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沒有錄音
看圖閱讀體驗更好
我好不想上班啊,更不想帶娃~ 如果在上班和帶娃之間非要選一個,那我寧愿上班。 上班至少還能掙錢,帶娃又燒錢又陪笑,還要顧著娃身心到底愉悅么?假期進步了嗎?玩瘋了上學跟不上了咋整……
這是最近我朋友和我的吐槽,多少人有同感?♂?
哎,既然老母親是這個心思,那娃也沒兩樣啊!假期快過完了,玩還沒玩夠,更不想上學……
還能咋辦?只能拎出我的遛娃絕招了。
要玩好,又要能把心思往學習這邊調整,又不花太多錢,還得老母親也能跟著樂呵一下,卻不至于累死……
就數這個了——逛博物館!
我知道有人要開始罵我了,“博物館還用你說啊,看來看去不就老三樣?”
哈哈哈,你們可以說我偷懶,但各大博物館的策展人就真的委屈死了。為了讓更多人喜歡來博物館里逛一逛,他們每天都在挖空心思整花活啊。
我隨便給大家舉個例子:
喏,上海博物館今年春節期間策劃的靈影仙蹤(還上了東方衛視的春晚呢)
圖源@上海博物館
湖南博物院里的美育課
圖源@湖南博物院
浙江自然博物院的博物館奇妙夜
圖源@浙江自然博物院
還有南京博物館的文化市集
圖源@博物南京
蘇州狀元博物館的沉浸式戲劇
圖源:小紅書@瑪卡巴卡/椰椰曳搖
除了博物館,每個城市都有的紀念館、藝術中心、畫廊……也都在倒騰各種特色展和活動,逛不完,真的逛不完~
你問我是怎么知道的?嘿嘿,真沒有內幕,我獲取各類活動資訊的方法,就是靠app。
周末不知道怎么安排娃的時候,打開這三個APP↓,按城市搜索自己附近的活動,馬上就有思路了。
先上個大合照,功能各有不同,可以搭配著用哦
1
豆瓣同城
優點:活動大而全,很多小城市也適用
缺點:因為活動比較雜,需要甄別一下
這是我用得最多的,因為相對來說,它的資訊觸手比較靈活,對小城市也很友好(不像很多展訊類APP,通常都是一線大城市的信息多一些,小城市幾乎就沒有推薦。)
比如,我隨便搜一個慶陽的
活動內容和類目也是它最豐富。除了展覽,也有戲劇、演唱會、音樂會、親子類、線下聚會/課程、講座、旅行等等,大人小孩的需求都能一站式滿足。
進入豆瓣APP,點進主頁下方的「書影音」頁面,選擇右上角的「同城」,就可以進入頁面了(如果你用的是豆瓣網頁,可以直接在主頁找到「同城」)。定位自己所在的城市,下面會按照類別推薦各種活動,大家可以試試看。
信息廣的另一面,就是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尤其是聚會講座類的,有可能是商家營銷套路,大家最好多了解篩選后,再做決定。
比如你在豆瓣上找到了,再到小紅書看看口碑。
2
iMuseum
優點:全球展訊一站式囊括,展覽指南非常詳細,還可定制計劃
缺點:小城市的博物館,沒有精確覆蓋
iMuseum是比較專業的展訊APP了。覆蓋面非常廣,不僅有國內熱門城市的博物館,還有亞洲、歐洲、美洲等其他國家的展訊。
部分截圖,左右滑動查看
哪怕你此刻正在國外旅行,也可以通過點擊APP頁面底部的「同城」,獲得所在地的一手展訊。
展訊信息里,還備注了門票費用、排隊時間、所需證件、注意事項等等,點開地圖還可直接導航,簡直貼心到家了!
而且詳情也做的非常好哦,是真的很認真在介紹展覽!
