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性斜頸是一種肌張力障礙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頸部肌肉不自主地收縮,導致頭部向一側歪斜或扭轉,同時還伴有疼痛、拉扯感等不適癥狀。這種疾病不僅影響患者的外貌形象,更對其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而許多患者發現,每當天氣轉涼、頸部受到寒冷刺激,或者在空調環境下待久了等受涼情況發生時,原本相對穩定的病情就會突然加重,頸部肌肉的痙攣變得更加頻繁、劇烈,疼痛和歪斜程度也隨之加劇,給患者帶來了更大的痛苦。
謝華醫生從中醫角度分析的三點原因
一、寒邪凝滯經絡
在中醫理論中,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氣血通暢則身體各部位功能正常。而寒邪具有凝滯、收引的特性。當頸部受到寒冷侵襲時,寒邪就會侵入人體經絡,使得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對于痙攣性斜頸患者來說,本身頸部經絡可能就已經存在氣血阻滯的情況,寒邪的入侵無疑是雪上加霜。寒邪凝滯經絡,導致氣血更加難以順暢流通,頸部肌肉得不到充足的氣血濡養,就會進一步加重肌肉的痙攣和僵硬狀態,從而使病情加重。
二、寒邪傷陽,陽氣不足
中醫認為,人體的陽氣具有溫煦、推動等重要作用,維持著身體各個臟腑器官以及經絡氣血的正常運轉。當人體受涼時,寒邪首先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對于痙攣性斜頸患者而言,本身可能就存在陽氣相對不足的情況,比如一些患者可能由于長期患病、體質虛弱等原因,陽氣已經有所虧虛。
一旦寒邪入侵,陽氣受到進一步的損傷,就會導致陽氣無法正常發揮其溫煦和推動的作用。頸部肌肉得不到足夠的陽氣,就會變得更加拘緊,氣血運行也會因為缺乏陽氣的推動而更加遲緩。這樣一來,頸部肌肉的痙攣癥狀自然就會加重,病情也就隨之惡化了。
三、內外合邪,加重病情
在中醫看來,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往往不是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痙攣性斜頸患者本身就患有疾病,體內已經存在著氣血不暢、臟腑功能失調等內在的病理因素。當頸部受涼,寒邪從外而入時,就形成了內外合邪的局面。外在的寒邪與體內原有的病理因素相結合,相互影響,使得病情更加復雜和嚴重。
例如,患者體內可能原本就有肝氣郁結的情況,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寒邪入侵后,寒邪會進一步影響肝氣的疏泄,使得氣血更加郁滯。這種內外合邪的情況,會全方位地影響頸部肌肉以及相關經絡的氣血狀態,從而導致痙攣性斜頸的病情在受涼后明顯加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