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初,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進行到白熱化階段,炮鳴聲不絕于耳,朝鮮半島上的烽煙遮天蔽日。
就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時任志愿軍司令員的彭德懷眉頭緊鎖,凌厲的目光緊緊盯著面前的作戰地圖。
不知過了多久,他像是下定決定一般,突然扭頭對身旁的鄧華說道:“這里由你坐鎮指揮,我要到漢江走一趟!”
話音落下,鄧華怔在了原地。
那個時候,鄧華擔任志愿軍副司令員、兼13兵團司令員,作為從革命年代一路拼殺過來的老將,他的軍事能力是令人放心的。
然而,彭德懷如此急迫地想要離開志司,匆匆趕往位于“三八線”附近的漢江戰場,這是令人始料未及的。
要知道,彼時敵我雙方均在此地投入了大量兵力,拉鋸戰已經持續了近十天,形勢十分膠著。
彭德懷作為志愿軍的最高指揮官,此番舉動可以說是以身犯險。
鄧華本想再勸說幾句,但看到對方堅定的面龐,話到嘴邊又硬生生咽了回去,只能默默地點了點頭。
當彭德懷帶著幾名隨從、驅車趕到漢江北岸時,映入眼簾的場景令他本就緊蹙的眉頭更深了。
戰斗仍在繼續,漫山遍野全都是未來得及收殮的戰士遺體,隨處可見的彈殼堆成一個又一個小山包,炮火的隆隆聲響徹云霄。
彭德懷邁著步子走向岸邊、心事重重。
因為他清楚地記得,在戰斗開始之前,他只把曾澤生的第50軍部署在了漢江西線陣地,滿打滿算也只不過3萬5千余人。
而敵人的兵力,遠遠超過20萬!
如此懸殊的情況下,50軍的將士們仍然頂著巨大的壓力,死死守住了南岸陣地,這的確是令人嘆服的。
然而,看著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們,彭德懷的心中卻生起一股無名之火。
他深吸了幾口氣,猛地對一旁的隨從喊道:“快,把曾澤生叫過來,馬上!”
得到首長的命令,這名隨從不敢耽擱,沒一會兒的功夫就把曾澤生拉了過來。
剛一見面,彭德懷就看到他滿身泥巴,額頭、臉頰、手背上還粘著早已風干的殷紅鮮血。
很顯然,即使他是第50軍軍長,在此次戰斗中也是吃盡了苦頭。
可彭德懷卻并沒有因為曾澤生狼狽的模樣而心軟,反倒是惡狠狠地指著他呵斥道:“說,為什么隱瞞軍情?我要撤你的職!”
聞聽此言,曾澤生明顯一愣,但很快便毫不畏懼地頂了上去。
“不蒸饅頭爭口氣,現如今,我和弟兄們終于能抬起頭來做人了!”
那么在此次漢江戰斗中,彭老總為何如此動怒?曾澤生又隱瞞了什么軍情?事后究竟又發生了什么?
而他最后所說的那句“抬起頭來做人”,又有怎樣的深意呢?
原來,曾澤生的革命道路,可以用“半路出家”這個詞來形容。
1902年的秋天,曾澤生出生于云南省永善縣大興鎮的一個地主家庭。
在他兒時的記憶中,自己從小就是眾星捧月般的存在。
家中曾有上百畝良田、二十多名仆人,對于這位小少爺,仆人們自然使出渾身解數逗他開心。
也正因如此,曾澤生的前二十年光陰過得無憂無慮,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紙醉金迷。
然而,時間來到1922年,當時的他剛滿20歲,家中突然遭遇變故,執掌家族大權的父親病逝了。
很快,虎視眈眈的族人、宗親們便將偌大的家產瓜分得干干凈凈。
為了徹底占住這些不義之財,他們還故意找了個借口,狠心地將曾澤生踢出了家門。
那個時候,曾澤生身無分文,只能走街串巷地靠討飯填飽肚子,晚上則找個橋洞、或是墻角旮旯和衣而眠,真真切切地體會了一番世態炎涼。
這天,曾澤生像往常一樣端著個破碗跪在街頭,如喪家之犬一般乞求著過往的路人。
“大爺,行行好給口吃的吧,行行好吧……”
一連過了幾個時辰,他的破碗中仍舊空空蕩蕩,得到的只有無盡的譏笑和嘲諷。
“呦,我認得他!”
