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公司在周二的發布會上表示,預計今年3月結束的財年,本田全球摩托車銷量將達到2020萬輛,占全球摩托車市場份額的40%左右。去年本田的兩輪車業務營業利潤約為36億美元,較五年前增長近14%,而本田的目標是最終占領包括電動兩輪車在內的50%市場份額,在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以及巴西等“全球南方”地區以及中美洲其他國家的增長將是主要動力。不過,本田并未給出實現這一愿望的具體時間框架。
雖然本田全球銷量與我國摩托車生產企業總銷量相當,但是,本田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的產銷量總和卻無法在中國市場銷量排第一。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國有著自己的摩托車民族工業,而且,得益于我國的消費規模,導致我國的摩托車制造成本快速降低,加上早期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日系品牌產品被大規模仿制,也正因如此,本田在我國合資企業的技術投入方面謹小慎微,直接導致本田合資企業在技術上與國產品牌并沒有拉開差距,到目前為止,本田也只投給合資企業200排量以下的產品生產技術。250-400排量的產品雖然也在國內合資企業生產,但在核心技術方面,還是被本田牢牢地把控著。
其次,本田始終控制著中國摩托車高端市場,本想等整個中國摩托車消費升級后,本田獨占鰲頭,畢竟控制著高端就是控制著未來,可誰知中國主要的大中城市禁摩,讓高端摩托車的需求一直被壓制,而農村市場又不是本田的強項。同時,禁摩后,中國的電動摩托車行業野蠻成長起來,直接將低端摩托車市場擠壓的七零八落,加上中國發展太快了,2015年以后,中國農村市場都直接進入了小汽車時代,太多交通工具的選擇,讓摩托車直接被邊緣化。
現在本田摩托在中國市場的境況是:受禁摩和經濟形勢影響,高端市場有限。中端市場被國產中大排生產企業擠壓,低端被大長江擠壓,電動車屢敗屢戰,一直形成不了氣候。我們不懷疑本田在全球其他市場的2030年電動摩托車產銷計劃,但本田在中國市場的摩托電動化稱霸的雄心幾乎都沒有!
最后,我們不否認本田的技術積累和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但本田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真的需要檢討,怎樣適應一個禁摩的、代步工具多樣化的中國市場,是本田及合資企業需要研究的話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