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頂級名校京都大學的一位中國籍研究生,竟然因“替考”被日本警方當場逮捕。
事情就發(fā)生在5月18日,東京都板橋區(qū)的一場TOEIC英語考試考場。當天京都大學研究生院在讀生王立坤(27歲),拿著一張寫著別人的名字的準考證,試圖混進考場,結果剛進門就被發(fā)現(xiàn)了。
更“用心”的是,他還準備了微型麥克風藏在口罩中,試圖在考場內將答案秘密傳遞出去。
調查發(fā)現(xiàn)讓人驚掉下巴的是——這已不是他第一次干這種事。據(jù)警方調查,王桑早在去年6月和今年3月,就已經(jīng)替兩位疑似中國籍的考生“友情出場”過了,而且成績一個比一個驚人,統(tǒng)統(tǒng)突破了900分大關,要知道,在留學生圈子里,這種分數(shù)不是“學霸”就能解釋的。
更離譜的是,這次考試原本安排了50個人參加,結果有15人“臨時失聯(lián)”,直接沒來。日本警方現(xiàn)在懷疑,有人提前得到風聲,擔心被一網(wǎng)打盡,所以干脆集體“退賽”。
畢竟連解答的人都被抓了,等著接答案的人自然也不敢露臉了。在警方訊問中,王立坤承認“兼職”替考,只因想掙錢,被人介紹后,約在東京某車站取到學生證及考試地點信息,然后才趕赴考場。最終,他被以“侵入建筑物”現(xiàn)行犯逮捕。
另據(jù)TOEIC日本總代理“國際商業(yè)溝通協(xié)會”透露,考前曾收到異常舉報:有人頻繁以不同身份信息報考,且近來900分以上的中國籍考生成績顯著增加(TOEIC滿分為990分)。還有考場的監(jiān)考人員反映經(jīng)常能聽到考生用中文自言自語。
日本警方認定,這絕不是孤例,而是有組織、有分工的系統(tǒng)性作弊操作。王立坤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幕后參與者,警方還在順藤摸瓜調查中。
這事兒也一下子就捅破了一個隱藏在留學圈子里的秘密——所謂的“代考經(jīng)濟”。日媒稱,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類似“TOEIC保分”“托福包過”“本人無需到場”的廣告,簡直跟奶茶店宣傳單一樣多。甚至還有人貼出各種高分成績單來做“案例展示”。
有日本記者甚至聯(lián)系了兩家自稱“百分之百保過”的代考機構,一家機構A非常“專業(yè)”地問:“您想要多少分?800?900?還是直接滿分?”聽得出來不是第一次干,語氣相當嫻熟。
所謂“定制服務”,其實就是明碼標價的買賣:現(xiàn)場替考2萬塊人民幣起步(約40萬日元),耳機、話筒、準考證一條龍配齊,考場安排也包辦,你只要負責付款,剩下的交給“專業(yè)團隊”。
另一家機構B更是“貼心”到讓人毛骨悚然。不僅提供“微型耳機傳題”和“真人替考”兩種方案,還“友情提醒”客戶要提防市場上那些“低端騙子”,說什么照片沒合成、準考證沒改好,都是外行...
在日本,TOEIC考試是很多人求職、升學的重要“敲門磚”,這次被爆出的作弊事件,直接擊中了這塊“敲門磚”的公信力。你想,花了時間和精力準備考試的考生,看到有人用作弊拿高分,心里能不堵嗎?
目前日本警方正在調查,這個作弊團隊還有多少人參與,指令到底是誰發(fā)的,錢又是怎么流動的。估計接下來順藤摸瓜,不用多久,就會有一大波“參與者”被扯出來。
也許,有人一開始只是想“買個分數(shù)保個前程”,但誰能想到,買來的分數(shù)不但砸了別人的機會,更會砸了自己的未來。這次“替考事件”,只是一個警告——當你用作弊鋪出一條路,那條路的盡頭,多半是懸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