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作者 | 夏心愉
贈禮鳴謝 | 王老吉
今晚的這期內容,是應“王老吉”的發(fā)起,我們一起來聊聊,2025,你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歡迎各位把你的新年許愿、新年夢想留言在文末,我們將綜合留言獲得的點贊數(shù)、以及您過去一年來對“愉見財經(jīng)”的支持,送出五份王老吉【長吉大禮包】,一同開啟“巳巳如意”的新年幸福之旅。
愉見財經(jīng)也借此提前向各位拜年,讓愛“吉”時回家。
如上圖,王老吉【長吉大禮包】包含:王老吉長吉罐、刺檸吉、荔小吉、遇見小面酸辣粉、讓愛吉時回家帆布袋、王老吉利是封。
關于幸福,這題我也會。那我就自告奮勇先來說說我的四層理解,嘗試一層一層來撥開人生的迷霧,尋找幸福的真諦。
第一層。我們先逆向思維,為什么常常感覺不到幸福。大家 有沒有覺得,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像個鐘擺,它總是在“得不到的痛苦”和“得到后的空虛”之間來回擺動。
同樣的話,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也寫過,說人類的痛苦往往來自八個字:“心有不甘、力有不逮”,如果想走出這種難受,那要么解決后4個字,磨礪自己的能力;要么解決前4個字,撫平自己的心態(tài)。
不過呢,就算能力真上來了,把想要的東西搶來了,或是心態(tài)真磨平了,啥都不盼不爭了, 那么下一樣東西一定在等你:空虛無聊。 你會覺得人生怎么突然活得沒滋味了。
所以有一年我曾用公號發(fā)過一個新年祝福給大家,我把“幸福”具象成了四句話:
永遠有期待, 一生都被愛, 得不到的都釋懷, 該珍惜的都還在。
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曾相信最美好的生活體驗,就是同時滿足以上四句話。人其實是不能長時間躺平的,會躺出抑郁的,人為了對抗生命本身的虛無,必須有下一樣期待,才能,積極樂觀,活色生香。
第二層。某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上頭這四句話的幸福公式是有BUG的,因為這個“完美狀態(tài)”的動態(tài)平衡,其實是很難維系的。就像開篇那個出自叔本華的鐘擺比喻,人最快樂的,其實是鐘擺搖到即將夠到所求、剛剛完成目標的那個點。
但我們觀察過鐘擺就會知道,那個點,只是個剎那。
而人生的謎題,或者說執(zhí)于娑婆世間法而“求法不得法”之處在于,這還是個死循環(huán)。回顧我們過往的人生,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
1,因為需要保持刺激分泌多巴胺的閾值,我們人生每追求的下一個目標,往往都比上一個目標要難,耗心耗力; 2,另一方面,隨著我們的“見多識廣”,我們夠到下一樣目標的快樂程度和時長,卻往往比上一次弱了、短了。
對,簡直是,性價比越來越低。
我回憶著小時候,我得到了自己心儀已久的禮物,真的可以快樂一整個暑假;第一次戀愛,真的可以甜蜜到夜夜失眠、天天走在街上都傻笑。可是后來呢,說不定買了一套房,都快樂不過一周,就開始盤算著裝修好麻煩。
久而久之,為了刺破那個多巴胺分泌的閾值,人就容易要得更多、也容易打飄。終有某個目標開始,德不配位了、或是認知不配財了,那海市蜃樓就終歸倒塌,重歸虛無。
到這里為止,我們似乎看到了生命虛無的本相,同時看到了人們熱愛折騰的顛倒妄想。
大家似乎都忙著,拿自己已有的,去換自己沒有的,循環(huán)往復,比如拿健康換錢,再拿錢換健康等。如此這般,淪陷在“圈套”中急急忙忙,時不我待,無法自拔。
第三層。怎么走出這個“圈套”呢?
