考核以醫療質量、運行效率、患者滿意度、持續發展為導向,專項考核與醫院規劃、年度重點和難點工作緊密結合,KPI考核則與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接軌,逐步形成了一套多維績效考核與制度保障體系。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 楊尹默:
“一科一策” 以“國考”思維為學科發展開“處方”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聯合行政部門、醫保部門、醫務部門、教學科研部門等對每一個學科進行“MDT會診”,以“國考”評價體系,從多個維度綜合評價為每個學科開出“處方”,為每個學科量身定制一套更加量化和個體化的考核指標。
通過彈性管理床位、主診醫生負責制,將指標分解到具體科室和人員,提升單位時間效率,提高微創手術、四級手術占比。以疾病為導向成立若干疾病中心,轉變傳統以學科為導向的發展模式,一方面,以強帶弱,為相對弱勢的學科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平臺;另一方面,也符合患者就醫習慣,從而提升患者看病就醫的獲得感、滿意度。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院長 李俊:“國考”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
績效考核看的不僅是排名,也不僅是考醫院。對醫院內部來說,要把國考里邊的關鍵指標傳導到醫院、科室、個人,把關注外部排名更多地轉變為關注內部持續改進。對地方政府來說,國考也綜合反映了地方政府落實醫改、對公立醫院的投入等政策落實情況。
來源:華醫網綜合整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衛生雜志、醫學界智庫(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或知識產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醫務之聲”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本平臺選用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