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場關于長學制試點工作的研討暨簽約儀式在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深圳二職”)舉行。這標志著,深圳職業教育領域的長學制試點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所謂長學制人才培養,是指有關高職院校和對口中職學校,聯合行業企業,共同開展五年一體化人才培養。據悉,目前深圳共有18所中職、4所高職(大學)參與試點長學制。這開啟了中高企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新篇章。據了解,此次首批試點涵蓋39個專業,計劃招生2700人。
深圳二職試點專業
與招生計劃為深圳之最
1月14日下午,深圳二職舉行長學制試點工作研討暨簽約儀式,引發廣泛關注,成為職業教育領域的“開年喜事”。作為首批試點學校,深圳二職的試點專業和招生計劃數量位居深圳第一。
深圳二職、深圳職業技術大學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思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環球數碼媒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及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并在會上展開深入討論,共同致力于構建縱向貫通、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
根據協議內容,本次長學制試點覆蓋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動漫與游戲制作、會計事務四個專業方向,共計280個招生計劃。此次簽約標志著深圳二職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一次重要突破。通過與企業和高等院校的緊密合作,學校將能夠更有效地整合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和實踐平臺。
在簽約儀式上,深圳二職校長王波強調,職業教育的關鍵在于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此次長學制合作規模空前,涵蓋專業多、招生計劃多,為深圳中職之最。他期望在“中高企”三方共同努力下,打造技術型人才培養的命運共同體,為教育強國建設和深圳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深職大汽車與交通學院副院長崔宏巍強調,長學制合作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實現產業對接具有重要意義。深職大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楊歐表示,學院將全力為長學制工作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創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保障學生就業。企業代表們圍繞長學制試點工作積極建言獻策。
深圳二職黨委書記歐陽文偉在總結發言中指出,當前教育體系下,企業和學校在人才供給方面面臨諸多挑戰,而長學制人才培養模式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這一模式,學生在初中畢業時就能明確職業方向,大學畢業時有望順利找到理想工作。他還表示,未來學校將在縱向上聯合知名高校和領軍企業,構建“中職學校 + 知名高校 + 領軍企業”的“三位一體”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為企業培養更多合格工程師及技術技能型人才;在橫向上構建“中職學校+綜合高中+領軍企業”一體辦學、產教學協調發展的新機制。
全市18所中職、
4所高職(大學)參與試點
據了解,深圳共有4所高職(大學)參與長學制試點,包括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城市職業學院、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這4所高職(大學),以東部職教集團和西部職教集團為主,共對接18所中職、39個專業、2700名學生。
長學制人才培養,區別于普通的中職3年+高職3年或中職3年+高職2年(“三二分段”)或在同一學校接受較長年限培養的學制。在中高企協同推進長學制人才培養中,中職、高職、企業三方協同深度參與育人全過程,整體構建一體化設計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連貫的學習路徑。學生從中職到高職能在統一培養框架下,實現知識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避免重復學習,有效利用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二是提升就業競爭力。學生有較長時間在企業實踐,了解企業文化和崗位要求,積累工作經驗,畢業時能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在就業市場更具競爭力;三是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在三位一體培養中,學生能早接觸專業和行業,通過與企業互動及課程引導,清晰認知職業發展路徑,制定合理職業規劃。
學生不再為高考、分段實習而煩惱,畢業即可獲得中、高職畢業證,企業認證及職業技能證書,所具備的技能更符合行業實際需要,就業上多了一層保障。
廣州自2024年起在全省“第一個吃螃蟹”,共招收230名初中應屆畢業生,有2所高職、2所中職、4個專業參加試點。廣州市教育局官網公示的2025年中高企協同推動長學制人才培養試點名單共包含9所中職學校的12個專業、7所高職學校及對應的合作企業。相比首次試點,2025年參與的學校規模有較大提升,企業覆蓋面從市屬國企擴大到優質民企。
據了解,深圳市多所中職學校曾前往廣州交流取經。今年,深圳二職、光明職校、深圳一職等宣布與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達成合作,聯合企業開展長學制人才貫通培養試點。
長學制試點是職業教育領域內一次有益嘗試和探索。這種“中職學校+知名高校+領軍企業”的“三位一體”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打破了傳統職業教育的學段壁壘,實現了中職、高職與企業的深度融合。對于產業發展而言,長學制合作緊密對接了市場需求。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過程,能夠將最新的行業技術標準、崗位需求和企業文化融入教學內容,確保培養出來的學生“適銷對路”。未來,隨著更多類似項目的落地實施,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職校學生受益,將有力推動職業教育邁向新的臺階。
作者:陳乏術 鹿鳴
編輯:vesp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