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寬寬
我對人生總是全力以赴,試圖讀懂隱含的義理。因為如此脾性,才有《長夏記》這本書。除了二十出頭開始的寫作,持續二十年以上的另一件事,就只有在這段感情關系中的探索。我所得些許對世界與自我的理解,大多由這兩件事推動、造就。它們塑造了今天的我。
《長夏記》
寬寬 著
樂府文化|廣東人民出版社
這本書,從2020年夏天開始,2021年秋天寫完。其間屢屢停筆,幾次無以為繼。因外部世界巨變,親見歷史發展的拐點;加之我個人生活,處于學醫幾年后跟臨床的階段。每日從家到醫館來來回回,所見盡是人之病痛,使我常常心情黯然。二十幾歲對于“親密關系”的不屑,仍有些許殘留至今,覺得一本關于愛情的書,于人生來講,實在太輕浮。
然而,見多了無常,又想若有一天我纏綿病榻,最想留給女兒的,好像也只是這樣一本人生記錄。里面有她的來路,和我的領悟——關于陪伴、持守、糾葛與成全。雖然它呈現在,世上最普通平凡的兩個人之間。人與人最溫暖久長的關系,她的父母擁有過,寫下來,期望她能延續對情義的信心與恒心。
二十年,我們在一己的生命中探索,由叔本華的“意欲”出發,到回歸君子的“克己修身”,終于獲得安頓。孔子言“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是寄望弟子做“有恒者”,非有恒產,是有恒心。因有恒心,才能在即便庸常的生活中亦全力以赴,在邊思邊行中沉淀所得。
我將思與行的過程,原模原樣寫下,沒什么大風大浪,但遠比不曾體驗的人所想象的,難熬得多,也有趣得多。
猶如在時空的巨幕下撕開一角,時而又像做穿越旅行。做完這樣的梳理,我在回憶時,不再苛責自己和他人。慢慢理解,為什么有些事情會以那樣的方式發生;有些經歷,在后來漫長的時光里,如何影響我的人生;看清自己傾向于怎樣行事,又是否真正成長。
所有在時空角落的窺探與領悟,幫助如我這樣一個渺小的人,接近偉大的天理與本性。
我和他獲得的,是作為世間普通而渺小的一對夫妻,以自己的人生路,一步步驗證《會飲篇》中“愛的階梯”。兩個人相愛,最后要攀爬的那級臺階,是生長出美德。我和他正站在這級階梯下,試圖仰望上面的風景。
在一起第二十一年的生日,他畫了一幅畫做禮物——面朝莽莽蒼蒼的森林,一個人拄著杖,腳下一條小路,通至森林深處,題識只一個“行”字。讓我想到李白那句詩,“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倒正像人到中年的隱喻,也是前路的寫照——持志篤行,以求日新,則近道矣。
他的四十歲生日,要求兌現數年前在北京時,我允諾的“四十歲生日禮物”。于是買了一輛摩托車送他。從此,樓下時不時響起發動機的轟鳴。他意氣風發的樣子,總使我想起屬于我們的青春。沒有蹉跎過歲月,也不曾虧欠過彼此。像兩棵樹一樣,只是生長。
(作者為作家,中國美學研究者,中醫針灸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