首先我想說,如果,有誰的衣食住行馬斯洛底層需求尚未滿足,或者有誰雖在這個“圈套”里,卻正在能量滿滿嗨嗨皮皮地折騰,那下面這一段請不用看。真心的。我其實特別懷念曾經(jīng)那個什么都想嘗試的、遇到什么都很興奮的、時時懷揣一顆好奇心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自己。如果你正在這樣的探索與欣喜里,那就先享受這一段驛路花開,直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耗與阻滯。
發(fā)現(xiàn)了“圈套”以后,怎么破圈呢?
我第一次仿佛觸到了這個問題答案的一個邊角,是因為看了宗薩的一本書,叫《人間是劇場》。“愉見財經(jīng)”后來把這種生活態(tài)度概括為:“認真而不當真。”
就像我們進入一個電影院。一方面,我們既不會很躺平、沒有參與感,覺得好無聊哦,反過來,我們既然電影票都買了,就是來認認真真投入到劇情之中,該笑就笑該哭就哭,該緊張就緊張該雀躍就雀躍,體驗度拉滿才不枉費花下去的這兩個小時。但另一方面,我們不會那么當真,電影看到一半如果來了一個很急的電話,我們還是會離席去接一下——對,不執(zhí)著啊,我們始終葆有出離的智慧。
如何做到“認真而不當真”呢?用我的一位上師告訴我的辦法,那就是,保持“覺照”。就像一個跳出自己的觀察者,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有覺察,對身邊人的起心動念有覺察。然后就停在這個“覺”里面,如一個安靜的三方視角,看看自己。
第四層。事實上,翻譯并抽象上面的這些話,是有一個概念的,世間萬事萬物,“緣起性空”:因緣而起,其性本空。“空”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不著相、不二元對立,“空”如一個容器,自己與這個世界本就是流動的一體,吾心即菩提,因而容得下所有。
生命在什么情況下是虛無的?那是如果我們只把自己看成一具肉身,把一切二元對立,對一切起了分別心——比如,這是“我的”就不是“你的”,比如,我只要“快樂”就要去除“傷悲”。
當一切二元對立,那么生命的終究,就如一群舉著餅干屑忙忙碌碌堆吃食的螞蟻,所有人的人生答案,無非都是追著“名利權情”四張卷子,人生的考卷,也無非是從最初的零分,到后來的某一個高高低低的分數(shù),再最后回到死亡,歸于零分的——一個一眼望到頭的過程。
而為了對抗最后那個逃不過的終結,為了對抗死亡虛無,人們就更愛在“名利權情”四張卷子里死命折騰,證明自己的存在與不朽,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
畢竟忙起來,就能為自己織出一個假象,這個假象仿佛隔離了我們的視線,讓它看不到最后那個必然的結局。
但如果勇敢地跳脫出來,跳脫出那個肉身自我呢?你有沒有想過,快樂,在我們的肉身來到之前就有,只是經(jīng)由我們的存在而感知了出來;愛,在我們的肉身來到之前就有,只是經(jīng)由我們的存在而流淌了起來……
是的,一切本是“一合”的,不是二元對立的,這是一顆菩提心,也是一種道法自然。
而碌碌娑婆所有的痛苦與不甘,事實上,皆來自“二元對立”。痛苦,無非參不透。
如果這一段太玄乎,那“愉見財經(jīng)”最后用一個比方來說:如何讓一滴水不干涸?不是周全保護,不是拼命對抗——
而是,匯入江河湖海。
文末,用弘一法師的“悲欣交集”來與您共勉。是的,我們已然度過了悲欣交集的2024年,我們也將度過悲欣交集的2025年;我們已然度過了悲欣交集的前半生,我們也終將迎來悲欣交集的后半生。
生命就是這樣一種與天地萬物合一的、順流的能量。
歲月繾綣。我們在此間,幸福,寂靜,歡喜。
最后別忘了留言參與活動。幸福的一年,就從王老吉開始吧。
點擊“在看”或轉發(fā),是您對我們最好的獎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