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妖婆!天打雷劈!”
診室里爆發的怒吼讓手機屏幕前的觀眾心頭一震。
視頻中,女醫生顫抖如風中落葉,而患者則舉著手機,仿佛在拍攝旅游視頻。
熱搜詞條瞬間引爆,#醫生辱罵病人#后面緊跟著一個“爆”字,然而點進去卻發現滿屏的“求真相”——這屆網友,怎么突然不按常理出牌了?
短短十幾秒的視頻能說明什么?
開頭便是女醫生紅著眼眶怒吼,白大褂的領子歪在一邊。患者翹著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手機鏡頭穩得堪比專業攝影。
有意思的是,往常這類視頻下清一色是罵醫生的評論,但今天熱評第一卻是:“把前面半小時的錄像放出來!我賭十包辣條絕對有反轉!”
果然,有人扒出了細節——女醫生被同事拽走時,白大褂口袋里掉出半包紙巾,浸透的紙團在瓷磚上滾了三圈。
四川網友凌晨兩點發帖:“這醫生我認識!去年我女兒鼻炎半夜掛急診,她頂著黑眼圈看了四十分鐘,臨走還塞了顆糖。”
你說奇怪不奇怪?能讓塞糖的醫生當眾崩潰,診室門背后究竟藏著多少未被記錄的隱情?
還記得之前那則新聞嗎?
溫州醫院的李醫生倒在血泊中,白大褂被染成紅色。兇器是一把水果刀,而行兇者在掛號時還笑著說過“謝謝”。
評論區有人哭有人罵,三天后熱搜榜換上了新的娛樂八卦。
更魔幻的是——今天罵人的醫生掛在熱搜第一,而救人的醫生墳頭草還未長齊。
急診科王護士偷偷爆料:“現在新員工培訓第一課不是學急救,而是學怎么挨罵不還嘴。”
她說有個家屬舉著手機錄了二十分鐘,就為了等醫生說一句‘你再鬧我叫保安’。視頻發上網時配文:《無良醫護威脅病人家屬》。
診室成了真人秀現場,白大褂變成活靶子,這屆醫生活得比電視劇還刺激。
發視頻的人始終沉默,評論區早已炸開了鍋:
“上次超市大媽插隊被拒,故意激怒收銀員拍視頻,結果監控顯示她罵了人家祖宗十八代!”
“我家樓下水果攤主被拍成‘黑心商販’,后來才知道拍視頻的賒了三年賬沒還!”
北京某三甲醫院流傳著一個傳說:有患者家屬連續罵街兩小時,護士回了個白眼,剪輯后的十秒視頻讓整個科室寫檢查。
現在明白為什么醫生看見手機就發抖了吧?
不是怕曝光,而是怕被“精準剪輯”。就像把《紅樓夢》剪成賈寶玉家暴林黛玉,這找誰說理去?
評論區刷屏的金句亮了:“醫院早該裝安檢門了!菜市場買把刀都要過安檢呢!”
廣州某醫院去年裝了這玩意,第一天就查出七把水果刀和三把剪刀。院長抹著冷汗說:“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要開五金店。”
武漢的醫院設立了“糾紛調解室”,醫鬧事件直接減少了八成。
但更多醫院還在糾結:“裝安檢多傷感情啊!”
這話說的,跟“戴頭盔多傷發型啊”有啥區別?數據顯示,有安檢的醫院暴力事件下降了九成。要我說,醫生不需要鮮花掌聲,能平安下班比啥都強。
視頻里女醫生被拽走時,有個細節很少人注意——她死死攥著聽診器,金屬頭在手心壓出深紅印子。
這玩意兒能聽心跳,卻聽不見兩千多萬醫護的心寒。
咱們換個角度想想:要是教師被家長罵不能還嘴,警察被罪犯打不能還手,這世界會變成啥樣?
評論區有條留言被頂了十萬次:“今天我不替醫生說話,明天誰替躺在手術臺上的我說話?”
這話雖直白,卻道出了真理。疫情時我們把醫生捧上神壇,如今舉著手機等待抓拍的也是我們。做人不能如此雙標,對吧?
有三件事比爭吵更重要:
第一,完整視頻能不能公開?
第二,醫院能不能別總讓醫生背鍋?
第三,安檢門什么時候全國鋪開?
有網友說得一針見血:“你拍視頻想毀掉一個醫生,別忘了將來救你命的,可能就是今天被你網暴的白大褂。”
這話讓我想起一個老故事:農夫在冬天砍了曾救過他的蛇,第二年夏天被毒蟲咬傷,卻再也找不到能救他的藥草。
吵上熱搜的各位,咱們評論區見真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