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讀者提醒,才發現上篇介紹“美中人工智能脫鉤”法案的文章竟然被屏蔽了,有點奇怪,不過這也給了我更多時間去研究這部法案的細節。
結論仍然是,這部法案的目標是讓美國和中國在AI領域全面脫鉤。
首先是,AI技術和知識產權無法再雙向流動。對“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定義相當寬泛,例如“技術”的范圍涵蓋了AI芯片和任何支持AI的設備、工具、軟件和硬件,這基本上是支持AI的全部技術要素。未來,中企去美國、美企來華設AI相關的研發中心將變成違法行為,面臨刑事責任和巨額罰款。
其次,是叫停中美之間的AI“研發”合作。歷史上看,中美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AI子領域的合作曾經是非常緊密的。NeurIPS、ICML、CVPR、ACL 等國際頂級AI會議上,中美兩國研究人員聯合署名的成果十分常見。但這種狀況在2018年后幾乎完全逆轉,現在基礎研究層面雙方合作已所剩無幾,商業合作受到的限制也越來越多。法案故意把“研發”定義得異常抽象和寬泛,實際上涵蓋了從基礎科研到商業研發的方方面面。其導致的后果是:
(1)所有在中國境內從事AI創新研發活動的美國公民和美國綠卡都得撤出來;
(2)就算是在中國以外,美國公民和美國綠卡也不能跟中國的AI研究機構、中國公司工作或跟他們有任何合作。否則最高罰100萬美元,并且取消所有聯邦合同、補助和許可證。最極端的是,這里的“中國公司”不僅包括中國境內公司,還包括了中國公司的美國子公司和在其他國家的子公司。這個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所有美國公民、美國綠卡(包括拿了綠卡、但還沒換掉中國護照的中國公民),都不能再給中國在美國的子公司打工了。
(3)所有美國大學、實驗室、研究機構、研發中心、公司都不能在中國境內從事AI研發(這意味著微軟在中國的研究院要徹底關掉),在中國以外也不能和中國的AI研究機構和公司有任何合作,否則罰一億美元,并取消所有聯邦合同、補助和許可證。
第三,是切斷美國對中國AI的投資。財政部去年10月已經禁止或限制美國個人或公司投資特定的中國AI領域,但不包括購買這些公司公開交易的股票和證券;美國人不能購買在“中國軍工復合體企業”清單(NS-CMIC)上的公司的股票和證券,但不在清單上的AI公司不受影響。Hawley的法案直接禁止了美國對中國AI的全部投資,包括購買公開交易的股票和證券。法案將會迫使美國資本市場和中國AI公司徹底切割,以后別說去美國上市,從美國過去一分錢都犯法,最高能罰100萬美元、判20年。
毫無疑問,法案的內容是非常極端的,那么它通過成法的可能性有多大?Hawley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提出這么一個“掀桌子”的AI法案?
首先,他是典型的保守派、共和黨極右翼、強硬的反華派,任內推動了《2021年COVID-19起源法案》等一連串的反華立提案,所以只要有顯示對華強硬的機會,他都愿意抓住。其次,他對美國的技術和知識產權流入中國持有強烈的關切,早在2019年的時候就曾提出了《中國技術轉移限制法案》,AI脫鉤法案關于禁止知識產權和技術雙向流動的部分,就是從這個2019年法案里移植過來的。最后,DeepSeek以及所謂“模型蒸餾”侵犯知識產權等爭議,顯然讓他看到了一個機會,可以借勢推動自己青睞的立法議程。
3月中旬,國會要過2025財年聯邦撥款法案,這個“must pass bill”會是個捆綁機會,是Hawley法案的一個潛在快速通道,可以繞開正常的國會立法程序。我們不能忘記,過去幾年,太多離譜的涉華法案是以這種“搭便車”的形式通過。如果無法塞到這個必過法案,而是走參院-眾院-總統簽署的正常程序,估計難度會比較大,或者至少會有很多的改動。
法案在國會的前景和白宮的態度也密切相關。Hawley和川普的關系還可以,應當能被歸入MAGA陣營,尤其是2021年1月6日國會騷亂前,他是第一個站出來宣布反對認證選舉人票的參議員,還在國會大廈前向抗議者揮拳致意,這給他贏得了不少川普和MAGA的好感。但他又不屬于川普核心的圈子,不像Jim Jordan那樣絕對忠誠,在一些事情上甚至和川普唱反調。川普是否會支持Hawley這個法案,仍然是個未知數。
過去一周,美國圍繞DeepSeek的政策辯論仍在繼續,現在似乎正回歸理性和事實。一些技術理想主義者公開表達和國家安全派、國防科技派不同的觀點,強調美國AI公司要更多看到自己的問題,靠創新而不是美國政府的庇護而保持領先;美國的當務之急是破除束縛創新的繁復監管,而不是忙著去制裁別人。哈佛大學教授Graham Allison在X上提出一個靈魂問題:為什么DeepSeek的核心工程師潘子正2023年10月還在英偉達工作,但選擇回中國加入了一家初創公司而不是留在美國,美國的簽證和移民政策為留住AI人才創造好的條件了嗎?
問題只在于,這些觀點和反思,白宮國安會、商務部等部門聽進去了多少,特別是川普怎么想。從川普對DeepSeek的表態看,總體上還是認為對美國AI發展是積極的,強調美國公司自己要爭氣。今天,他要在白宮會見黃仁勛,這可能會是一次對美國科技政策十分重要的會面,兩個人要交流的太多了,比如H20要不要限制、AI擴散框架要不要取消、怎么處理DeepSeek等等。黃仁勛好像還雇了川普第一任期時候的國家安全顧問Robert O'brien幫助游說放松出口管制。
未來一段時間,天平會導向哪一邊,美國在AI領域會對中國出什么招,可能很快變得明朗。但如果美國還是在由聰明人在掌舵,Hawley這樣的法案不應該得逞。技術的進步取決于人才和創新活動,DeepSeek的成功,本質上是激發創新的組織和文化的成功,是一群有理想和激情的中國本土工程師的成功,是開放開源、聚全球AI社區智慧為我所用的成功。這讓人想起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美國取代英國紡織機械技術霸主地位的歷史。英國首先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和水力紡紗機,18 世紀最后幾十年,英國出臺嚴格的法律,對這些紡紗機相關的技術、設備施加了嚴格的出口管制,禁止掌握紡織制造專業知識的工人移民,禁止外國人進入英國的紡織工廠,竭盡全力維護英國紡織制造業的領先地位。
但后來的事實證明,即便遠不如現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流通便利,即便英國對機械設備和人才進行了嚴格的管控,要封鎖住人們腦子里的知識還是很難。人才、技術和知識很快以各種形式從封閉的英國擴散到保持開放、來者不拒的美國,催生了美國全新的紡織制造業體系。美國很快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紡織制造頭號強國。一位美國歷史學家曾經發問:如果英國當初沒有選擇因害怕被超越而封閉自己,美國還能趕上來嗎?技術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到底維護了國家安全,還是成為了一種事實上自廢武功的投降主義?
歷史循環往復,太陽照常升起,希望我們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文章僅做學術探討和市場研究交流使用,相關判斷不代表任何公司或機構立場,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轉載請注明來源。《美中人工智能能力脫鉤法案》中英文本、具體分析參見知識星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