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青島高新區第一家大型商場—世茂52+,終于找到接盤俠了。
果不其然,國資背景的青島紅投控股集團,站了出來,以3.0283億元拿下!
深陷債務危機,資金鏈斷裂的世茂,徹底撤出了高新區。
就在一個月之前,青島另一家知名商場—幸孚MALL,也是正式易主。
如果把時間放寬到2023、2024年,青島商業的變化可就太大了。
好多商場,被淘汰,黯然“變身”。
這里面,有樓市的影響,也有消費分化、電商沖擊等因素影響。
1、郊區首當其沖,非常慘烈!
地產行業的大變化,對商業領域也有直接影響。市場好的時候,好多房企,地產+商業,兩個板塊齊頭并進。
比如,萬達、新城、世茂、中建、龍湖等知名房企,都是如此。
在膠南,中建八局開發的中建錦繡城,非常出名。大型社區,配套商業,這個項目,中建八局賺了不少錢。
這里面的配套商業就是幸孚MALL,由中建旗下商業公司運營。
其實,這個商場,緊鄰地鐵口,周邊居住氛圍濃重,客流量一直還可以。但是,這兩年地產形勢不好,中建八局日子也不好過。
2024年底,中建八局轉讓其青島中建空港置業有限公司,同時把優質資產“幸孚MALL”也賣了。
顯然,這跟萬達甩賣萬達廣場,情況類似。變賣資產……
西海岸的市場其實非常大。融創茂、利群、永旺、吾悅廣場等,都是比較穩定的。
令人意外的是,位置不錯的海上嘉年華,卻成了倒下的那一個。
2015年,唐島灣畔的嘉年華澳樂購項目啟動開業。2020年8月,海上嘉華年被迫申請破產重整。2021年6月,西海岸當地某國企接盤,開始拯救海上嘉華年……
后來,2023年7月,青島海信廣場成了運營管理方,嘉年華?海信廣場橫空出世。
這個商場歷經磨難,有人說風水不好。總之,到今天,海上嘉年華還是不溫不火,并沒有真正崛起。
高新區的世茂52+,情況要更惡劣一些。世茂債務還不上,52+被強制拍賣了。
這家高新區最早的大型商場,早已被后來居上的覽秀城給卷趴下了。高空置率、店面頻繁更換……
深耕高新區十多年的世茂,就這么不體面地被離場了。
青島世茂52+商場(資料圖)
2、黃金地段,竟也掉隊
有人可能說,位置不好的商場,肯定被淘汰。
但是,也有不少位置絕佳的商場,最后走到了絕境。
比如,嶗山證大大拇指廣場、市南百盛廣場、李滄寶龍廣場等等。
2024年5月底,中山路百盛正式“易主”,接盤的是市南區國資公司青島海明城市發展,交易額為2.8億元。
中山路百盛1998年開業以來,可以說是承載了無數年輕一代的美好記憶。
現在,這所商場還在升級改造中,不知道哪天重新登場。
大拇指廣場呢,純屬是嶗山金家嶺金融商務區的“恥辱”。繁華的金家嶺,竟然還有陷入經營困境的商場,很難想象吧。
從2012年開業,大拇指廣場就沒真正立起來。運營方的規劃不合理、運營策略不善、停車進出不方便等等都是誘因。
前幾年,嶗山萬象匯、宜家崛起后,加上老牌的金獅廣場、利群金鼎,處于中間位置的大拇指廣場,徹底被顧客拋棄了。
接盤的是一家總部位于德州的企業。
反正到今天,大拇指廣場還沒有復蘇的動靜。
李滄寶龍廣場,實際上早已默默無聞,2023年被某公司買了下來,還是半死不活。
3、內外夾擊,不進則退!
青島近年來多個商場的易主、拍賣,反映了商業地產領域的大波動。很多行業,都有類似的變化。
首先,消費結構升級,兩極分化。
為數不多的幾家高端商業,客群穩定,年營業額節節攀升,比如市南海信廣場、萬象城。
剛需普通商場,淘汰率更高了。難以抵御電商和社區超市的價格沖擊,最終閉店或被家家悅等平價超市取代。
其次,電商沖擊與業態創新不足。
你有沒有在拼多多上買東西?有沒有通過抖音直播買東西?淘寶、京東呢?
電商分流核心消費,這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網上有一個觀點:商鋪死于電商沖擊。
電商崛起是外因。內因就是傳統商業模式滯后。部分商場因業態單一、設施老化,難以滿足年輕群體對社交、娛樂的多元化需求。
新興商業體(如山姆會員店)通過會員制倉儲、智能物聯等創新模式吸引消費者,傳統商場若不轉型則面臨淘汰。
眾所周知,市北歡樂濱海城新開工的山姆會員店,李滄落地的王府井商場,云谷板塊的吾悅廣場,將對青島商業格局有直接影響。
屆時,可能會有商場掉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