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貴州省貴航貴陽醫院精神科主任帶團隊及 64 名患者跳槽的新聞,在醫療界甚至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
事實上,據業內人士分析,像貴陽醫院精神科主任這樣帶大批患者跳槽的事件可能是偶然,但越來越多的一些弱勢科室醫護集體跳槽或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那么有哪些科室或將是跳槽的高發科室呢?
四大跳槽高發科室
為什么出現標志性集體跳槽事件的會是精神科呢?這樣還要從中國精神科醫生的極度短缺說起。
根據 2015 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有 430 萬嚴重精神病人,但精神科床位只有 22.8 萬張,仍然遠低于世界平均數每萬人約 4.3 張。全國精神科醫生數量有 2 萬多名,平均每 10 萬人口才只有有 1.49 名精神科醫生。
承擔了更多職業風險的精神科醫生,卻得不到相應的物質和精神回報。對精神疾病的不了解,導致了精神科醫生時常被歧視。
而從現實因素考慮,精神疾病患者大多靠服藥進行治療,相對于其他醫療服務,收費較低,因此精神科醫生無法給醫院來帶較多的收入,在綜合性醫院中,精神科醫生往往不受重視。
僅僅是精神科醫生缺口巨大嗎?看看下面的統計就知道了。
統計顯示,兒科醫生缺口高達 20 萬,麻醉醫生缺口高達 30 萬,影像科醫生缺口也是現有數量的好幾倍,此外急診、康復、病理等科室醫生及專業技術人員也都非常的緊缺。
影像科缺口巨大:我們就像影子
每天平均 80-100 份 CT 報告,60-80 份磁共振或 120-150 個超聲部位。即使每份報告只花上七八分鐘,也需要 10 個小時才能全部看完。
而巨大的工作量下,獲得的成就感卻不成正比。有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影像醫生認為影像科在醫院內不受重視。
而這種不重視,也表現在收入上。近年來,為了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全國各地都在降低醫療費用。以浙江的醫學影像檢查費為例,拿平面 CT 的檢查費來說,只需 120 元。而影像科醫生的診斷,并不另行收取費用。
而兒科醫生的缺口一直都在擴大,在 2014~2016 年間,中國兒科醫師流失人數為 14310 人,占比10.7%。其中,35 歲以下醫師流失率為 14.6%,占所有年齡段醫師流失的 55%。
跳槽是因為真的看不到未來
據調查顯示,30.8% 的醫務工作者想跳槽是因為在本醫院的上升空間小,沒有發展前景,其次是工作超負荷、壓力大和對薪資不滿意,在面對令人身心俱疲的醫患糾紛前,我們都能選擇坦然接受,但是無法接受的是在看到了自己的職場天花板。
跳槽后他們都去了哪里?
人往高處走,對于很多人來說,都希望能夠到更大、更好的平臺發展。66.8%的醫務工作者跳槽都選擇去公立醫院。
但是當前公立醫院醫生晉升機制比較單一,滿是槽點的 SCI 論文一刀切的評審機制一直以來飽受詬病。
有些雖然醫生臨床技術很高超,但因為論文數量不達標,也一直在晉升的道路上徘徊不前。在無法改變晉升機制的情況下,許多醫生選擇出走。醫生是要一個需要長期規劃的職業,跳槽不僅僅是工作地點的變動,涉及到還有很多,除了考慮薪酬待遇之外,我們更需要以成年人負責人的態度來思考問題,做好各方面的前期準備。
信息來源:現代護理報
信息采集:衛健君
聲明: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眾號立場。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