包括主題啊,展覽背景啊,作品簡介,部分展品還有高清大圖可以直接看,做個快速了解和展前預習,完全夠用了。
我的習慣是,在同城中點擊「即將結束」這一欄,就不容易錯過一些時間比較緊的展。
首頁雖是世界資訊頁面,但也非常值得一看。會有比較實用的展覽相關文章,比如,年度展覽盤點、如何看展、還有著名展品的動態等等,對小白特別友好。
這個APP還有個我特別喜歡的亮點,就是可以制定計劃,點擊左下角「我想去」,就可以選擇一個日期了,設置好后,它就會自動進入App中「我的計劃」里,(蘋果的話,還可以選擇同步到日歷中),非常適合用來定制以后周末的看展計劃。
設置好日期之后,就會出現在「我的計劃」中
3
優點:快速發現熱門展,還能看到真實的“買家秀”和看展攻略
缺點:參觀者的發布有時間差,不是第一手展訊
喜歡玩小紅書的朋友應該知道,小紅書主頁也有個類似“同城”的頁面,基本上也能給到附近的活動和攻略。
點擊「附近」,就可以看到你所在的城市信息,還有頁面顯示的不是「附近」,直接是你的城市名稱,點進去也是一樣的
我給大家一個小tip,就是搜關鍵詞「城市 看展」,跳出來的頁面置頂位置就會有一個「城市artWalk看展合集」
這里主要是當地的博物館信息,可以選你想去的博物館,里面會有所有相關筆記推送,和去過的朋友的留言互動。
如果沒有專門的目的地,可以不用點進合集,直接在搜索出來的頁面里看,也能迅速找到當地最近的熱門展,可以提前看一看大家分享的現場照片,確認是不是自己想去的展。
小紅書上也常有熱心觀眾分享自己鮮活熱乎的觀展經驗,正好可以用來做功課。
但因為不是第一手資訊,有的展可能已經結束了,看到喜歡的一定記得問一問,或者搜一下是否還在展出中。
很多家長不是找不到資源,而是覺得自己也看不懂,就放棄了帶娃去看展的機會。
但其實……大家都差不多哈哈。咱們不懂,還有場館的解說員會懂,館里的解說機會懂。
我倒覺得“看懂了多少”不是多要緊的事兒,最重要的,反而是“體驗”。
有時候你覺得一個展品很美,但說不上來為什么,不用懷疑,這就是你的審美在共振啊!
哪怕你和孩子看完了這些,仍覺得無聊,那也不虧,因為“逛博物館的無聊”和“刷手機的無聊”,肯定是不一樣的,就當體驗不同的無聊好了。
當然我們都是希望孩子們能夠更喜歡逛博物館的,下面也給大家分享幾個“不累媽但能讓體驗大大加分”的小節目。
#1
用讀故事的方式看展
也是常有朋友會問的,看展前,我是不是得做些功課啊?
我的回答是——你樂意當然更好,但也不是必須。
我們要相信,策展人在最初設計的時候,就不是為了只給專家看的,更多是為了給我們看啊!
他反而是那個想方設法要把這個展變成一個故事,講給你聽的人。
比如展覽都會有一個主題,有的還會拆分成一個個小主題,就寫在展廳的前言墻上,這些內容,是不是很多人從來沒有停留過?
圖為@上海自然博物館
這其實就是一個故事的脈絡啊,帶娃逛展的時候,讀一讀,聊一聊,就能把走馬觀花式散裝看文物,變成一個我在聽文物講故事的旅程。
畫展也一樣,通常會圍繞一個主題,一個時期藝術家的作品和基本概念展開,進展覽的時候,記得拿一份導覽手冊給孩子讀一讀。
有朋友說“不怕娃看不懂,就怕娃說展品特別丑”,其實也不打緊,尊重娃的感受,藝術欣賞本就是千人千面的,任何理解都是一種可能。
它也許不美,但至少也是有意思的。不如就聊一聊,“哇,你覺得哪里丑啊?”“他給你什么感覺”“媽媽也覺得,這幅畫一下就讓我聯想到了……”
不是就有了更多的故事了么?