突然,一個人影竄了出來,指著蓬頭垢面的曾澤生、戲謔地朝眾人說道:“這不是曾家的大公子嘛!”
“想當初可是前呼后擁,飯桌上擺的都是滿漢全席,這才幾年光景,怎么連塊白面饅頭都討不到了?”
話音落下,緊隨而來的便是一陣哄堂大笑。
這一番嘲諷,無疑深深刺痛了曾澤生柔弱的心。
他猛地站起,雖然胸膛早已燃起熊熊烈火,卻也只是羞紅著臉,咬牙切齒卻說不出一個反駁的字眼,只能擠過人群落荒而逃。
他想不明白,自己沒有做過任何壞事,為何身邊的人總是要視自己為仇人?
難道只是因為自己軟弱可欺嗎?
這一刻,曾澤生在心中暗下決心,日后一定要出人頭地,再也不受任何人的冷眼和奚落。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街頭看到了滇軍招收新兵的布告。
他已經兩天滴米未進了,再這樣下去遲早餓死,若真是能夠順利參軍,說不定還有一條活路。
于是,曾澤生心一橫,便來到招兵辦報了名,最終如愿被編入滇軍的機關槍第7大隊。
曾澤生早年間讀過一些書,憑借著肚子里積攢的墨水,和在軍隊中出色的表現,他很快就得到了滇軍首領唐繼堯的賞識,并破格讓他進入云南講武堂學習。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之后,唐繼堯為了維護自己在云南地區的勢力,竟與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勾結,這讓曾澤生大失所望,最終選擇離他而去。
脫離了滇軍,曾澤生加入了北伐軍,并在第20師教導團內擔任連長,后來更是得到了進入黃埔軍校學習的機會。
抗日戰爭爆發之后,他任國民黨第60軍184師1085團團長,先后參加了臺兒莊戰役、武漢保衛戰、崇陽戰役、南昌會戰、長沙會戰。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時,他還跟隨滇南邊區總司令盧漢奔赴越南接受日寇投降。
隨著抗日戰爭結束,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野心逐漸顯露,他們開始暗中糾集部隊,準備對解放區發起突然襲擊。
當時,曾澤生剛剛被升任為第60軍軍長,便被蔣介石緊急調到了東北,并最終在遼寧鞍山布防。
1946年5月30日,前線傳來了一個令他猝不及防的消息:手下的184師師長潘朔端率部起義了。
起初,曾澤生是不愿相信的,畢竟那時候反動派在兵力、經濟、以及國際支持上都有極大的優勢。
但接連幾天都無法與184師取得聯系,曾澤生才不得不接受了這個現實。
在之后的兩年時間里,曾澤生多次與東北民主聯軍交手,均以失敗而告終,這才讓他幡然醒悟,原來這一切都是民心所向。
于是在1948年3月,也就是東北民主聯軍解放四平之后,曾澤生便開始與共產黨人暗中取得聯系,并在不久之后的10月17日選擇起義。
國民黨第60軍起義之后,長春和平解放,這支部隊也在1949年解放軍整編時,改番號為東北野戰軍第50軍,軍長仍由曾澤生擔任。
1950年6月,朝鮮半島烽煙再起,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派兵入侵朝鮮,并企圖將戰火引向我國的東北邊境、鴨綠江邊。
對于美國的陰謀,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央軍委認為必須給予當頭一擊。
為了保衛邊境安全、同時也幫助朝鮮同胞抵御侵略,毛主席下達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命令。
1950年10月25日夜晚,彭德懷親率由四個軍組成的志愿軍先頭部隊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曾澤生的第50軍便是其中之一。
能夠參加抗美援朝,這對于曾澤生而言是個機會。
畢竟在先前的20多年時間里,他一直處于國民黨陣營中,雖然起義有功,但除此之外卻也沒有其他的建樹,所以免不得會有一些流言蜚語。
而在他率部起義后不久,解放戰爭便臨近尾聲,不久后新中國便成立了,更是沒有大的戰役可打、也就缺少證明自己的機會。
現如今,赴朝參戰便是曾澤生夢寐以求的那個機會。
