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關公布的數據來看,2024年我國原油進口耗資2.3萬億人民幣,國內70%的石油依賴進口,而大部分石油都用于汽車消耗,所以這也是國內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原因之一,要持續減少對原油進口的依賴。
2024年我國鐵礦砂進口耗資9406億元,下降1.4%,銅礦砂進口耗資4800億元,煤炭進口花費3700億元,總的來看,我國去年各類能源進口合計花費4.75萬億。
我國還是全球糧食進口大國,自己生產的同樣不能滿足龐大的需求,去年我國進口農產品合計花費1.5萬億元,其中大豆進口花費3700億元。
但是,這些都不是我國進口最多的商品,根據所有進口商品數據來看,我國去年芯片進口花費2.74萬億人民幣,比石油進口還多花4000億,是中國進口最多的商品。
有意思的是,2024年我國出口最多的商品也是芯片,出口額達到1.13萬億,芯片的貿易逆差為1.61萬億元,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和生產市場,全球大部分芯片都會流經中國市場,再流向全世界。
如果按照美元計價,2021年我國芯片進口高達4400億美元,2022年跌至4000億左右,2023年跌至3500億美元,2024年又回升至3800億美元,與此同時我國的芯片出口額連續上升,逆差逐漸縮小。
2023年全球芯片市場的銷售額為5200億美元,預計2024年接近60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萬億左右,而我國目前保持芯片進口2萬多億,出口連續兩年突破1萬億,這意味著我們自己消費了1萬億左右。
所以,中國市場的芯片生產預計達到2萬億左右,占到了全球的50%,即中國生產了全球一半的芯片,預計未來5年內,全球70%以上的芯片都將由中國生產。事實上,我國半導體行業的迅猛增長,主要是從2021年以后開始加速,在受到老美的科技制裁后,國內從全方位開始扶持芯片相關企業,2021年以后各類芯片代工廠開始大規模建設,從建設到試產的周期來看,2024年左右才開始大規模量產。
所以,過去幾年實際上都是在蓄力,積累量變,未來5年才是中國半導體行業突飛猛進的關鍵時間,接下來才是國產半導體突破更多核心技術的爆發期,誰也沒想到,這一切來得這么快。
目前,中國已經具備了芯片的完整產業鏈,中低端芯片已經可以自主生產,而高端芯片的生產還需要更多核心技術的攻關。
但只要給足時間,憑借國內目前的資金、技術和人才隊伍,未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不再是空談,這一天的到來不會很遠。從過往的歷史經驗來看,所謂國外的高科技壟斷,在舉國體制優勢的中國面前都被一一打破,盾構機、光伏、港口起重機、核磁共振儀等等一大批當時的高科技產品,最終都被我們打成了白菜價,芯片領域的高科技最終也會走上這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