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老家,不經意走進一條巷子,遠遠看見有一個老人佝僂著腰身在收拾柴堆,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人在用砍刀劈柴,動作是機械的,表情是木訥的。看著這倆人,感覺有點陌生,是外來暫時落戶到我們小區的吧?等走到跟前才發現是舊相識,是以前和我們同住官廂街的人。1997年,他家蓋了新房搬走了,由于不住同一條街,平時回老家又少走這條道,20多年都沒遇見過了,眼陌生了。眼前的老人是他父親,應該也快80歲了吧,中年人是兒子,50多歲。繼續往前走,又看見了這家滿頭白發的老太太,一副老態龍鐘,精神萎靡的樣子,觸景生情不由得感慨萬千。
記得小時候,這家人與我家都住在官廂街,早不見晚見的,理應鄰里和睦。但他們卻凡事與鄰居斤斤計較,占盡便宜。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不知道因為什么事,他家人居然拿著菜刀跑到鄰居大門口吐狂言,舉刀相逼,耀武揚威。類似這樣的亊太多了,人們對他家是為避之而不及。時光荏苒,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據小區里人說,這家孩子工作不順,婚姻坎坷。老兩口年紀大了,不能出門掙錢,孩子又不爭氣,一家人日子過得很不順,坷坷絆絆的。我想導致如今的境況,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分不開,正是這種不良的家風,養育了畸形的孩子,才會導致孩子如今的窘迫生活和可悲的現狀。
記得每當看到這家人的做法,我爸媽就教育我們要多與人為善,多幫助別人,說這是為后輩人積福。當時并不理解父母的這番話。時至今日,越來越感受到父母這番話的深刻含義和樸素道理。父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父親一生都在為村里操勞,當了整整十年的村長。他總說:“做人要踏實,做事要盡心。”這句話,他不僅說到做到,更是用一生去詮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1988年3月,村里修路,他放著自家的農活不管,總是一大早就守在工地,確保每一車砂石料都稱足分量。至此,村路至今仍完好無損。
康德說,世上最使人驚奇和敬畏的兩樣東西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或許正是父母親對我們的良好教育,我四姐弟傳承了善良,真誠,厚道,熱情的品質,一路走來,都是踏踏實實的做人、老老實實地做事。如今,雖然比上不足,但是比下有余。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培養孩子;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做喜歡的事;閑暇之余還能一起游山玩水。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是能有一份熱愛的、穩定的工作,有一個幸福的、美滿的家庭,能有親人相伴,也算知足了。我想這都是好家風傳承給我們的溫暖力量吧。
(安寧市老年大學 王衛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