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搞不太懂產業轉移的背后深意,但你一定用過或者聽過“長虹”電視機、“風帆”蓄電池、“東風”汽車、“嘉陵”摩托車,也一定知道成昆鐵路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沒錯,隨著本次產業轉移,將誕生更為廣闊的“社會學想象力”以及“餐飲業想象力”。
1768
文 | 桑彪 桑柯
產業轉移中西部
火鍋將駛入另一片藍海
幾個月來,全網都在熱議“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話題,這潑天的富貴,終于輪到中西部了,相信這一次,川渝火鍋將會進入另一個境界。
2024年9月底,國家印發指導文件,將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
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中西部國家中心城市,將挑起大梁。
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此喜大普奔的消息,中西部大眾感受最深。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消費市場穩步復蘇,中西部地區增長明顯,比如西藏,前三季度,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1.06億元,同比增長6.2%,較上半年提高2.4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9個百分點;
同期,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消費也有較強增長,社零同比分別錄得5.7%、5.1%、5.5%、5.1%、4.4%,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最愛吃羊
對于主打下沉市場的火鍋品牌而言,有個事實值得關注,即,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率偏低。
這就意味著,中西部的經濟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并且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大規模的城市公共服務需求將被釋放,會帶動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說白點,中西部的很多地方,還是一片未開墾的荒地。
囿于流量,火鍋品牌不敢進駐,如今政策支持、產業轉移,正應天時與地利。
另外,中西部地區的中老齡化程度較低,勞動力群體比例較大,能夠有效支持區域內的總收入增長。年輕人口的增加和消費能力的提升,將進一步促進消費需求的增長。
年輕消費者對新興消費模式的接受度較高,消費習慣與偏好趨向多樣化,這為中西部地區的消費市場注入了活力。因此,區域間的收入差距有望進一步縮小,中西部地區在全國消費市場中的重要性也將愈加凸顯。你瞧,人和也兼備了。
◎老火鍋,看著就帶勁
當然,最關鍵的第一點,內卷的火鍋行業,將駛入一片嗷嗷待哺的藍海。
當然,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火鍋品牌早早入局了西部地區,比如程碟衣火鍋館、馮校長火鍋、趙美麗火鍋等等。
程碟衣火鍋館創始人介紹,西部地區的消費者,特別喜歡川渝火鍋,場景好,有調性,口味好,夠麻辣,夠爽,“自從開業以來,就天天排隊。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次產業大轉移,讓中國的餐飲業,充滿了無窮的想象力。
產業轉移,將讓火鍋行業
發生3大變革
此次產業轉移,實乃大勢所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1978年以來,東部地區的消費品零售額在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從40.7%增至2005年的54.3%。
然而,自“十一五”時期起,這一比重開始逐漸回落。到2023年,東部地區的占比降至50.5%,仍然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增速明顯放緩。
◎早早去西部的程碟衣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西部地區的消費市場正在快速增長。2023年,中西部地區的消費品零售額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分別達到24.4%和20.8%。與2012年相比,分別提升了4.0個百分點和2.7個百分點。進入2024年,中西部消費市場依舊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速。
從這幾組數據中不難判斷,東部發展這么多年,成本變得越來越高,再這么玩下去,很難捅破天花板。
如今,把一些產業往中西部轉移,既能刺激經濟,又能讓東部騰出空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也算兩全其美。
對于火鍋行業而言,此次產業轉移,將會發生三大變革。
第一,火鍋行業內卷壓力減輕。品牌端可潛心研究產品、場景和模式,為當地人提供更有品質的服務。
◎武漢遇南三
這兩年,價格戰打得厲害,主要原因是競爭壓力大,大家都在一個鍋里攪和,時不時還有打翻鍋的攪局者,在狹窄而密閉的空間里折騰,大伙兒都一籌莫展,如今,大鍋飯徹底打破,廣袤空間展現面前,大有可為。
內卷壓力減輕,火鍋品牌再無須一路狂奔,只需潛心研究自身即可,用最好的產品和服務,讓更多消費者受益。
第二,火鍋連鎖化程度將加深、加快,尤其是主打下沉市場的品牌,會如虎添翼。
前文已述,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率較低,此次產業轉移,會加速城鎮化進程,這正是時代賦予的紅利,毫不夸張地講,火鍋品牌如入無人之地,攻城略地、占山為王,不在話下,對于一個好復制、容易標準化的餐飲品類而言,當下還能享受人口的紅利,趨勢一定要抓好。
第三,政策扶持,營商環境更好,火鍋行業會被推向一個新高度。
關于國家多次發放的利好政策,在此就不再贅述了,簡單點說,稅收優惠、土地優惠、人才支持、教育支持、醫療支持、金融支持,再這么支持下去,就是直接發錢了。
◎成都某美食街
如今來看,重慶,不僅有火鍋,還有火熱的經濟,這座山城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堅實的產業基礎,成為了產業轉移的熱門承接地,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高端產業紛紛落戶重慶,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成都,不只有大熊貓,還有大數據,憑借創新能力和人才優勢,成都吸引了眾多高科技企業的青睞,有望成為下一個"中國硅谷"。
另外,近日召開的國新辦發布會透露,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到8.6萬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由6.3%提高到6.5%以上,中國經濟“第四極”呼之欲出。
武漢、鄭州等中部城市也不甘示弱。
武漢,在信息技術和汽車制造方面大展拳腳,吸引了眾多東部企業的投資;鄭州則憑借其交通樞紐的優勢,成為產業轉移的重要節點;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還吸引了眾多互聯網公司和科技企業的入駐……
中國經濟如同火鍋一樣,正熱氣騰騰,充滿熱辣滾燙的無盡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