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于我個人淺薄經歷經驗所限,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對監聽耳機這個品類的認知,都停留在聲音特別素,非常干,甚至有的連低頻量感都控制的極為“不過癮”,更別提還有以“干冷硬薄刺”為美的型號存在。但不得不說,初接觸此類監聽耳機的時候,我是有被這種與眾不同的聲音風格以及刺激的素質感所吸引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聽來聽去,最終又會回歸聆聽或者欣賞音樂的需求之上,而非再把監聽耳機尊奉為標尺規范,拿它們去給歌曲挑刺,尋找隱藏在細枝末節當中的弱音呈現。自然地,監聽耳機這個品類也就逐漸淡出我的視野,直到有機會接觸到Ultrasone極致,這家原產德國的廠牌,確實是顛覆了我對監聽的認知。
其可稱傳奇的Signature系列,在聲音本底追求正確,細節追求豐富的同時,亦不改變調音染色取向,擁有耐聽悅耳效果。明顯有別于要么鋒利如刀,要么平淡如水的其他同品類耳機的聆聽體驗,怎奈初接觸,我實在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擁有一支極致的監聽耳機。多年后的今天,終于有機會得以如愿深度體驗一番……
今天的主角Signature Master MKII,俗稱“金簽名”,是最經典的旗艦型號Signature Pro的升級換代款Signature Master的續作更新,配置了更多最新的極致自家音頻技術,以及對外觀有些調整。一經發布就在VGP拿了個金賞,足見口碑應該是經得起考驗,起碼不用擔心大廠給你來個“狗尾續貂”褻瀆經典。
初上手開箱就是簡單牛皮紙盒加皮質硬殼收納包的組合,相當簡約,開盒內見本體,以及四條附送耳機線,三條材質看似相同,但規格不同的原線,分別對應3.5mm、6.35mm單端以及4.4mm平衡接口輸出,額外還有一條銀色細線,帶有麥克風及線控按鈕,聽起來材質似乎稍有不同,猜測是鍍銀混編材質?
耳機本體設計還是一如既往的家族風格,雖然主體部分多有塑料件,但并無非常明顯的廉價感,這點你在時下非常熱門的那款大廠續作上就能看到問題,塑料件的合模線甚至都有細微瑕疵,可以說是純純干活用的不拘小節制作。相比之下,Signature Master MKII的做工就要精致不少,尤其面板的金屬材質金色浮雕logo設計,相當有質感,美觀度也是符合我的審美,黑金搭配,相當吸睛。
佩戴部分,Signature Master MKII采用美利奴山羊皮作頭戴耳罩部分的軟包材料,實際佩戴起來,耳罩的包覆感是不錯的,透氣性也還行,被動隔音效果不錯。頭梁伸縮調節到適宜的刻度,佩戴起來雖然比較有約束力,但也談不上特別夾頭,長時間佩戴的話,也能夠接受,不過確實相比其他頭戴耳機,佩戴算是緊的。
聲音部分,Signature Master MKII作為最新旗艦款,采用40mm Mylar鍍鈦振膜設計,98dB靈敏度,頻響可達6Hz~42kHz,這個范圍的上下限,在動圈耳機品類中,應該可以算是非常不錯的表現了,特別針對極低頻細節的捕捉,更是有獨到之處。此外,技術方面,Signature Master MKII搭載品牌專有S-Logic3以及ULE科技,前者是極致為追求自然環繞聲再現而設計的專有技術,通過調整耳機單元的位置角度,同時新增六角形開口和DDF雙導流鰭的物理調音手段,在耳機腔內進行預處理,將中高頻“壓縮”、中低頻均勻“引導”,以追求保證真實質感與豐富細節的同時,仍可借由聲場三維立體感的著重提升,來緩解傳統監聽耳機“枯燥不好聽”的痛點,以實現開頭我說的“正確且好聽”的聲音呈現。其實通過調整耳機單元擺放角度,以求與耳朵形成科學傳導通路的方式并不少見,但通過調整出音口并增加類似于音響擴散板之類的DDF雙導流鰭的設計,調整混響效果,且不影響動圈單元本體振膜發聲效果的物理EQ還是挺有意思的。另外的ULE超電磁輻射隔離在我看來則是考慮到工作用途的監聽耳機長期佩戴的工況,通過使用名為“高導磁合金”的特殊戰用金屬,阻擋單元轉換電波到聲波時產生的低頻磁場輻射,設計阻擋高達約98%,以確保長時間聆聽的健康保障,可能這些細節也是國外大廠會比較關注的,可能無關聲音效果,但也相當重要。
