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報道港口區人民法院守護千里山海好風光故事)
山與海相擁,島與灣相映,廣西防城港市的濱海風光美麗又迷人。司法,為這風光添了一份堅實保障。
近年來,防城港市港口區人民法院圍繞從嚴辦案、修復治理、協同聯動、法治宣傳四個維度進行一體化建設,創新打造“四位一體”生態司法模式,以更強勁的司法力量守護山海好風光,筑牢了祖國南疆生態安全屏障。
生態好,才是真的好。2024年8月,港口區法院聯合港口區檢察院、港口區自然資源局在非法占用紅樹林林地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的案涉區域等開展“呵護紅樹林,守護海岸線”補植復綠示范活動,為海岸線增綠添彩,打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環境資源審判與生態修復完整閉環“最后一公里”。
這是“四位一體”中協同聯動的具體實踐,在此基礎上,港口區法院積極對接非訴糾紛解決機制,邀請相關部門、組織參與調解,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促進糾紛實質性化解,為環境資源糾紛解決提供多元選擇。
協同聯動之外,港口區法院也注重“自身”作為,以最嚴密法治守護最美的濱海風光。
“專門+專業”精準保護。環境資源審判是生態環境法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區法院持續踐行綠色司法理念,建立刑事、民事、行政環境資源審判案件“三合一”審理模式,健全“刑事打擊+公益訴訟”模式,將刑事制裁、民事賠償和生態補償等有機銜接,為生態環境多樣性撐起司法保障。2024年公正高效審理涉環境資源案件64件,其中2起涉環境資源案件入選《廣西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
“恢復+治理”立體保護。堅持懲治與修復并重,多探索實踐“異地復墾”“增殖放流”“認購碳匯”等生態修復方式,助推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港口區“海、邊、港”地域特點,將環境資源審判工作與臨港工業城市建設發展、海洋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發揮臨港工業巡回法庭作用,將三者有效相融合,助力綠色生態港口建設。
“教育+預防”源頭保護。深入貫徹落實普法和環保“兩個責任”,持續強化線上線下一體式宣傳,定期向公眾推送涉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典型案例,促進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重要節點開展增殖放流、紅樹林種植、法治宣傳等活動,傳遞環境司法理念,切實提升全民生態環境法治素養。依托“三官一律”“巡回法庭”等形式,圍繞“土地糾紛”“濫伐林木”“非法捕撈”等生活中常見問題,從法律角度為群眾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及時排查化解有關生態環境類矛盾糾紛隱患,引導人民群眾自覺守法,自覺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
司法強有力,收獲一片綠,造福一方人。2024年,港口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成績突出集體”。港口區人民法院將繼續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以強勁的司法力量,全力護航綠色發展、助推向海經濟,守護港城千里山海好風光。
來源:港口區法院
編輯:黃舒婷
責編:吳凰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