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每逢臨近春節,經常聽到一種聲音:現在年味越來越淡,過年不僅沒年味,也沒什么意思。
很多人把年味的缺失,歸結于所在城市煙花爆竹的禁放。
這種說法,只能說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全部原因。
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過,為什么我們小時候年味十足呢?
那時候的年味,第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長輩們給創造出來的。
爺爺給我們壓歲錢,奶奶給我們包餃子,爸爸給我們放鞭炮,媽媽給我們買新衣服。
這一系列頗具儀式感的過年行為,就構成了我們腦海中難以忘懷的年味。
那時候,我們是小孩,自然看到全是濃濃親情,這和我們長輩們看待的角度不一樣。
人性是永恒不變的,只是小時候完全不懂。
現在我們都成為父母了,原本是給下一代創造新的過年儀式感的時候,但我們既缺乏創意,又犯懶。
忙了一年了,巴不得歇歇,連過去家家掛的燈籠也難得掛,只想著躺在沙發上打游戲或者刷短視頻、刷小red書傻笑。
僅僅吃吃喝喝,哪來的年味呢,我們的下一代也會覺得過年跟平時沒什么區別。
第二個原因,過去的年味,是通過物資短缺和交通困難造成的。
我們小時候,平時想買的東西太多了,但都買不了,只有趁著春節才能理所應當的纏著父母買幾樣,甚至會做出個“五年計劃”,每年春節都新買點啥。
現在完全不用這么艱難,平時就可以隨便買,甚至蹲馬桶的十分鐘,已經把年貨買好了。
以前從北京回東北,得一宿火車才能到;現在早上北京出發,中午都到東北老家吃午飯了。
第三個原因,過去的老百姓階層,貧富差距沒那么大,親朋好友間的關系不像現在這么功利化。
那時候,春節之間彼此走動往來,不完全帶著功利性和偏見。
第四個原因,我們小時候沒有互聯網,很難經常看到外面的世界,過年就是過年,玩就是玩,沒什么心理負擔。
現在,從大人到孩子,受各種短視頻和自媒體的影響,普遍焦慮,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焦慮什么。
當然,如果春節放假,只是休息,純休息那種,還是挺舒服的。
可除了特別小的孩子和財務自由的群體,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催婚、催生、互相攀比,何況還得天天吃剩菜。
說到底,其實,有錢有閑,什么時候都會快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