具體的聲音主觀聽感表現部分,Signature能成為傳奇,一方面是其聲音效果確實在監聽耳機里屬于相當出色的水準,而其搭配的便利性也是在十幾年前那個技術發展尚不如今的時代里,相當有口皆碑的存在。而今配合強釹磁鐵及振膜材料發展,Signature Master MKII的易驅動程度,也依然保持經典傳承。日常接駁手機小尾巴輸出聆聽,亦可獲得不錯效果,在小尾巴可以提供豐富信息量輸出的前提下,對于推力的要求個人感覺并不算太高,即在推力不夠強輸出的前提下,也不會出惡聲,而且聲音的形態沒有明顯缺陷,細節解析仍然可以精準表現。當然,倘若你給它上臺機充分驅動,則也有非常大的潛力可挖,其沒有明顯調音染色取向的音色設計,是作為監聽耳機的基本要求,同時也對于欣賞聆聽搭配器材有著先天優勢,也即你可通過接駁不同冷暖風格設備來簡便獲得適合自己的聽感。于我個人而言,兼顧便攜與驅動程度的選擇,我使用最近比較常用的山靈M5 Ultra播放器的平衡口輸出來作為日常聆聽使用,原因是在對比3.5mm單端線和多媒體細線之后,這兩者的聲音,前者更為凝聚集中,而后者上盤稍有提亮低頻有些減量,基于我個人的聽感審美而言,都不如4.4mm平衡線的聲音更加均衡自然,綜合全面。此外,Signature Master MKII的4.4mm平衡輸出是經過特別優化的,旨在設計為兼顧細節刻畫、密度質感呈現與聲場的通透自然表現,雖然作為封閉式耳機,但實際聆聽效果,聲場表現也確實不輸開放式耳機。
具體來看,低頻部分的能量感是非常扎實緊致的,量感夠用,不會特別的少,雖然混響收放是敏捷快速毫不拖沓的,但也不會特別的干癟,低頻的質感是非常的好,拳拳到肉且保留一點自然殘響,干凈整潔,自然豐滿。極低頻的細節捕捉,舉個簡單例子,你可以在吉他失真噪音和架子鼓的嘈雜轟擊之下,清楚的找到搖滾樂隊里的貝斯,同時該貝斯的聲音表現是飽滿有彈性的呈現,質感極好,這點我是比較喜歡的。人聲的位置比較適中,沒有位置前移,從聽感角度上講似乎初聽有些不過癮,但作為監聽耳機,其人聲的聲線密度厚度處理,流暢無毛刺的真實還原,這些也稱得上耐聽好聽,尤其在配器復雜的情況下,依然清楚分離,素質解析的水平還是對得起旗艦水準的。女聲部分的齒音控制是恰到好處的,沒有涂抹,也不會感覺被放大刺激化以追求上盤絲毫畢現的素質感,情感部分沒有多余染色,就是正常回放,高質量正確呈現歌者本身的原始表達。在樂器部分,聆聽海頓94號驚愕交響樂,得益于M5 Ultra 的充沛輸出與豐富信息量提供,在齊奏的瞬間輸出,動態起伏效果是非常過癮的,下潛回彈一氣呵成,干脆利索,力量夠勁,動靜對比非常明顯。細聽可發現DDF的存在是有別有其他普通耳機的聲音呈現,特別對于大編制交響樂這種對空間感刻畫呈現有一定要求,或者說對耳機空間刻畫水平比較敏感的曲目,其實際呈現效果還是有可取之處的。特別聲場的向上延伸,宛若置身于音樂廳之中的空間呈現,與以往稍顯平面的橫向分布式的解析分離效果確有不同,特別在平衡輸出下,這種橫縱都打開的通透聲場呈現方式,對我而言是耐聽度的保障,但前提是Signature Master MKII沒有犧牲解析分離,這也是通過電子分頻或者調整單元材質來實現聲場效果調整,很難確保優化聲場同時不影響其他聲音細節的極致自家技術的獨到之處吧。至于細節層面的,我說一個點,就是非常不易覺察的木管樂部分,音色的呈現是非常迷人的,而且密度和厚度是夠的,結象也比較扎實不虛不飄,這點足見素質實力。弦樂部分則是在向上通透延伸的基礎上保證箱體共鳴的木質音色,弦是銳而不利點到為止,韻味有是為了音色正確,但不過多也是守住監聽耳機的“正確性”。
總的來說,看字數就知道這是一款我特別喜歡的耳機,寫起來難免上頭,當然要說有啥缺點,那依然是當年困擾我的難題,價格五六千確實也不是小數目。當然對應這種如品牌名一般的極致聽感呈現,綜合素質全面,符合高水準旗艦表現,特色通透聲場呈現技術帶來自然耐聽加持,好聽且正確,亦或是如標題所言基于我個人聆聽經驗下,可稱最好聽的監聽耳機的效果前提下,我個人是覺得比較值得,也愿意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嘗試,特別是追求解析素質正確同時又覺得現有監聽耳機的呈現難稱悅耳的朋友,有機會可以體驗一下Signature Master MKI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