#2
在展館里挖呀挖呀挖
不開玩笑,博物館里是真好玩!這就是一個大型的尋寶地圖啊(當然,前提是和孩子約法三章,在展廳內不要大聲喧嘩,奔跑,觸摸展品)!
小D小的時候,為了激勵她探索,我會提前準備一張任務清單,主題可以不同,比如每個展館都會有自己的鎮館之寶,有趣的展品,或者主題故事,可以先從網上看看展覽介紹。
然后可以選擇打印一些細節,比如展品的照片、名稱、某一個特殊紋飾、輪廓圖、或者相關故事,讓孩子根據線索找一找,孩子尋寶的過程中就也學會了觀察。
也可以上小紅書搜索感興趣的博物館,會有很多現成的尋寶圖鑒可以參考
圖源:小紅書截圖
@好好吃飯/胤喬一是個小孩兒呀
喜歡做手賬的小朋友,那更好了,鼓勵他們做一本自己的“藏寶書”:
每次逛博物館時,帶上馬克筆和手賬本,看到喜歡的畫一畫,有些展還常常會有蓋章活動,直接蓋到自己的手賬本上,一年玩下來,滿滿當當畫上一本,成就感也滿滿的!
#3
收集模仿圖冊,讓藝術活起來
戲份十足愛模仿的娃,還可以試試與各種展品、畫作、模型合照。
當然不是打卡比“耶”啦。思路打開,咱就是展品的一部分。
比如,模仿畫中人物動作,假裝和雕塑互動,和展品無聲對話,這就是對藝術的二創啊,相信孩子們的腦洞,一定會讓你眼前一亮~~(當然前提還是再三申明不要觸碰展品哦!)
圖源@網絡
每去過一個地方,找到孩子感興趣的元素,都可以像這樣拍照留念,還可以搜集成畫冊,將來拿出來翻翻也特別有意思。
#4
搜集文創周邊,把館藏帶回家
對孩子們來說,有時候玻璃展柜里的老物件再精美,都沒有文創店里它們的“復制件”來的吸引人。
好在如今的博物館文創周邊,是真值得專程為它跑一趟的(尤其是有些珍藏款在線上都買不到)。
什么書簽、冰箱貼、玩偶掛件、帆布袋,杯墊,膠帶紙,每一件都是兼具了美觀和實用,買了也絕對不會是美麗廢物,還顯得你特別有文化(嘿嘿)!
比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萬善正覺殿天宮藻井冰箱貼,還真的設計了好幾層(可拆分組裝),每一層都是按照藻井的真實結構設計的。
圖源:小紅書@到處游走的晶晶
比如,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不僅周邊設計得有模有樣的,娃還能自己開出寶物
圖源:河南博物院
還有蘇州博物館的建筑密碼立體書,一翻開,蘇州博物館就躍然紙上了!
圖源:蘇州博物館
當然逛展的時候,先給孩子一個小任務,“除非你能說得上來這些寶貝,咱們才買哦。”
帶著收獲“寶物”的期待去,保管娃看得比誰都認真!
小紅書上就有小朋友靠逛博物館攢下了一冰箱的“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直接在家開個了展~
還有個好處就是,日常生活中一打眼看到,娃也會立馬想起,“哦。這是我在哪個博物館里買的鎮館之寶!”,去得多了,全國大小博物館的館藏就都能如數家珍了~
貼一黑板相框,做成家居裝飾也很不錯呢
圖源:小紅書@Konoe
怎么樣,有了這份保姆級逛展攻略,咱們周末遛娃是不是又多了些好去處?
我們總是說玩中學,其實要把“純玩”頻道直接硬切換到“純學”頻道,本來就是不舒服的,所以在最后幾天,用逛博物館這一類知識濃度比較高的玩法,再帶回幾個非常漂亮的文創紀念品,就是一個寒假結尾很棒的儀式感了。
記得轉發給你的觀展搭子,帶上幾個娃一起,抓住寒假的尾巴,咱們邊玩邊收心吧~
另外,《大J研究所》已經第97期了,里面有不少片單、聽單、親子小游戲,記得也去看看哦。
搜索歷史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