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朝,國家名老中醫(yī),東城中醫(yī)醫(yī)院特聘專家,主任醫(yī)師,出診時間:周一、三、五下午。教授,醫(yī)學博士學位。第五批全國名老中醫(yī)吳中朝工作室傳承指導老師,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醫(yī)院主任醫(yī)師。中國針灸學會經筋分會主任委員、針法灸法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族醫(yī)藥學會艾灸分會會長。為《中醫(yī)雜志》、《中西醫(yī)結合雜志》、《中國針灸》、《針刺研究》等編委或主審專家。長期從事中醫(yī)及針灸臨床工作。既能繼承傳統(tǒng)的中醫(yī)藥的精髓,又能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理論基礎扎實、臨床功底深厚,具有豐富的醫(yī)療經驗和較深的學術造詣。在診治痛癥、代謝性疾病及疑難病癥等方面有獨到的經驗。先后應邀出訪數十個國家與地區(qū)進行中醫(yī)針灸等學術活動、臨床醫(yī)療、標準制定等。在國家中醫(yī)管理局兩次全國科普專家的評聘中,皆被評為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科普巡講專家。擅長疾病:疼痛性疾病、頭痛、頸肩腰腿痛、中風病、疼痛、頸椎病、軀體痛等諸多痛癥、耳鳴、耳聾、過敏性鼻炎、干眼癥等。
生活中莫名其妙的會“腰疼得直不起來”“脖子僵得轉不了”“腿疼的邁不開步”……怎么造成的,也說不清。2月13日18:55,國家名老中醫(yī)、東城中醫(yī)醫(yī)院針灸科特聘專家吳中朝做客北京廣播電視臺紀實科教頻道《健康北京》欄目,帶大家了解千奇百怪的痛癥。
吳中朝主任在節(jié)目中表示,這種“莫名其妙”的全身游走性疼痛看似相互無關,但往往跟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體質相關。這種疼痛一般跟風寒濕邪有關,比如天氣潮濕、寒冷侵入體內,導致經絡氣血不通,疼痛就會在身體不同部位“游走”。
中老年特別是老年性常見的軀體疼痛,往往有疼痛部位不固定。這種全身莫名疼痛,常見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骨質疏松引起的疼痛,一種是風濕疾病引起的疼痛。
吳中朝說,骨質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影像學等相關檢查會發(fā)現患者的骨密度明顯降低,多部位出現骨質疏松。骨質疏松患者中,女性明顯多于男性,患者群中的男女比例大約為1:4。
老年性風濕疼痛也是老年人常見的疼痛,這種疼痛不會固定在某個部位,患者往往感覺全身不舒服,“疼痛部位全身游走”。相對來說,老年風濕疾病更容易侵犯骨關節(jié),但也會侵犯肌肉,也就是肌肉風濕疾病。風濕疾病與人體自身免疫功能有關,患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疼痛性病癥的病因,不僅是“不通則痛”,各種外傷、受寒、慢性疾病、關節(jié)退變等等所致的疼痛與關節(jié)病,一般認為是不通則痛。吳中朝主任認為,從病因上講還有六個方面:因寒作痛、因瘀致痛、因濕作痛、因氣作痛、因熱作痛、因虛作痛。
治療上,吳老根據多年經驗采取辨證施治之法,因寒作痛者以溫治痛,要溫經通絡以止痛。因瘀致痛者以通止痛,要化瘀通絡與解結通絡、刺血通絡以止痛。因濕作痛者以化止痛,要溫化濕邪為主,且要祛風化濕為主。因氣作痛者以疏止痛,要疏理氣機以止痛,多與疏肝理氣同用。因熱作痛者以清止痛,此只是很少一部分人才是如此因熱致痛,對于高血壓肝陽上亢者,尚要與平肝潛陽結合。因虛作痛者以補止痛,對于老年人肝腎不足所致疼痛病癥,不但不能“通”,而且只能作“補”,溫補腎陽,或至少以補為主,特別是調補肝脾。中醫(yī)的最大優(yōu)勢是標本兼治,不僅緩解疼痛,還能調理身體,提高整體健康水平,防止復發(fā)。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2月13日18:55,北京廣播電視臺紀實科教頻道播出的《健康北京》欄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