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這么一句話:
人有時候就是太愛操心,結(jié)果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
很多時候,從來不是事有多難,而是人太容易陷入自己的死胡同。
而這種情緒上的“自轉(zhuǎn)”,正是對身心最大的消耗。
你不妨看看那些越活越疲憊的人,往往都有一個不太健康的習慣:
不懂得“松手”,人被物質(zhì)困住,心被想法折磨,越過越不順。
日子久了,心也被耗空了,生活便走進了反方向。
作家余華說過:
很多人覺得自己好像已經(jīng)走投無路了,其實你可能是情緒進入了死胡同,而不是你的人生進入了死胡同。
太多時候,我們不是輸在外界的風浪里,而是敗在了自己的心魔下。
事情還沒發(fā)生,想象就已經(jīng)打敗了自己。
習慣性地把精力放在“假設(shè)未來”中,那就等于自我消耗,日子再好,也會被活得一地雞毛。
把明天要發(fā)生的事兒,在腦子里翻來覆去想成災(zāi)難片。
作家李筱懿說,她以前就是這樣的 “災(zāi)難編劇”。
每天活得像根繃緊的弦,接到明天開會發(fā)言的通知,前一晚必定瞪著天花板數(shù)羊,滿腦子都是 “忘詞怎么辦”“被人笑話怎么辦”;
剛知道下周要出差,就開始操心飛機晚點、文件丟失、人生地不熟這些還沒影的事兒。
明明事情還沒發(fā)生,她卻提前在焦慮里把自己折磨了個遍。
直到有次,她熬夜準備的提案在會上被領(lǐng)導否決,當場急得眼眶發(fā)紅。
可冷靜下來后,團隊重新梳理思路,三天后竟拿出了更精彩的方案;
還有一回,她和丈夫因為家庭瑣事大吵,覺得婚姻就要走到頭了,結(jié)果兩人坐下來深聊,反而解開了心結(jié)。
《黃帝內(nèi)經(jīng)》認為,悲憂為肺志,悲憂則氣消。
一個人思慮過重,白天折騰,夜里作祟,最后拖垮的不只是精神,還有身體。
情緒像藤蔓,時間久了,纏住了健康,也繞亂了心境。
古人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人生就像拆盲盒,與其在打開前害怕,不如等拿到手再想怎么玩。
畢竟,生活總會在你以為要摔跟頭的時候,悄悄遞來根拐杖。
不要被焦慮裹挾,拿起 “行動” 的鋤頭,用心平整人生的土地,靜靜等待時間給出最美答案。
作家馮唐在《一輩子不生癌》一文中提到:
想遠離病痛、活得舒心,得記住九個字:不要臉、不害怕、不著急。
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為想得太多、管得太多、顧忌得太多。
把“面子”看得太重,越怕出丑,越容易焦慮;越想證明,越容易受傷。
路遙小說《人生》中的高加林,曾是村里的文化人,在民辦小學教書的日子,讓他覺得自己能走出大山。
可命運弄人,他被人頂替,只能重新扛起鋤頭。
一天,父親把一籃白面饃塞給他:“去縣城賣了,換點油鹽錢。”
高加林心里不是滋味,曾經(jīng)站在講臺上的先生,如今卻要當小販?
到了集市,他躲著熟人,抱著籃子不敢吆喝。
看著別人的饃筐漸漸見底,他的籃子卻原封不動,日頭西斜,他只能空手而歸。
直到發(fā)現(xiàn)家里窮得油燈沒油、鹽罐見底,高加林才徹底清醒。
他脫下長衫,跟著村里漢子進山干活,連又臟又累的拉糞活兒也不嫌棄。
畢竟,能讓一家人吃飽飯,才是實實在在的日子。
作家亦舒說過:
面子是一個人最難放下的,又是最沒用的東西。當你越是在意它,它就會越發(fā)沉重,越發(fā)讓你寸步難行。
生活里,多少人被 “面子” 二字壓得喘不過氣。
死扛著尊嚴,結(jié)果活得狼狽。
要知道,人生在世,誰沒摔過跟頭,誰沒吃過虧?
活得自在,不為難自己,才是對人生最好的交代。
很認同一句話:
人的一生應(yīng)該為自己而活,應(yīng)該喜歡自己,也不要太在意別人怎么看我,或者別人怎么想我。
日子是自己過的,別人的看法,換不來一分健康、一點快樂。
別太著急忙慌,放下執(zhí)念,照顧好自己,守住一份清醒與從容,便是活得最好的姿態(tài)。
作家木心有這么一句話:
真正的自由,是精神上的輕盈,不再為不值得的人和事浪費情緒。
有些人活得輕,是因為心里干凈;有些人活得沉,是因為心中牽掛太多。
親情、工作、健康、孩子、父母……每一項都是重擔。
而最好的治愈方式,是“脫下行囊”。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家纏萬貫的富翁,懷揣著對遠方的憧憬,背上碩大的包袱。
那包袱里,裝著金銀財寶、華服珍玩,滿滿當當,都是他以為旅途中必不可少之物。
富翁翻山越嶺,穿林過河,走了許久許久。
一路上,他氣喘吁吁,被沉重的包袱壓得直不起腰。
可他心里始終盼著,到了目的地,快樂就會如影隨形。
然而,漫長的旅程并未帶給他期待中的喜悅,反而讓他疲憊不堪。
在一次停歇時,富翁遇見了一位農(nóng)夫,衣著樸素,背著簡單的行囊,臉上洋溢著輕松的笑容。
富翁滿心疑惑,向農(nóng)夫傾訴:“我有錢,也走了這么遠,為何就是找不到快樂?”
農(nóng)夫沒說話,只是緩緩彎腰,放下了背上的稻草。
隨后,他抬眼看向富翁,平靜地說:“快樂何須刻意追尋?學會放下,快樂就在眼前。”
余世存在《時間之書》寫道:
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人活一世,命途多舛。
每一分每一秒,其實都是在悄悄告別昨日,奔赴人生終點。
唯有不問將來,不念過往,握住當下的一飯一茶、一晨一暮,心安才是歸處。
正如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心只有一顆,不要裝得太多;人只有一生,不要追逐得太緊?!?/strong>
這世上,有些東西該放就放,有些人該忘就忘。
與其斤斤計較,不如學會寬容;與其執(zhí)念太深,不如學會釋懷。
余生不長,把日子過得溫柔些,把心態(tài)放得平和些,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善待。
《人間清醒》中提到:
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不斷做減法。
人生越往后走,越要活得輕盈。
別被過度的焦慮掏空自己,也別把瑣事當人生的全部。
日子,是過給自己的,不是為了證明給誰看。
余生,愿你早日放下該放的,放過該忘的,放開糾結(jié)的,輕輕地走,穩(wěn)穩(wěn)地過。
作者 | 爪間墨,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主播 | Bobo:龍鳳胎寶媽、十點讀書資深主播,聲音導師,公號:Bobo的悅讀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