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么我比較推薦地方國企而不是那些中字頭的央企?
很簡單:在地方國企,工作地點和圈子相對穩定,能夠積累起人脈資源,這個所謂的人脈資源,并不一定要是朋友或者什么關系戶,有些僅僅只需要認識就行了,出門辦事,認識人和不認識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而在央企,這個項目在東北,下個項目可能在云南,你打交道最多的,就只是自己公司的同事,久而久之,就成了牢籠。
就拿監督站來說,你在一個城市工作,今年在這個區,明年在那個區,當你需要找監督站幫忙協調的時候,你可以找原來項目所在區域的監督員幫忙組局,比你自己懵懵懂懂地找過去要好得多。
就算是在不同的城市做項目,只要是同一個省份的鄰近城市,就算你自己不認識人,公司層面也會有認識的人,出面組局,辦事會順利很多。
而在中字頭央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僅你沒有熟人,公司也沒有資源,全靠自己去闖,難度很大的。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更加鍛煉人的能力。
2
前幾天一個老領導組了個老鄉局,所謂老領導就是以前是我的領導,現在并不是我的直接領導,但我依然把他當領導的領導。
領導組局,叫了幾個在這個城市的工程行業發展的老鄉,打牌,吃飯,聊天,聊一些各自的經歷、各自所在公司的發展情況、以前在項目上的時候跟彼此公司的誰誰誰打過交道、聊行業的發展情況等等。
雖然說單純只是交流一下感情,但是很多本地本行業的信息就在這些交流當中互通有無了,而這些老鄉的作用也是如果后續有項目跟對方公司合作,可以請對方幫忙牽個線、搭個橋、組個局、介紹個人啥的。
人情社會就是這樣,有問題第一時間想的是先找熟人,就算是有解決方案,也是先找熟人,請熟人幫忙遞交解決方案,這樣權重更大。
而且,在一個地方發展,你認識的人越多,心里就越有安全感,因為不管出什么事情,你都能找到熟人幫忙解決,詳情請參考《中縣干部》相關內容。
3
不過,這些同學會、老鄉會,包括所謂的商會,能提供的東西也是很有限的,道理很簡單,這些并非靠血脈維系的關系,無非就是利益交換罷了,你想要什么,你就要提供同等價值的信息或者服務。
拿工程行業來說,你是項目經理,你能接觸到的就是總監、業主方的工程總和項目總,再往上一點就是分公司的副總這個層級,在這個層次里面,你能提供多少信息,基本上就能換回多少消息。
不過也不盡然吧,你當施工員的時候跟專監和工程師交好,等你升到項目經理的時候,人家未必就不是總監和項目總,甚至是更高的級別。
只能說大部分的發展路徑都差不多,都是要一步一步往上走,有極少數人因為某些關系能走得更快一些,但大多數人,其實都差不多的。
所以就需要你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盡量去結交一些朋友,大家攜手共進,一起上巔峰。
還有一種說法是:所謂的人脈,并不是你認識多少個人,而是你認識多少種類的人群。
就拿項目經理崗位來說,除了認識和結交一些靠譜的專業分包、材料供應商和勞務分包或者包工頭之外,從本行業往外部的擴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監理、業主、相關部門等方面的資源也要主注意積累。
這種積累很多時候是種草蛇灰線的積累,并不是馬上就能產生效益的,比如說你當施工員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業主工程師,多年以后,機緣巧合,又湊到同個項目上,只不過你是項目經理、他是工程總了,那做起事情來不久方便很多嗎?
想要在一個地方扎穩腳跟,除了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還必須要有穩定的社交圈子,醫生、老師、律師、修車師傅,方方面面都要有。
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