在第一次戰役中,他率領部隊與英軍第27旅打了一場遭遇戰。
雖然打得敵人節節后退,但英軍機動性強,見戰場形勢不利便乘車逃竄,志愿軍第50軍的將士們緊趕慢趕,卻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敵人逃出包圍圈。
第二次戰役爆發后,50軍再次與英軍第27旅、以及美軍第24師相遇,他們與朝鮮人民軍通力配合,最終將敵人趕到了“三八線”以南。
而在第三次戰役中,50軍冒著敵人的密集炮火,全殲英國皇家重坦克中隊,這可以稱得上是傲人的戰績。
而這個時候,軍中仍然有些個別的聲音,認為曾澤生只是沾了志司首長指揮得當的光。
正因如此,曾澤生才痛下決心,一定要在下一次戰役中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沒等太長時間,機會終于來了,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打響了。
那個時候,美軍的最高指揮官已經換成了李奇微。
他通過鉆研前幾次戰役,有了一個重大發現。
大多數情況下,志愿軍總是在夜間發起進攻,并且每一輪進攻都保持在8天時間左右。
這不禁讓他大膽地猜測到,志愿軍選擇夜間進攻,正是因為白天缺乏空中支援;而且志愿軍的后勤補給供應不上,每次補給最多只能維持前線戰士們8天的日常所需。
李奇微根據這個推測制定了新的戰術,那就是盡量不與志愿軍正面交火,拖延時間。
這個方法也的確奏效了,原本處于劣勢的美軍、竟很快穩住了陣腳。
反觀志愿軍這邊,由于糧食短缺,彭德懷也決定暫緩攻勢、讓部隊原地休整。
然而中央軍委卻認為,眼下并不是休戰的好時機,因為敵人還沒有被徹底打痛,談判時他們還會討價還價。
于是,彭德懷根據中央軍委的建議,決定發起第四次戰役,并特意安排50軍在漢江南岸布防。
就在50軍的戰士們剛剛構筑好防御工事時,敵人就對漢江南岸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200多架飛機在這片不足40公里的地區不斷盤旋,一枚枚凝固汽油彈如雨點般落下,瞬間化作一片火海。
緊接著,敵人近百輛坦克傾巢出動。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曾澤生毫不畏懼,縱身跳進戰壕中、和戰士們一起并肩作戰。
這場漢江之戰,其慘烈程度是超乎人們想象的。
曾澤生率領50軍戰士們在此地苦苦支撐了50多個日夜,打退了敵人160多次進攻,付出了半數的巨大傷亡代價。
而在這期間,他沒有萌生過哪怕一絲退意,更沒有主動給志司打電話訴苦、要增援,只是咬緊牙關,盡全力守衛著陣地。
等到彭德懷得知了詳細情況,并急匆匆趕到漢江陣地時,這里宛如人間煉獄!
看著犧牲將士們的遺體,以及躺在后方簡易帳篷里面容痛苦的重傷員,這位老將軍心如刀割。
見到曾澤生的那一刻,彭德懷再也抑制不住心頭的怒火,質問道:“為什么隱瞞軍情?”
哪怕他給志司打個電話,哪怕發一封電報,提一句需要增援,彭德懷便會毫不猶豫地派部隊趕到漢江陣地接應他。
然而,這過去的50多天時間里,曾澤生硬是沒有提一個字。
看到彭老總惱怒的模樣,曾澤生眼眶泛紅,用盡全身力氣喊道:“我和弟兄們終于能抬起頭來做人了!”
雖然他的聲音很大,但彭老總分明能夠聽出,那歇斯底里嗓音中夾雜的幾絲哭腔。
此時,彭老總才終于明白曾澤生的良苦用心。
他和他手下的第50軍戰士們,迫切地需要一場硬仗來證明自己。
很顯然,經過這場漢江之戰后,他們的夢想終于實現了。
想到這里,彭德懷長嘆了一口氣,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而幾個晝夜沒合眼的曾澤生再也支持不住,一個踉蹌跌倒在地、昏迷了過去。
考慮到50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彭德懷最終決定將他們撤到漢江北岸休整。
等曾澤生蘇醒后,彭德懷趕忙給他發去一封電報:
“第50軍在漢江戰場打得好,我給你補兵,還要給你們每人換套新軍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