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照料方面,飲食調節是關鍵。就拿控制鹽分攝入來說,比如早餐,不再準備咸口的腌榨菜配粥,而是選擇新鮮的水煮玉米搭配無糖豆漿;午餐炒菜時,用定量鹽勺精準取鹽,確保每道菜鹽分適中,像炒青菜就只放極少量鹽來提味 ,避免以往重鹽烹飪習慣。在增加蔬果攝入上,晚餐可以準備一份芹菜炒香干,芹菜富含鉀元素,對穩定血壓十分有益;飯后再切一盤蘋果,讓患者養成每日吃水果的習慣。烹飪方式的選擇也很重要,像以往喜歡吃的炸雞翅,現在改為清蒸雞翅,既保留雞肉的營養,又減少油脂攝入;紅燒肉也從傳統做法改為用電燉鍋制作,小火慢燉過程中油脂會自然分離出來,撇去多余油脂后,美味與健康兼得。
規律作息也不容忽視。比如晚上 10 點半,家人就可以提醒患者準備洗漱,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拉上遮光窗簾,調暗燈光,關閉電視等電子設備,幫助患者在 11 點前順利入睡,保證每天有 7 - 8 小時的充足睡眠,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內分泌的良好調節,進而利于血壓穩定。
日常監測必不可少,家人應學會使用血壓計,定期為患者測量血壓,一般早晚各一次,做好記錄,以便掌握血壓波動規律,為就醫提供參考。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同樣重要,切不可隨意增減藥量或停藥,避免血壓大幅波動。
高血壓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父母一方患高血壓,子女發病風險約為 28%;若父母雙方都有高血壓,子女發病風險可達 46%。所以,家人尤其是直系親屬需格外關注自身健康。
作為家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預防高血壓。堅持適量運動,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等,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血管彈性。避免長期精神緊張,學會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緩解壓力,因為長期精神壓力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升高血壓。定期體檢,關注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家有高血壓患者,家人在悉心照料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自身健康。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的預防措施,既能幫助患者控制病情,也能降低自己患高血壓的風險,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梨花聲音研修院退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