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心功能都恢復了卻以起搏器收場
撰文丨Albert
23歲小伙突發心跳驟停,病因成謎
患者,男,23歲,因發熱、嘔吐、腹瀉、頭暈等癥狀2天入院。
入院時查體顯示心率僅為31次/分。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伴寬大QRS波逸搏心律(圖1A)。超聲心動圖顯示左心室內徑正常,左室射血分數(LVEF)僅為35%,呈彌漫性低順應性(圖1B)。
圖1 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
急診評估考慮為急性心肌炎并發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收住重癥監護病房(ICU)。
住院后病情進展迅速?;颊吆芸斐霈F低血壓、外周循環衰竭及肺水腫所致的呼吸衰竭(圖2),給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去甲腎上腺素靜脈泵入等治療。同時植入臨時起搏器,起搏頻率80次/分。有創動脈頻譜分析儀監測顯示,患者心排血指數降低(2.3L/min),全身血管阻力增高,提示心源性休克。 多次血培養及病毒核酸檢測均陰性。
由于當時條件所限,未能及時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和心內膜活檢。好在患者很快對治療有了良好反應,3天后即撤機拔管、停用升壓藥,傳導阻滯仍持續存在但病情平穩。
圖2 胸部X線
然而,在入院第7天時,患者突發心臟驟停,心電圖顯示室顫,立即予以除顫后自主循環恢復??紤]病情反復無常的特點,為患者轉入有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機械循環輔助條件的三級醫院。
多學科協作“會診”
為進一步明確病因,患者入院后接受了冠脈造影和心內膜活檢檢查。其中冠狀動脈造影排除了冠狀動脈異常。心內膜活檢病理提示心肌組織水腫,中度炎癥細胞浸潤,以單核細胞和多形核細胞為主,散在嗜酸性粒細胞,未見肉芽腫和巨細胞,亦不符合嗜酸性心肌炎的診斷(圖3A-D)。
圖3 心內膜活檢
隨著對癥治療,患者病情逐漸好轉,心功能顯著改善,LVEF恢復正常。盡管房室傳導阻滯仍持續存在,但患者對此耐受良好,NT-proBNP和肌鈣蛋白也持續下降。因此,臨時起搏器被撤除。
為進一步明確病因和判斷預后,在患者病情穩定后行心臟磁共振(CMR)檢查。結果顯示心肌組織廣泛水腫,T1和T2信號普遍增高,尤其在心室間隔和前壁最為明顯,并伴有彌漫性的心肌內膜下晚期釓增強,診斷為近期心肌炎表現(圖4)。
圖4 心臟磁共振
病毒學檢查提示曾感染過EB病毒,萊姆病和HIV篩查陰性。心內膜活檢組織RT-PCR檢測到EB病毒DNA,但原位雜交未檢出EB病毒RNA。
診斷呼之欲出,答案究竟是不是你想的那樣?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鏈接打開第一篇文章即可查看答案分析~
小結:每一步都挺兇險
這位23歲患者經積極搶救和對癥支持治療后,心功能在短期內恢復良好,但傳導阻滯持續存在,最終植入左束支起搏永久起搏器,對這類比較緊急的患者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幾個值得借鑒的要點:
1. 病情兇險,并發心源性休克、室顫等危及生命的情況,需要重癥監護和機械循環支持。
2. 出現少見的持續性房室傳導阻滯,CMR檢查發現廣泛心室間隔水腫和纖維化與之相符。對于此類需要頻繁起搏的患者,選擇左束支起搏可獲得更生理性的心室激動順序。
3. 完善病因學檢查,包括心內膜活檢、病毒學檢查等,有助于明確病因,指導免疫抑制治療等。
4. 醫療團隊根據患者病情和檢查結果的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并制定出院后管理計劃,體現了個體化診療理念。
參考文獻:
[1]Lima MR, Custódio P, Tralh?o A, Trabulo M. Case report: acute myocarditis complicated with persistent complete heart block: a clinical dilemma when myocardial inflammation remain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 Case Reports. 2024;8:ytae152.
責任編輯: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