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花事
梅花
賞梅尋春正當時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眼下,梅花爭奇斗艷
正是賞梅好時節
“賞梅”是中國傳承千年的文化傳統。
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中寫道: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
杭州之西溪,皆產梅。”
中國四大梅園——南京梅花山梅園、
武漢東湖磨山梅園、無錫梅園、
上海淀山湖梅園,江蘇占了兩席。
除此之外,江蘇還有很多賞梅佳處,
讓我們開啟一場凜冬賞梅之旅。
江蘇賞梅去哪里?
一張地圖告訴你!
圖源:智繪江蘇
花期正當時
趕緊跟著方志君的腳步
出門踏青賞花吧~
南京梅花山
01
南京梅花山,仿若金陵城中的梅之圣殿,聲名遠揚。每逢花期,千枝萬朵梅花競相盛放,恰似緋云絳雪,灑落山間。穿梭梅林,馥郁梅香縈繞周身,仿若一步踏入仙境。
明孝陵神道旁的梅花,更是古韻悠長,古老石板路承載著歷史的轍印,與嬌艷梅朵相映成趣,打卡拍照,每一幀皆是穿越古今的絕美大片。此地植梅歷史可追溯至六朝,歲月悠悠,梅香如故,見證了無數朝代更迭,文人墨客多有吟誦,為其添了深厚文化底蘊。
圖源:南京鐘山風景區
無錫梅園
02
無錫梅園,背倚龍山,面朝太湖浩渺煙波。園內梅樹品種繁多,不乏百年古梅,枝干嶙峋,卻繁花灼灼。漫步其間,既賞梅之嫵媚,又品太湖山水靈秀,心曠神怡之感油然而生。梅園始建于上世紀初,是榮氏家族造福桑梓、傾心打造,歷經歲月沉淀,成為江南賞梅勝地,承載著實業興邦、美化家園的人文精神。
圖源:樂游無錫
徐州云龍湖景區
03
徐州云龍湖景區,梅花綻放時,湖光山色皆為其映襯。沿湖漫步,梅香絲絲入懷,賞徐州城湖光瀲滟、山色空蒙,愜意之感涌上心頭。徐州歷史悠久,云龍湖畔梅花在漢風古韻滋養下,別具豪邁與婉約并蓄之美。
圖源:徐州發布
常州紅梅公園
04
常州紅梅公園,以紅梅為名,盡顯主角風姿。紅梅如火、綠梅似玉、白梅若雪,交織輝映,湖畔、亭榭、山坡,處處皆成畫境。園內文筆塔高高矗立,作為賞梅天然背景,古樸莊重之氣撲面而來,引得市民游客紛至沓來,踏春尋芳。紅梅文化在常州源遠流長,古時文人常以紅梅入詩,為城市添一抹風雅底蘊。
圖源:常州宣傳
圖源:“中吳風雅頌”微信公眾號
圖源:“文旅常州”微信公眾號
蘇州香雪海
05
蘇州香雪海,單聞其名,便覺詩意滿溢,仿若夢幻之境。乾隆爺南巡時,亦沉醉于這片花海,多次流連。花期至時,梅林似海,繁花似錦,登上望湖亭,俯瞰那一片粉白,恰似雪落凡塵,風拂過,花瓣紛揚,如夢似幻,詩意無盡。自古人愛梅之風盛行,此地植梅賞梅傳統代代延續,承載著江南雅士的閑情逸趣。
圖源:蘇州發布
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
06
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山林清幽,梅綻其間,更添雅致。登山途中,幾株梅樹暗香幽浮,恰似山神饋贈的驚喜,為攀登之途添一抹悠然。登頂遠眺,山下梅花星點,與城市繁華相映成趣,盡顯煙火人間與自然野趣和諧共生。狼山自古為佛教圣地,梅花在梵音裊裊中綻放,別具空靈韻味。
圖源:南通文旅
連云港孔望山梅園
07
連云港孔望山梅園,梅花品類繁盛,各展風姿。開闊梅林便于游人親近花顏,山間野梅又藏幽趣,滿足眾人多元賞梅之盼。此地歷史底蘊深厚,相傳孔子曾登山望海,梅花生于斯,歲歲迎春,承載著千年文化傳承與自然生機。
圖源:連云港文廣旅官微
淮安清晏園
08
淮安清晏園,作為古典園林典范,園內梅花與亭臺樓閣、山水相依相偎,一步一景,盡顯江南園林婉約風姿。沿著回廊輕移蓮步,梅之嬌艷與園之典雅完美融合,仿若走入水墨丹青。淮安為淮揚文化發源地,清晏園里梅花承載著歷代文人雅趣、官宦情懷,見證著歲月變遷。
楊默攝于清晏園
鹽城梅花灣
09
鹽城梅花灣,梅園浩瀚,大片梅花盛放如粉色云霞傾落凡間。梅花季時,特色民俗活動熱鬧登場,賞梅、品俗兩不誤,盡享人間煙火。此地承載著沿海地域獨特民俗風情,梅與俗共繪春日繁景。
圖源:登瀛觀察
揚州瘦西湖
010
揚州瘦西湖,四季皆詩意流淌,梅花季更添旖旎風情。湖畔、橋畔、洲渚之上,梅花錯落點綴,乘船緩行,仿若穿梭梅林仙境,岸上梅影搖曳,水中波光瀲滟,人在畫中,如癡如醉。瘦西湖植梅賞梅傳統自古有之,文人雅士于此雅集,吟詩作畫,留下諸多墨寶,梅與湖共譜了一曲揚州風流。
圖源:揚州發布
鎮江寶塔山公園
011
鎮江寶塔山公園,梅林清幽,別具一格。梅花與古樸寶塔隔水相望,暖陽傾灑,沿著蜿蜒小徑徐行,梅香清幽,鳥鳴婉轉,仿若塵世紛擾皆拋諸腦后,唯余靜謐安然。此地相傳與佛緣頗深,梅花在古寺塔影下歲歲綻放,見證著悠悠禪意與人間煙火相融共生。
圖源:翡翠文藝963
圖源:京口發布
泰州梅園
012
泰州梅園,為緬懷京劇大師梅蘭芳而筑。園內梅花繽紛,更融入京劇臉譜、服飾等文化元素,賞梅間隙,品味京劇藝術之博大精深,文化芬芳與梅香共沁心脾。這里承載著對大師的敬仰,延續著戲曲文化血脈,讓梅之高潔與藝術之典雅交相輝映。
圖源:泰州發布
宿遷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
013
宿遷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春臨之際,梅園仿若童話幻境,五彩斑斕。各色梅花匯聚,周邊碧草如茵、森林蓊郁,親子同游于此,盡享春日戶外歡趣。此地曾為歷史上諸多文人游歷之地,梅花綻放歲歲迎新,延續著地域文化記憶。
圖源:宿遷文旅
花開爛漫、風光旖旎,
寶子們,花期不待人
收藏好這份江蘇賞梅地圖,
這個周末就出發吧!
來源:方志江蘇
編輯:朱振鑫
關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