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生火災(zāi)乃至發(fā)生任何突發(fā)意外,人的第一本能就是趕快跑。以前住平房,這種本能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現(xiàn)在都是住樓房,再這樣依靠本能逃生,可能反而將自己送入危險境地。
所以,對于發(fā)生火災(zāi),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是火場求生,而不是火場逃生。因為求生是我們的目的,逃只是一種可選擇的方法,絕不是我們的目的。
廢話少說,接著看視頻吧,每個視頻都是以秒鐘計的,浪費不了你寶貴的時間,但是可能真的能救命!
↑上面這個視頻為什么火焰只在一個豎向的方向燃燒?當然是因為那里是樓梯間啊!否則,火從某一層是很難燒到樓上各層的。此時如果有人從樓上往下跑,當然就是往火坑里跳啊!
↑再看上面這一個視頻,此時躲在家里安全還是往下跑安全? 就不用再解釋了吧?煙囪效應(yīng)使火和煙從底樓到頂樓。
↑看看樓下著了火,一旦樓梯間的常閉式防火門處于敞開狀態(tài)( 有多少居民樓的常閉式防火門都關(guān)好了的?),是不是都是這樣一燒通天?往下跑是不是飛蛾撲火?
有人可能會說: 你那是跑慢了,我早點跑,搶在它還沒有燒上來的時間跑出去。
首先,火沒有燒大,你如何知道發(fā)生了火災(zāi)?其次,就算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了火災(zāi),除非你身處二樓樓梯口,否則跑下來仍然需要時間。給你15秒鐘如何?
來看下面這個12秒鐘的視頻,火焰上升了多少層樓?
↑ 12秒鐘,從6層就竄到了12層以上。12秒鐘,普通人能跑幾層樓?更何況等你發(fā)現(xiàn),可能整個大樓所有樓梯間都灌滿了煙火了。
也許你會認為那些樓梯間里有可燃物才會火光沖天,那么來看看沒有著火只灌煙的情況:
↑沒有火,濃煙一樣是從底樓到頂樓,煙囪效應(yīng)嘛!不要以為只有煙,捂著濕毛巾就能救命,要知道濃煙中的溫度可高達數(shù)百甚至上千度(上海消防研究所實驗數(shù)據(jù))。
而且濃煙中的一氧化碳毒氣絕不是濕毛巾能夠過濾的。因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分子直徑跟氧氣大小相等,濕毛巾根本無法過濾。如果真的能過濾一氧化碳,那就把自己捂死了。
繼續(xù)看視頻:
↑上面這是媒體報道的底樓著火,18樓聽從消防建議待在家里沒事、15樓盲目跑出去窒息死亡的新聞。
↑ 上面是廣東衛(wèi)視的報道,告訴我們一旦樓梯間過火、灌煙,盲目開門往下跑的悲劇:三樓的往下跑一家兩口遇難、二樓的關(guān)門待在家里獲救沒事。
下面是浙江消防總隊在2023年119宣傳日做的一個仿真逃生實驗:
↑ 給記者準備好了濕毛巾,結(jié)果還是沒法跑,熏得滿臉黢黑淚流滿面的記者知難而退,回到房間獲救。如果繼續(xù)往下跑,后果可想而知。
遭遇火災(zāi)是躲還是跑?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首先要冷靜下來分析判斷火情,門外、樓梯間有沒有火、有沒有煙、是輕煙還是濃煙?
一旦門外有火、有濃煙,就應(yīng)該立即關(guān)門堵煙、堅守待援,而不是捂著濕毛巾冒險沖入高溫、毒氣的樓梯間。
比如上面這種情況,身處1、2、3樓的人,當然可以向下跑;但是4樓的人根本就不能開門了。而5樓、6樓的人,如果時機還早,可以從右邊另一條逃生通道向下跑。
順便提一句:有人說,既然濕毛巾過濾不了一氧化碳,那我戴上專業(yè)的消防逃生面罩總可以吧?
不見得!因為你要找到它、揭開外盒不干膠包裝、取出來、撕開內(nèi)層真空包裝袋、拉開壓縮成一團的面罩、拔掉前后堵頭、戴在頭上、收緊頭帶……
這一系列操作,沒有經(jīng)過反復(fù)訓(xùn)練的人,30秒鐘根本不可能完成。而30秒鐘,你有嗎?回過頭去再看看開封那個12秒鐘的視頻吧。
總之,遭遇火災(zāi),沒有固定的求生方法,但有一個不變的原則:
躲火、避煙
火、煙在身邊,跑快點;火、煙在逃生路上,躲開它、別跟它們作對!
最后再看一個視頻,這是江蘇衛(wèi)視教育頻道約我做的一個專題,題目就是:躲火、避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